《作家专栏》总第455期:重读铁凝《香雪》: 如今她们怎么样了|李恒昌(山东)
文学新高地 时代最强音
弘扬真善美 汇聚正能量
扩版増栏谱新篇
——纸刊《天赋文学》报二期新颜
希望通过这次扩版増栏,能进一步满足广大文友的阅读和上稿需求,不仅让各类优秀作品在微刊发表、网络流芳,还有机会在纸刊发表、留下墨香。这是我们办刊者的初衷,也是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天生执念,赋予文学”的痴心不改,惟愿:“金光大道,你我同行”!
天赋文学社
2019年8月15日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3631期
《作家专栏》总第455期
重读铁凝《香雪》:
如今她们怎么样了
文/李恒昌(山东)
世上千好万好,不如心中的向往美好。
——题记
【新“成语”释义】
“香雪误车”:台儿沟十五岁的女初中生香雪,登上仅在本站停靠一分钟的旅客列车,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梦寐以求的塑料自动铅笔盒,结果耽误了下车,在下一站下车后,夜幕之下徒步三十多里回家的故事。出自铁凝短篇小说《哦,香雪》,意指为了实现某个美好心愿不怕耽误其它事情,形容一个人对文化知识和外界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极度渴求。
《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创作于1982年,虽然如今已经问世近四十年,却像一块日久弥香的沉香,沉静幽香,值得品味,令人深思。
文学大师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铁凝的这篇成名之作,有意无意地实践了高尔基的这一理论。她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人,理解人,塑造人,展示她们最美好的人性。当年,这部作品之所以获得评论界和读者的广泛好评,之所以能获得年度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其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就在这里。
首先,她关注偏远山区最艰辛的人。她将故事的发生地放在太行山区大山深处的台儿沟村,放在生活在大山的皱褶里的一群人身上,放在尚处于贫穷落后的几十户乡亲身上。她关注大山里的一群女孩子。她们是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驶而过,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火车。她特别关注那个与众不同的香雪。香雪是她们其中唯一的初中生,需要到十五里地之外的公社上学。每天晚上看火车,她总是第一个出门。当到车站列车下观察车上情况时,别人注意的往往是人们的长相和穿戴,而她更关注书包之类的与读书学习有关的东西。
其次,她关注她们的物质生存条件。这里是一个未曾开发的封闭、落后地区,人们的生活非常清贫和艰苦。这里的人们因为贫穷,一天只能吃两顿饭。香雪虽然上学,但家里连一个塑料铅笔盒也买不起,只能用爸爸自己制作的“木头铅笔盒”。铁凝深深地感到这里人们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并将它们通过非常简明的语言展示出来。
第三,她更关注她们的精神生活。这里的人们,以前没有见过火车;即便通火车之后,也没有停站;有了停站之后,也没有人外出或外地人来此探亲。没有火车之前,吃过晚饭之后,人们就钻被窝,是铁路的修通,是火车的通车,给她们带来新的生活和新的精神寄托。特别是香雪,在学校里,因为家里贫穷,因为只吃两顿饭,因为没有塑料自动铅笔盒,她被人嘲笑,个人尊严受到极大伤害。因此,能有一个塑料铅笔盒,能到北京去上学,是她的一个执念,一个梦想。铁凝充满深情地将其呈现出来,并“帮助”她去实现。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作者对她们的关注,是充满深情的关注,像关注自己、关注亲人一样关注她们。她称台儿沟的几十户人家为“乡亲”,不知里面融入多少亲情。一句“哦,香雪”,亦不知包含多少深情。
文学作品如何体现人学特质,铁凝从以上几个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简单明快的基本读本。
文学即人学,从另一个角度讲,文学亦即美学。《哦,香雪》是当年作者作为一名“最美女知青”,以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发现的一个乡间的纯美故事,也是她精心创造的一个艺术成果,其最大特点是寄托了铁凝最初的审美理想,是她早期审美理想的成功实践。
最根本的是人性美。在这篇小说里,所涉及的主要人物,人性都是善良的,也是美丽的。香雪的人性美,在于她与人的无争上,体现在她虽然感到自己“像一叶没根的小草,”但依然对外面的文明、对上大学的极度渴望上。“北京话”列车员的人性是美好的,看到村里的“漂亮姑娘”,他及时提醒她们不要扒窗户,因为那样太危险。当香雪因为换铅笔盒被耽误在列车上,一个人在下一站回家不安全时,他主动提出让香雪到自己的朋友那里住一夜,第二天天亮了再回去。列车上的女学生人性是美好的。当她明白香雪要用一篮子鸡蛋换她的塑料铅笔盒时,坚决不要她的鸡蛋,而是免费送给她。以凤娇为代表的香雪的同伴们的人性是美好的,当香雪从火车上没下来,尽管她们认为香雪为了一个铅笔盒根本不值得,但她们并没有舍她而去,而是顺着铁道,来接香雪回去。这可真正属于“雪中送暖”。铁凝将那个时代的美好人性一一呈现出来,而不是毁灭给人看。
最关键的是格调美。这篇小说的最大艺术特点是格调清新,有一份独特的静谧之美。这里的环境和氛围是静美的。“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火车的到来,虽然暂时打破了山乡的宁静,但又更显其宁静的品质。“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一切又恢复了寂静,静得让人惆怅。姑娘们走回家去,路上总要为一点点小事争论不休。”这种格调美,还体现在较高的情趣上。无论是村里“漂亮姑娘”们对火车的“围观”,还是凤娇对“北京话”列车员的“暗恋”,更遑论香雪对塑料铅笔盒和上大学的执念,都体现了对外在文明的一种向往,是一种很高尚的情趣,绝不是孤陋寡闻或低级趣味。这种格调美,还体现在色彩美上。或许是受画家父亲的影响,铁凝在其小说里,总是在努力营造一种独特的色彩基调。这篇作品,她营造了一种洁白纯美的色彩基调。“香雪”之“雪”,让人读出其性格雪之晶莹。特别是她的洁白皮肤,与“北京话”列车员放在一起描写,更添一份清纯的魅力。她的人生也是洁白的,像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最鲜明的是语言美。拟人式手法的运用,将整个山区完全写“活”了。在作者笔下,这样写那个庞然大物火车:“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即便写客观事物,没有生命的东西,她也充满感情。“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让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的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感情,是对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感情,更是对乡亲们的感情。细节上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姑娘们的心理活动。“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到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躲到最后面去了。”
