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Bufotes viridis (Laurenti, 1768)。
绿蟾蜍,也叫欧洲绿蟾,为漠蟾属(原属蟾蜍属)的两栖动物,分布在欧洲大陆、亚洲和北非。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新疆等地,常见于沼泽水坑、沙漠边缘绿洲以及半咸水。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45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奥地利维也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2015)列为:无危(LC)
在不同的分布地,绿蟾蜍的皮肤颜色和图案亦不相同。背上的点的颜色从绿色到深棕色,有些甚至为红色。大部分蟾蜍的腹部为白色或浅色。根据温度和光线的不同,绿蟾蜍会改变颜色,比其他蟾蜍变化程度大。肛吻长度为4.8-12厘米。绿蟾蜍雌性蟾蜍个头大于雄性,一次可产卵9000至15000个。它们的长度最大可以达到15厘米,但是能达到这种长度的个体非常罕见。雄性与雌性的区别在于食指上有婚垫(繁殖季节在第 1、2 和 3 指),体型较小。
亚种与分类 Subspecies and Taxonomy经过遗传学和形态学的审查,绿蟾蜍14个种群(除非洲和巴利阿里绿蟾外,大部分或全部为亚洲种)现在被视为独立的物种。这些种和绿蟾蜍被置于漠蟾属(Bufotes)中,但它们曾被列入蟾蜍属(Bufo)中。
绿蟾蜍生活在森林、森林草原、灌木丛、草原和高山栖息地。也可能会出现在经过改造的地区,包括城市中心(如布加勒斯特)、城市公园和花园,并且经常从受干扰的生境中获益。产卵和幼虫发育发生在各种临时和永久性水体中,包括沼泽、池塘、湖泊、溪流和河流中的水池、水库、沟渠和水坑。
蝌蚪吃有机物碎屑和藻类,白天向岸边移动,晚上向更深的地方移动。动物(原生动物、轮虫、微壳动物)被少量食用。刚蜕变的小蟾蜍会捕食弹尾目、鞘翅目、蜱螨亚纲和双翅目的昆虫。
成体绿蟾蜍吃各种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蟋蟀、黄粉虫、小蝴蝶、蚯蚓、飞蛾、甲虫和毛虫。春天在池塘岸边抓到的个体,胃里有时会有少量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然而,大部分的蟾蜍在繁殖迁徙过程中并不进食。与其他蟾蜍物种相似,绿蟾也有食蚁的习性。蚂蚁是其成体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幼体食物。因此,这种特殊性是在蟾蜍蜕变后的生活中形成的,可能与它的觅食策略的年龄变化有关。也有报告说,有一只蝙蝠被绿蟾蜍攻击过。另外,与其他蟾蜍类似,绿蟾蜍的颈部后面有一种腺体,在它受到威胁时可分泌一种毒素。
绿蟾蜍是非常耐高温的两栖动物:温度的上限似乎接近40℃。他们也很能忍受干燥(只当身体失去约50%的水分时就会死亡)。在干燥地区,绿蟾蜍经常在夜间到水体中补水。绿蟾蜍主要在黄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则躲在隐蔽处。繁殖期间,蟾蜍在日间活动。即使是陆生的成蟾,也常在晴天和空旷的地方活动。已知白天的活动主要是在山脉的南部干旱地区和高原地区。在热天,蟾蜍经常停留在浅水区。另一方面,从繁殖池塘到2-5公里范围长距离的迁徙都是很常见的。
绿蟾蜍会单独或成群地冬眠。大多在陆地上冬眠,但有时也会在水中,如溪流、沟渠和水井。冬眠的时间在整个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取决于海拔和纬度。在南部的分布区,通常不会有冬眠期,绿蟾蜍全年都在活动。另一方面,在南部的沙漠地区会冬眠。生殖期也相当多变,在不同地区从2-7月都有。在南部地区,生殖期最长(约170天),而变态前的发育时间最短(约21-25天)。
生长繁殖 Growth and reproduction绿蟾蜍卵会产在不同的水体,包括池塘、沼泽、湖泊、溪流与河池、水库、沟渠与水坑,通常不深于50公分。淡水和盐水都可用于产卵。绿蟾蜍使用两种交配策略:由竞争的雄性选择雌性,或雌性主动选择雄性。一次产下2000-30000个卵,排成1-2行。卵被放置在2-7米长的两串卵带中。
变态发生在春天到夏天,取决于纬度和海拔高度。新变态的幼体大量出现是绿蟾蜍的典型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池塘岸边可能覆盖着数以千计的小蝌蚪,它们在蜕变后不久就会从池塘中散去。有时迁徙的小蟾蜍会形成大群,以大队的形式移动。在高加索地区的不同种群中,最大寿命估计为7-10年。
