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家评诗】(41)
【名家评大风歌诗友会2021第九期作品】
春柳
郝敬英(沛县)
摇曳千丝线,临湖弄翠裙。
不闻身外事,闲钓水中云。
英子点评:这首咏物小绝善于借物喻人,赋予春柳以安然闲适的人生理念。作者观察细致,“临湖弄翠裙”将春柳比作美丽的少女,给人遐想。转结塑造了一个不问红尘之事、安于平淡的人物形象,寄托着作者自身的人生追求。“闲钓”一词虽熟,然钓的是“水中云”,不仅构图极美,且意象内涵丰富,是为全诗亮点。
春风(新韵)
小素(丰县)
最是春风不正经,满园芳树乱调情。
玉兰花粉才涂就,又挽金丝柳辫成。
英子点评:这是一首“不正经”的小绝,源于作者“不正经”的想象。的是,写诗作文如若“正襟危坐”,不敢去想,缺少创新意识,创作出来的“产品”自然是“老式”的,当然也就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了。此绝善于“调情”,不以“春风多情”这一常规出牌,而写成“最是春风不正经,满园芳树乱调情。”给春风定下基调,转结则写春风如何“调情”,把个春天的气象渲染得五彩缤纷,从而达到了写此诗的目的。
读史
蒋昌典(湖南)
大江东去浪淘沙,浣尽英雄与落花。
慷慨悲歌知几许,算来只有国和家。
英子点评:此绝为作者读史所得。首句化用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只易一字“尽”为“沙”,一为嵌入“浪淘沙”之词牌名,二为定下韵脚,三为了将“尽”置入次句,使得起承句意脉相连,不阻不隔。作者认为,一部史书恰似“大江东去浪淘沙,浣尽英雄与落花。”“英雄”与“落花”这两个意象代表着历史上相对的两类人,笔者曾在2016年写过《虞美人·咏屈原》一词,过片有句:“壮怀犹在惊风雨,恨落花无数。”此诗“落花”意象与笔者词里的“落花”相类。史书中慷慨悲歌有多少呢?“算来只有国和家”道出唯有“国”与“家”的二元论,评价中肯而富有情理。
过湖东路
魏新建(徐州)
一夜春风入户来,莺啼雨霁杏花开。
东君如约悄然至,柳叶新芽巧剪裁。
英子点评:此绝描绘了春天的清新气象,语言流畅自如。首句以“春风入户”道出春天来临,接着重点选择莺啼、雨霁、杏花、柳叶新芽等景物描绘春天的景象。笔者认为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首句和第三句意重,费句了;二是选择的物象纷杂了些,次句已经选择了具有春天特点的代表性物象,结句可不用再选择“柳叶新芽”了,且“巧剪裁”之类的语言过熟。个见仅供参考!
闻喀喇昆仑我军战士为抵御外军越境挑衅不幸牺牲感赋
杨逸明(上海)
恶邻滋事犯昆仑,息事无须幻想存。
地自横空山出世,人因守土血留痕。
踏冰足迹为疆界,冲雪身躯即国门。
今日地球仍动荡,绝非方外一仙村。
英子点评:此律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的心声,亦是所有爱国人们的心声。首句道出喀喇昆仑事因,“息事无须幻想存”说明对侵犯我国的所谓“邻邦”无须存有幻想,该出手时就出手!颔联上下分句意脉贯通,上分句借物喻理,引出下分句“人因守土血留痕。”赞扬戍边战士为国牺牲的壮举,悲痛之情难以言表。颈联双喻,升华情感:戍边战士的“踏冰足迹”就是国家的疆界线,他们的“冲雪身躯”即是“国门”,高大的戍边卫士形象极具立体感。尾联借事议论:地球村“绝非方外一仙村”,它充满着动荡与不安。全诗结构严谨,语式错落,情感真挚深沉。诗中有两个重字,“事”乃有意重复,“地”字重,亦无妨也。
水调歌头·贺徐连高铁开通
张庆余(徐州)
伟岸大鹏站,展翅向连云。苍山绿野起舞,絲路喜迎春。五朵金花怒放,八道飞虹溢彩,陇海倍精神。谁置接风酒,味道老纯真。 几代情,百年梦,铸雄魂。九州万里高铁,联接了无痕。回放连西岁月,欣慰桥头风雨,几载宦游身。奏响复兴号,待我续诗文。
英子点评:2021年2月8日,徐连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这首长调贺词写得很有气势,并时有出新之语,欣喜之情寓于字里行间,读来感染人心。上片描绘徐连高铁的路线及动态,拟人形象,比喻贴切,尤喜歇拍“谁置接风酒,味道老纯真。”由景而情,用语新鲜。宋·张炎云:“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承上接下。”此词过片衔接自然,转入抒情,抚今追昔,感慨今朝盛事。结拍发力,意气风发。全诗结构井然,语言顺畅,意脉贯通,情感自然真切。
临江仙·小南湖荷风岛踏春
黄玉庭 (徐州)
雨霁暖阳山色嫩,芦滩新竹通津。枝头燕语闹清晨。轻舟摇柳浪,翔鹭戏湖春。 昔日盛年如逝水,而今槐老盘根。几弯幽径印心痕。小亭风洁净,驻足踏青人。
英子点评: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怀,布局合理,语言流畅清新。上片描绘了一幅小南湖荷风岛的春景图,由“山色”到“芦滩”到“枝头”,景物渐次排开,尤以“山色嫩”一语出彩。“轻舟摇柳浪,翔鹭戏湖春”写人与鸟的活动,极富动感。下片感怀,逝水流年,剩得“槐老盘根”,暗示自身已老。“几弯幽径印心痕”借景抒情,语言灵动。“小亭风洁净”紧扣题目,语言更是玲珑可爱,尤喜!
捣练子·无题
郑红弥(徐州)
山耸翠,水流清。袅袅和风伴月明。一曲弦歌人不寐,满池花影到三更。
英子点评:这首单调小令写得清新、明丽、可人,令人喜读。“山耸翠,水流清”状山水之态;“袅袅和风伴月明”呈现一幅“清风明月”的画卷。在这样美好的意境中,“一曲弦歌人不寐,满池花影到三更。”表现了人们彻夜欢歌的情景,尤其是结拍善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悠长,恰如弦歌绕耳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