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摄中有这3种“光比”你清楚吗?

光比,是银幕光影造型的基础,它决定了影片拍摄的基调。

光比,基础定义是指电影拍摄中,布光时光线照度的比值。是最高亮度与最低照度之间的平衡关系。

光比,是由摄影师确定的,是摄影师对拍摄影片的理解构成了他对光比的要求。

你知道吗,现代电影拍摄中,“光比”其实涉及了三个方面: 

一、同一被摄对象“主光”与“副光”照度值相差的倍数

电影具有它的纪实属性,摄影师根据环境,根据演员情绪,确定好一个固定光比,这样在镜头切换间,就保持了画面光质的统一。

“光比”使用最多的场合,是在布光阶段。演员未进场的时候,使用照度表测量进行布光,效率很高。先在规定区域测量出“主光”与“副光”照度值,用照度表去布光的效率会非常高,而且非常清楚,一场戏用一个光比,就不会乱。

无论机位切变,只要光比确定,主光、副光的照度始终是一个稳定的,对应的拍摄光圈就固定,光质是一致的。这场戏的拍摄就能够衔接在一起。

所以,摄影师常说:照度是摄影部门和照明部门之间的一个桥梁,是硬通货币可以互换,拿光圈儿来互换!

需要注意的是,光比与被摄体没有关系,它反映的是指定区域的“照度比值”关系。当这个区域被摄体进来后,有可能会导致影响测量值的判断偏差,因为往往这个被摄体不是那么简单的,会变得很复杂,于是你的布光效率会降低,所以用照度表去布光的时候,建议在演员未进场时进行,这样效率会非常高。

注意点:通常所说的1:8,1:16,是指副光与主光的比值。

《银翼杀手》是近几年在摄影方面有较高成就的一部影片。

这部影片的拍摄中,从对灯光的改造,到对灯光的运用,以及灯光造型的手法方面,已经完全突破了常规商业片拍摄时的短平快的方法,在摄影艺术方面摄影手法上确实有很多突破。

《银翼杀手》中能够明确感受到罗杰狄金斯在“光比”处理上的要求。在很多场景当中能感觉到侧光或前侧光表现人物的“反打镜头”的对称式用光处理。构成了这部影片画面造型的显著特点。

《沉默的教室》运用的是大光比的效果。窗外光使用大灯,全是过曝处理。

此类场景在电影拍摄中被普遍运用,侧窗形成侧光,人物面对面,光比强烈,造型感十足,银幕空间突出,近景时往往比全景光比更大一些。

二、广义光比:亮光区域与暗光区域照度相差的倍数

上图中前景人物手举火把,火把照亮的人物,火把形成高光又没有过曝,后景是另外的照度,前景主体和后景环境之间构成的一种光比,这是光比的一个延伸。

在《007-天幕杀机》中,光源是一个顶光,前景区域很亮,与后景形成了强烈的光比构效果。

《1917》中,移动的光源,照射的区域和背光区域之间形成一个很大的光比。

三、同一镜头中,不同时间点光线照度相差的倍数

例如在一个10分钟的长镜头当中,不同时间点光线照度的相差的倍数。

《城市广场》中,镜头从强照度的外景连贯移动至低照度的内景,在途经大门时缓缓变动(开大)了拍摄光孔,保证了镜头的连贯性和大光比下的亮度平衡,又保持了实景光线的自然生动感。胶片拍摄的影片,亮部和暗部均已有层次损失,影像颗粒明显,构成观众心中怀念的“电影质感”。同时从明亮环境进入较低照度环境,是光比的另一种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