绿蟾蜍在欧洲大陆、亚洲和北非都有分布。其中在欧洲西南的分布边界在意大利和法国之间。在西班牙只见于巴利阿里群岛。但在早更新世时,绿蟾蜍在最适合生存的伊比利亚半岛却消失了。一种理论认为100万年前突然的变冷时期是绿蟾蜍消失的可能因素之一。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体型更大,更有竞争力的黄条背蟾蜍的出现也可能取代了当时绿蟾蜍在当地的地位。
鉴于其广泛的分布,对广泛的栖息地的耐受性,假定有大量的种群,以及因为它不太可能快速下降到有资格被列入一个更受威胁的类别,所以被列为最不关注。本种在其分布的大部分地区仍然被认为是一个相对丰富到常见的物种,尽管在欧洲其分布的边缘地区(如丹麦和瑞典),被正式确认为绿蟾蜍的种群是罕见的或正在减少。尽管有重新引入的努力,它在瑞士却已经灭绝了。
该物种被列入《伯尔尼公约》附录II,并被列入《欧盟自然生境指令》附件IV。它在许多国家受到国家立法的保护;它被记录在许多国家和次国家的红色数据手册和名单中,并存在于许多保护区。在该物种分布的部分地区,已经制定了减少路杀的缓解措施。
绿蟾蜍的祖先从基因分子的研究上显示是在中亚,但最古老的化石记录则发现在法国和西班牙,时代是早中新世。
在 Stöck 等人 (2006) 对绿蟾蜍复合体进行修订后,现在绿蟾蜍种群分布在欧洲大部分地区 (不包括芬诺斯堪底亚的大部分地区、不列颠群岛、几乎整个意大利、伊比利亚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几乎所有欧洲地区) 向东到哈萨克斯坦。
Stöck等人(2006)将瑞典南端、丹麦和德国北部的绿蟾蜍种群暂时确定为Bufotes (Bufo) variabilis,然而,这些地区也可能有绿蟾蜍种群。马耳他岛的绿蟾蜍种类不清楚,在此保留为绿蟾蜍种群,还需等待进一步研究。
Stöck等人将地中海东部国家以及中亚和中亚大部分地区的绿蟾蜍种群也归入Bufotes (Bufo) variabilis。来自北非的种群现在包括在非洲绿蟾蜍中。来自巴利阿里群岛(西班牙)、科西嘉岛(法国)、撒丁岛(意大利)和意大利大陆大部分地区的绿蟾种群,现在被确认为巴利阿里绿蟾蜍。
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绿蟾蜍种群,现在主要包括特有的西西里岛绿蟾蜍,在这个岛的东北部有一些巴利阿里绿蟾蜍的种群。以色列、约旦、西奈(埃及)的绿蟾蜍以及沙特阿拉伯西南部哈德拉毛南部的孤立、冲突种群的地位目前还不清楚,这些种群有可能被纳入伊朗绿蟾蜍或非洲绿蟾蜍中,还需等待进一步审查。
The European green toad (Bufotes viridis) is a species of toad found in steppes, mountainous areas, semi-deserts, urban areas and other habitats in mainland Europe, ranging from far eastern France and Denmark to the Balkans and Western Russia. As historically defined, the species ranged east through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to western China, Mongolia and northwestern India, and south through Italy and the Mediterranean islands to North Africa. Following 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reviews, 14 population (all largely or entirely Asian, except for the African and Balearic green toads) are now regarded as separate species. These species and the European green toad are placed in their own genus Bufotes, but they were included in Bufo.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无知的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