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理念》:雅斯贝尔斯,大学就是大学,没有必要卑躬屈膝
《大学之理念》:雅斯贝尔斯,大学就是大学,没有必要卑躬屈膝
在大学精神日渐式微的今天,读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之理念》会有切身的感受。雅斯贝尔斯针对“二战”时期纳粹政权对德国大学的内外摧毁,以一个哲学家的身份考察大学的重建,因而写作了这本小册子。关于大学的本质,国家、社会对大学的干涉限度,教育的价值,大学生的品格等问题,雅斯贝尔斯都做了深邃的论述。
尽管在《大学之理念》中,雅氏没有明确谈及存在哲学。但读罢此书,仍能觉察到他的大学观实则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是相互契合的,大学是一个人们必须被允许通过真正的思考和生活来发现自我的地方,人们要自由地探寻真理,成为一个整全的人。尤其是探寻真理,雅氏如是说“除了探寻真理,没有什么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义” 。在今天读到这句话,觉着分外动情,毕竟我们身在一个“真理”和“意义”都已被解构的时代。
自由,这几乎是大学精神最重要的价值维度。然而,当国家的力量介入,学术自由便受到挑战。国家作用在学术领域的扩张,给予了大学学术生活游历的外部经济支持,但过度的权力同样损害自由。极权政治介入德国大学,使得教授和学生放弃独立思考的标准而沦为纳粹的帮凶,已然成为前车之鉴。
“国家的功能只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照看大学法团独立性的监管人。大学大可以自然而然地承认国家的这个功能,既不必把国家作为一种必要的罪恶,神秘兮兮地拒绝这个保障自己独立的监管人,也没有必要卑躬屈膝,顺从国家每一个兴之所至的念头。” 雅氏的这番话站在大学的角度上,说得不卑不亢。
现代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理念都经历了一个祛魅的过程。对此,马克思·韦伯有更清晰的洞见。在大科学时代,对很多人来说,科学研究并非一种志业而完全只是一种职业,一个饭碗。因而,学者们从事科学研究,越来越少的人是单纯地出于费希特所论述过的学者高尚使命的感召,更多的人只是同普通人那样首先出于谋生的需要。
今天中国的大学,政治对学术活动的科层制管理和控制到了严苛的地步,学术丑闻不绝于耳,为了攫取眼前利益,大学不顾及其人文色彩的脱落和精神尺度的降低。还有谁能像康德那样去思考头上的星空?还有谁能像陈寅恪那样坚守“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学术自由何以可能?
回到中国的现实语境中,如何重建大学先赋的美学光芒和无限诗意,如何实现真正的学术自由,一切的一切任重而道远。然而,这绝不仅仅只是体制的桎梏和大学的沉沦所造成的,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身在学术系统中的学生都担负责任。独立思考,以真理为善,终生保持一种生命的灵感。这也许并不容易,但值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