这篇作品的篇幅很短,但作者却独具匠心地打造了一个非常具有深意的特殊时空,并且非常成功地利用的象征手法。
在空间的布局上,“台儿沟——火车站——北京”,三点一线,形成一个跨度很大的空间。在这里,台儿沟是山区,是贫穷、落后和封闭的代表。火车站是现代工业的产物,是一种连接,是一个纽带,是一个桥梁。北京,则是祖国的首都,是发达、先进和文明的代表。它们三者,通过火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让人看到现实的落后,又看到未来的希望。
在时间的选择上,停车“一分钟”,是一个独特的时间节点,也是一个独特的舞台它虽然短暂,却是香雪们了解外在世界、甚至走进外界的宝贵机遇。她们从这每天的一分钟之内,观察外地人的相貌打扮,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她们,还和他们作物质上的交换。它很短暂,正因短暂让人倍加珍惜。
在象征物的利用上,主要运用了“鸡蛋”、“塑料铅笔盒”、“火车”三大象征物。这三大象征物,各有各的象征,各有各的内涵,都是为了表达主题来运用,为了升华主题来展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年铁凝在谈到这篇作品时曾说:“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能感觉到生活本身那叫人心酸的严峻吗?能唤起我们年轻一代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吗?也许这是我的奢望。”
作品发表二十年之后的2002年,铁凝在加拿大参加第六届“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研讨会发言时,谈到了香雪,谈到了文明和暴力问题。她说,二十年之后,香雪的小村苟各庄已经是河北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野三坡的一部分了,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了这里原本有着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森林,有着可与非洲白蚁媲美的成堆的红蚁,有着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着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了可以欣赏的风景,从前的香雪们早已不像当年等待情人一样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了度假村当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的眼光从容和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的谈吐不再那么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她们说:“我们富裕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由此,铁凝得出一个结论,那象征现代工业文明的火车,也是一种“暴力”,会给香雪们的生活带来震荡和冲击。但是,她同时又指出,贫穷和比赛的生活可能诞生纯净的善意,可是贫穷和比赛并不是文明的代名词,谁有权力不让香雪们走出大山富裕起来呢?让她们走出来,走向文明和富裕,这或许也是铁凝一个“奢望”。
如今,时光已经过去近四十年,铁凝的“奢望”实现了吗?我们读过这部作品之后,是否真正为生活的严峻感到心酸了呢?年轻一代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责任感增强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并且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追问:
当初的台儿沟,如今怎么样了呢?它是否真正摆脱了贫穷和闭塞?包括精神上的?现如今,它是否通上高铁了呢?它的青山还在吗?是否已经被毁坏、被污染了呢?村子里的人,是否已经进了大城市?现在的村子,是否已经空巢化了呢?乡村振兴的春风,吹到这里了吗?
那个叫香雪的女孩,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她的孩子考上大学了?如果考上大学,她们日后的生活将是怎样一种情况?是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了,还是留在大城市工作了,抑或干脆出国、向往国外的文明了?
读《哦,香雪》,让人想起当年中国青年报记者拍摄的一心想读书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那个台儿沟的香雪,是否和苏明娟拥有同样的幸运和命运?
当年,铁凝在小说结尾写道:“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的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答,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面对这样的问题,谁又能做出回答?
特约作家简介
李恒昌,男,山东泰安人,1963年11月生人。作家、诗人、评论家。1980年开始创作,先后出版文学作品六部。散文随笔集《爱之苍茫》获第八届山东省精品工程奖,文学评论集《王小波小说误读》获第八届中国铁路文学奖,长篇小说《好大一棵树》获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奖赛入围作品奖。
天生执念,赋予文学
金光大道,你我同行
【友情提醒】
纸刊《天赋文学》报创刊号已于6月19日出刊。全国各地文友,如有需要纸刊创刊号者,只需加微信chenjw1125提出申领、提供详细收货地址和收货人及联系电话、支付邮资,即可在三日内免费领到纸刊两份。
栏目设计及编辑制作:晓晨
作者及作品推荐:晓晨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学时代微刊
·隆重推出·
文学时代微刊
推广原创,博古通今,
以文会友,共赢并进!
文学梦想成真的摇篮,
作家异彩纷呈的平台。
公众号ID:wxsdwk
请长按二维码加入我们
《文学时代微刊》编辑部
主编:郑清风
执行编辑:早春丽日
编辑:花想容兮 尚斌 鲁捷 师法自然
电子邮箱:715648715@qq.com
文学时代微刊公众平台微信号:wxsdwk
《作家专栏》精彩回放
【温馨提示(投稿指南)】
本刊纸刊所用稿件均从天赋文学社旗下四个公众平台(文学时代微刊、作家新时代、天赋文学、金道文学)所刊发作品中选用。关于稿费及本刊微刊和纸刊用稿的说明及动态,请点击并阅读下面内容:纸刊《天赋文学》报选稿公告 和 (最新)纸刊《天赋文学》报创刊号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