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五)

增溶剂

增溶剂的定义

增溶剂是指药物由于表面活性剂形成胶团后,使其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单相缔合胶体溶液的过程,而加入的这种起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由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副作用较大,极少用于药物的增溶,故目前用于药物制剂增溶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两类:一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外用制剂;二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这种类型应用最广。

吐温80对硝基苯的增溶作用

四种增溶方式

01

非极性分子在胶束内部增溶

被增溶物进入胶束内芯,有如被增溶物溶于液体烃内(如上图所示)。正庚烷、苯、乙苯等简单烃类的增溶属于这种方式,其增溶量随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高而增大。

02

在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

被增溶物分子固定于胶束“栅栏”之间,即非极性碳氢链插入胶束内芯,极性端处于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之间,通过氢键或偶极子相互作用联系起来。当极性有机物分子的烃链较长时,极性分子插入胶束内的程度增大,甚至极性基也被拉入胶束内(如上图b所示)。长链醇、胺、脂肪酸和各种极性染料等极性化合物的增溶属于这种方式增溶。

03

在胶束表面增溶

被增溶物分子吸附于胶束表面区域,或靠近胶束“栅栏”表面区域(如上图c所示)。高分子物质、甘油、蔗糖及某些不溶于烃的染料的增溶属于这种方式。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于cmc时,这种方式的增溶量为一定值。较上两方式的增溶量少。

04

在聚氧乙烯链间的增溶

具有聚氧乙烯链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增溶方式与上述三种有明显不同,被增溶物包藏于胶束外层的聚氧乙烯链内(如上图d所示)。例如苯、苯酚即属于这种方式增溶,此种方式的增溶量大于前三种。四种方式增溶的增溶量顺序为(d)>(b)>(a)>(c)。

增溶剂的选择

增溶剂的选择,应根据增溶质的性质和制剂的需求,充分结合增溶剂的特性来进行种类和用量的确定,并在使用中考虑增溶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尽量选择毒、副作用小,增溶量大,价廉易得的增溶剂。

01

增溶剂的性质

(1)碳氢链链长:同系物增溶剂的碳氢链链长、分子量的大小和增溶剂的种类对增溶效果有影响。碳氢链越长,则CMC越小,在形成胶团时,烃核中心区容量越大,增溶效果越强,故增溶能力随碳氢链的增长而增强。对于同系的离子型增溶剂,大约碳氢链每增加1个碳原子,CMC即下降1/2;对于同系的非离子型增溶剂,由于其亲水基团极性相对较弱,碳原子数量增加的影响更为明显,大约碳氢链每增加2个碳原子,CMC可以下降到原来的1/10。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HLB值越低,亲油性越强。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适合不同的用途。

(3)昙点:含有起昙现象的表面活性剂的制剂,在温度达到昙点时表面活性剂析出,增溶性及乳化性降低,从而使被增溶的物质析出或相应的乳剂可能被破坏,有些制剂可能在温度下降后恢复原状,但有些则难恢复。因此,对某些需要灭菌的制剂,如注射剂、滴眼液要求有一定的稳定性,必须选择昙点在85℃以上的增溶剂。

02

增溶剂的用量

增溶体系是溶剂、增溶剂和增溶质组成的三元体系,增溶剂的用量可以用三元相图(或增溶相图)筛选。三元相图是增溶剂、溶剂和增溶质三者间由于百分组成发生改变,引起体系相变的一种图解。由三元相图可以确定增溶剂的最小用量以及增溶质被增溶的最大浓度和可稀释的程度。

03

增溶效果的影响因素

(1)增溶剂的种类:增溶剂的种类对增溶效果有影响。非离子型增溶剂的增溶能力较离子型的强,其HLB值越大,对强极性药物的增溶效果越好,但对极性低的药物却相反。阳离子型增溶剂比阴离子型增溶剂增溶效果好。

(2)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与非离子型增溶剂性质近似为好,而与离子型增溶剂性质相反为好。不解离的极性药物和非极性药物易被表面活性剂增溶并有较明显的增溶效果;而解离药物往往因其水溶性的缘故,进一步增溶的可能性较小甚至导致溶解度降低。

