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记!一个普通黄陂人的买菜感受
前天,小区团购的蔬菜回来了,集中于小区北门发放。
在家里戴上口罩,帽子和手套,不敢坐电梯,走楼梯下楼(请原谅我的怕si,毕竟上有老,下有小,全家安危系于咱一身),小区内真是安静,除了同样的几个领菜的邻居外,连猫狗都看不到一个。
领菜处有几个人在排队,人与人的间隔起码两米以上,这令人感动,过去排队,人和人多贴在一起,针都插不进(主要是怕距离大了别人插队),希望这些文明习惯疫情过后还能继续发扬!
定了两个套餐,一包蔬菜,一包水果,总重量20斤左右,花了168个大洋。
▲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2月26日,农历二月初四。打开家里的冰箱,冷冻柜里肉食已所剩不多,只有一点猪骨头和牛肉,仅够煲两次汤而已,至于猪肉,自从去年非洲二弟造访后,咱就基本对它敬而远之了。
买不买肉呢?
打开超市的团购表,两斤牛肉需要160元,6斤猪肉要259,看看每天缩水的钱包,算了,还是继续吃素吧。
昨天,小区买菜群(这段时间,至少加了10个以上的买菜群,有企业组织的,更多的是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的)里发出最新中百的套餐表,里面多了一个10斤10元的蔬菜套餐包,这显然是武汉嫂子痛骂社区懒政和企业贪财后,相关企业为挽救自身信誉的公关之举。
群里很高兴,每家都预定了一份10元套餐,名单统一报到社区后,晚上回复来了,10元套餐只有150份,每个小区估计只能分到2,30份,众人无言。
其实也能理解企业,10元10斤的蔬菜套餐显然是亏本的,不可能大量或者长期供应。
但这个公关行动却是欠周全的,既然准备吃亏,就多吃点亏一次做到位,让区域内每家都能买一份,何必小里小气扭扭捏捏,你这150份只会让买的到买不到的居民心里都不痛快,买的到的会有占便宜的感觉,买不到的又怀疑社区在中间搞小动作,唉,做善事也是需要智慧的好不!
晚上,在别的群里看到一则消息,有外地支援武汉的蔬菜车主寻求销售渠道。
显然,武汉市并不存在蔬菜粮食短缺的问题,需要的是如何快速,公平合理地将蔬菜送到居民家中。
这才是现今武汉面对的最大民生困难。
复盘一下这一个多月来的买菜经历吧。
这一个月,我共进货5次,一次去超市,两次网购,两次社区送上门。
⑴1月28日之前,买菜很容易
现在来看,我们很多人当初对于疫情确实过于乐观了,且不说在1月20号之前大部分人不戴口罩,就是在1月23日封城的开初,当粮食和蔬菜还可以随处买到的时候,很多人也并没有囤积很多。
在1月23日之前,除小部分比较警惕的居民之外,大部分人还是按历来过春节的习惯,储蓄够半个月吃的肉食,一个礼拜的青菜。
直到1月28日(大年初四),小区门口的生鲜店,附近的菜市场都可以买菜。
⑵2月16号之前,超市很可怕
大年初四以后,除了指定的超市外,所有的生鲜蔬菜店,集贸市场全部关闭,要买菜只能去超市了。
去过一次,购物体验只能用惶恐形容,超市上午10点开门,九点半赶到,以为可以排在前面,孰料门口早已排了长长的队伍,直到11点多才进去店里面。那时候,排队还没有建立隔开2米以上距离的观念,人与人还靠的很近,熟悉不熟悉的都在攀谈,这中间有多少口水被喷到空中,被吸入身体里呢?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可怕。
回家后,下定决心,除非实在没办法,以后超市都不会去了。
那剩下就只有网购一条路了。
官方公布的一些网上买菜平台不仅操作复杂,且要达到一定数量才会派送,于是大家被逼着到处找群加入,以便凑齐所需的份数,这个时候,突然发现邻居越多真的越好,如果邻居更是个热心快肠之人,你会由衷地感到生活还是有美好一面的。
第一份网购就是在小区里热心人组建的群里完成的,效率极高,上午下单,下午到货,商家是周边的农家。
随之衍生了各种各样的群,加入后,什么牛奶,瓜子花生,甚至香烟都可以买到,民间的智慧真的是无穷的!
⑶2月16之后,以社区团购为主
2月16号后,武汉小区进入严管模式,超市不再对个人开放,在合法边缘游走的一批个体卖菜商家也被城管限制上街,买菜只有依赖社区组织团购模式了。
这种模式下,买菜顺利与否完全依赖社区和物业的责任心了。责任心好的,不仅能拿到相对便宜的蔬菜包,还时不时有免费的爱心菜派发。
这十来天,参加了一次社区组织的团购,接受了两次免费蔬菜派送,非常时期,对菜的品种不再有啥想法了,只希望拿菜的过程能尽量简单和安全,所以在这里必须感谢那些志愿者们,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人人为我”的那种安全感。
总结
武汉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整体来说不存在物质缺乏,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如何快速安全地配送到居民家中;
社区的作用很大,但光有责任心还不够,如何提高效率,缩短无用的流程考验着干部们的管理能力;
社区干部们,你们掌握了所有独居老人资料没?毕竟大部分老人不会网购。
有限度地开放快递吧,不仅能减轻社区的压力,也给老百姓多一个选择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