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命运 不负年华——评《我与地坛》中的生死观
拥抱命运 不负年华——评《我与地坛》中的生死观
作者:曾越 广州市南武中学高二(3)班
“在人生最肆意妄为的年岁时失去双腿,你会怎么做?”
我想,这是大部分读者翻开《我与地坛》之前都会思索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中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作家史铁生在这本书中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副校长李小琴建议将抑郁症纳入医保范围。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抑郁症发病率达到2.1%,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多人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被内心的混沌压垮。没有人是绝对幸运的,但当我们看了《我与地坛》,知悉了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后,或许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的幸运。
《我与地坛》开篇,有一个痛彻心扉的句子——“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史铁生不幸的人生之路,从双腿残废开始。他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透过这句幽默而辛酸的话语,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狂风骤雨中颤抖却傲然挺立的灵魂。
罗曼·罗兰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以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我想,用这句话赞美史铁生再合适不过。这个不幸的人不仅没有因命运的戏谑而一蹶不振,反而勇敢地与不幸抗争到底。他大笑,他写作,他走进地坛。
地坛之于史铁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常去的地方,更是一个灵魂的栖所。“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读到这段话时,我衷心为遇见地坛的史铁生感到幸运。我们是时间的过客,无时无刻不在步履匆匆地快步向前,走马观花地穷极一生,常常在即将阖眸那一刻,灵魂仍无处安顿。史铁生却幸运地拥有一个“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的去处,可以让自己的灵魂不再漂泊。
若是没有地坛,也许史铁生仅仅是一个被命运扼住咽喉而无法挣脱的不幸者;若是没有史铁生,也许地坛也会失去很多风景。幸运的是,他们彼此相遇,最后互相成就。
而我们呢?若是我们遇到同样的不幸,会怎么做?
在如今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要找到一个“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的地坛,谈何容易?可是,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史铁生的“地坛”,我们拥有精神上的“地坛”——书籍。
翻开《我与地坛》,我们无不被史铁生豁达超脱的生死观所触动。“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初读这句话,我久久不能平息自己的心潮澎湃。因为这句话极其精辟又带给人们以希望。史铁生是符合罗曼·罗兰所说的“世界上真正的英雄主义”的完美人选。他带着遍体鳞伤的躯体,依旧仰头看向满天繁星。他告诉我们,无论命运如何安排,我们都必须过好每一天,这才不负一生。这又是何等浪漫?!
作家韩少功评价史铁生的文字:“它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开眼里宽厚的微笑。”这本充满人生哲理的《我与地坛》的确安抚了每一颗被命运的狂风骤雨击打得湿漉漉而颤抖的灵魂,它让我们认知命运、感受命运、体味命运、拥抱命运。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地坛”,在匆匆一生中不负自己,无愧年华。
(指导老师 罗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