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一双合适的跑步鞋
严格来说,跑步鞋是一种专门的鞋。在三公里以下,其他休闲鞋偶尔替代一下,可能没有大的问题。如果长期这样做,可能是不合适的。
根据前辈们的经验,和个人的使用心得,我觉得这样去选择跑步鞋是比较有针对性的。
第一步,看你的脚型是外翻型还是内翻型。关于这个话题,读者可以去网上查查,估计最后会看到晕菜。有的把医学的定义抄上来,什么骨头旋转多少度,弄得一般人没法看懂,有的则恰好给说反了。我反复查了网上的资料,觉得没有必要太复杂,只要简单一法:一脚踩落地,如果脚是平着着地的,把这当作标准的话,那么一般情况下,多数人的脚型或多或少都有些轻度外侧先落地或者内侧先落地。如果不好理解,就形象地记住:落地时,脚的内侧翻起来叫内翻,脚的外侧翻起来叫外翻。或者更简单粗暴一点,落地时,外侧先着地的叫内翻,内侧先着地的叫外翻。
据我每天跑步时观察周围的人们,轻度的内翻,才是“标准”姿势。我老人家也是。

昨天看到一位60来岁的男子,没有跑步,在四环辅路上做行进间的扩胸运动,他的脚落地时,几乎踩在了鞋面的外侧了,那就是内翻得过分了。
下列图示简单易懂:(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要看脚型?因为跑步鞋通常分支撑型和缓震型。支撑型的鞋,是为了帮助平足、低足弓、外翻型的跑手穿着,在足弓处有支撑,纠正脚落地的姿势,使脚接近水平地接触地面。支撑物通常是一块很硬的塑料,即使鞋穿烂了,这个支撑都不会塌陷或者磨损。
在鞋新的时候,鞋的内外侧支撑力量是均衡的,但如果一个内翻型的人穿了支撑型鞋,随着外侧的磨损加大(内翻型本来就容易磨损外侧),内外侧厚度差越来越大,越倾斜则这种磨损差加大得越快,到后来,鞋的外侧会越来越低,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向外崴脚。
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有过两双鞋在新的时候,没有任何不适,旧了以后,内外差急剧扩大(尤其当外侧的大底磨损,侵蚀到中层海绵后),出现了崴脚,甚至当步行鞋穿着时,也险些发生崴脚,才引起我的注意。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
专业的网店,在你下单选择鞋型时,都会有这个脚型提示你选择的。
以我自己为例,有了两次穿支撑型鞋旧了以后崴脚的经历,以后就一定只穿缓震型的。
第二步,看体重。我遇到过一些朋友,因为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买东西只看贵的,落实到跑步鞋上,只看“顶级”。在跑鞋上,无论是支撑还是缓震,“顶级”不表示鞋本身的定位和档次,而是指支撑或者缓震的能力。
如果不同的体重穿了不相对应等级的鞋,无论相对体重过大或者过小,对脚来说,都是遭罪。特别在著名的跑鞋品牌mizuno,它采用的机械式避震,这个问题反映得更明显。我曾经穿过它家的一双wave prophecy系列的顶级跑鞋,当时是75公斤的体重,每次跑步距离超过10公里都会感到脚心疼。想起竟然穿着它跑过一次北京二环,那真够勇敢的。事实上,这鞋80公斤以下体重的人,真的不要去碰。可惜在我85公斤的时候,它已经旧了,跟我在西北到四个省份打完卡以后,它自己也牺牲了。即使到牺牲,它的牛筋大底,还没有怎么磨损。厉害。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再认真体验一下这个系列。
以我现在的65公斤不到的体重,就性能而言,可能“顶级”和“次顶级”都适用,而次顶级可能更加合适一些。
以下是我从网上找来的一个体重与适合选择的跑鞋等级的对照表,供大家参考。体重轻的跑友,不要一味地追求“顶级”了。
我不记得这张图是谁家的了,好像就是MIZUNO的,每家的对照表肯定会有点出入,但都以体重和路况为主要坐标来选择顶级或者次顶级的鞋,这点是共同的。


这里要说明一下,图表的题目叫慢跑鞋,就是指我们日常锻炼的跑法,所以读者看的时候不必纠结这点,不要说,我平时不大慢跑,我只是快跑。它这个表述对应的是“竞速鞋”和“比赛鞋”。如果是有一定经验的跑手,那选比赛鞋也没有问题,上述这个“慢跑鞋”适合大多数人参考。
我个人的体会,概括起来就是:体重80公斤以上的,尽量都买顶级型,70公斤以下的,原则上以次顶级最合适。60公斤以下的,选入门级。
再说一遍,跑鞋里顶级和次顶级,不是鞋的定位高低和贵重与否的意思,是指支撑性能或者避震性能的强弱。对于不同的体重,过强或过弱都是令脚难受的。
第三步,看鞋型。这就比较个性化了,譬如,我的脚宽,我就很难选到合适的ADIDAS鞋,而更多地适合SAUCONY或者ASICS的鞋。所以,这两个品牌也是我穿得最多的。这个话题就不展开了。只要在第一步(脚型)和第二步(体重所对应的支撑/缓震等级)选好了,就不会有选错的问题了。

选鞋话题之外的,有一些跟鞋有关系的心得:
1、用途。这点其实在上述第二步里也包括了,再提一下,就是通常在什么地方跑步?一般情况下,柏油路是我们的主战场。如果经常跑山,那跟跑马路的鞋就应该不同。有越野跑鞋。
2、不要用作日常用途,跑鞋最好就是专门做跑鞋用。
3、最好同时期2-3双鞋轮换着穿,譬如,一周一换或者一个月一换,这样非常经济。
4、如果中底塌陷了(跑起来脚会有感觉),或者大底磨穿了,最好不要再用于跑步,退居二线日常穿着没有问题。不过这个话也是一个原则性的话,对于光脚就能跑马的埃塞俄比亚选手来说,无底(光脚)都不怕,中底塌陷对他更加没有什么问题。我是指我们普罗大众而言。
5、千万不要补鞋。这方面我有深刻的教训。不会有人去处理鞋底,一处理肯定不能用于跑步了。我的意思是说连鞋面加固这种事也不要做,如果做了后,导致脚感不舒服了,要坚决停用。而实际上,除非是原厂处理,一般情况下,鞋如果经过手术,多少都会导致不舒适感。本来做手术的目的,是为了延长鞋的使用寿命,实际上,可能导致它当场就退役-----有点像癌症,不做手术还能多活若干年,做完后三个月就挂,这个道理真的很像。

事实上,即使你发现鞋面有损坏,担心它不能与鞋底同朽才去修补它的,但你不处理它,却往往能挺很久,可能真的到中底塌陷退役,鞋面其实还没有坏到不能穿。总之一句话,鞋不要修补,也不要经常刷子搓洗,只要做到适当清洁,保持几双轮换,它就能为我们服务1000公里左右。
上图这双我曾经最喜欢的ASICS kayano-20,出于爱惜,在500公里左右,加固了一下外侧,由于手艺的关系,导致其中一只对脚有异物感和压迫感,后来在厚袜子的补救下,出任短距离(10公里以内)的跑步,但还是不称心。现在它已经光荣退役。退役时大底完好,中底塌陷不明显(真心佩服asics的鞋底),但因为有挤脚的情况存在,即使当作日常走步鞋也不大称职了,终于淘汰。
出于对它的感情,我把它当作本次小文的题图,以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