当解离药物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时,pH值可明显影响药物的增溶量。对于弱酸性药物而言,在偏酸性环境中有较大程度的增溶;对于弱碱性药物,则在偏碱性环境中有更大程度的增溶;两性离子则在等电点时有最大的增溶量。

 (3)温度:温度对增溶的影响常因增溶剂种类及药物的不同而不同。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通常情况下,加热升温可增加溶解度。当温度升至某点,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Krafft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也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于增溶的下限。Krafft点越高,则表面活性剂的CMC越低。

对于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增溶剂,增溶操作过程中,也可因升温而增大增溶量,但温度必须在增溶剂的昙点以下。

04

增溶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作为增溶剂的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吸收也有可能降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多种因素。

05

增溶剂的使用方法

增溶剂的使用方法与增溶效果密切相关。一般先将药物与增溶剂直接混合,最好完全溶解,必要时加少量水,再加其他附加剂与余下的溶剂,则能较好溶解,增溶量较大;若将增溶剂先溶于水,再加药物则几乎不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06

增溶剂的毒、副作用

目前,增溶剂常用于液体制剂和注射剂的制备,只有无毒的表面活性剂才能作为内服制剂和注射剂的增溶剂,外用制剂也需考虑其刺激性,因此,选用增溶剂必须注意其毒性、刺激性和溶血等不良作用。

(0)

相关推荐

  • 关于液体制剂,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 1.液体制剂的优点 ①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地发挥药效 ②给药途径多,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③易于分剂量 ...

  • 什么是无泡表面活性剂,优缺点有哪些?

    我们经常说无泡表面活性剂,但是什么是表面活性剂可能我们不一定全部都清楚,或者说是一知半解,下面我们就简要的说一下什么是无泡表面活性剂: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的一种助剂. 表面活性剂有 ...

  • 蛋白抗体制剂中为何选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要点: 1. 表面活性剂分可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够抑制蛋白聚集及竞争界面吸附,从而有利于蛋白的构象稳定性及胶体稳定性: 3. 最常用的 ...

  • 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十)

    新型表面活性剂 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以碳氢基团为疏水基构成的简单两亲结构,其定义也是以较低浓度时水的表(界)面张力显著降低为唯一衡量标准.随着合成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消除表面活性剂引 ...

  • 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九)

    绿色表面活性剂 "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与清洁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它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

  • 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八)

    分散作用 某些产品(如化妆品)的生产过程,常需要得到稳定的均匀分散的固/液或液/液分散体系.如油漆.油墨.钻井泥浆等都是固体粉体(颜料.燃料.白土等)分散于液体(如油.水等)介质中形成悬浮体:一些乳制 ...

  • 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七)

    润湿剂 润湿剂的定义 润湿剂(Wetting Agent)又称渗透剂,是指能使固体物料或其他物质更易被水浸湿的物质,主要通过降低物质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使水能展开在固体物料表面上或透入其表面而将其润湿 ...

  • 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六)

    乳化剂 乳化剂是指能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所需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其主要作用在于能降低两种不能相混合的体系间的界面张力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形成乳化液所使用的乳化剂绝大多数都是表面活性 ...

  • 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四)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功能 表面活性剂最基本的功能有两个,第一是在表(界)面上吸附,形成吸附膜(一般是单分子膜):第二是在溶液内部自聚,形成多种类型的分子有序组合体.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功能可归纳如下图所示: ...

  • 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三)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一) 按亲水基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一般是以亲水基团的结构为依据,即按表面活性剂溶于水的离子类型来分类. 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凡能解离成离子的叫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凡不能解离成离子 ...

  • 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二)

    胶束化作用和胶束 01 临界胶束浓度CMC(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1925年自从Mcbain首次提出胶束(团)的概念,认为当浓度升至一定值时,分子在水溶液中从 ...

  • 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一)

    液体的表面张力 物质相与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界面,包括气/液.气/固.液/液.固/固和固/液五种.其中包含气相的界面叫表面,包括液体表面和固体表面. 众所周知,液体的表面有自动收缩的倾向,这表现在当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