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首先应该是童年活动家
育邻梦
家庭是现代人类社会最基础的组成细胞,是孕育人类个体生命的地方,是辅助每个孩子成长、成才、成人的核心基地。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化、教育理论研究持续深入,关于如何教导孩子学习成长的理论越来越多。艺术、武术、体育、心理健康......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重,教学课程设置越来越丰富。但是,与孩子们童年文化课程学习逐年攀升的同时,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却是越来越差,自闭、抑郁甚至寻短见的孩子屡屡被媒体曝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物质和精神营养补给越来越丰富的孩子们,综合学习成长精神面貌却未能得到同步提升呢?
懂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基本前提
一、少生优生之后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管控性更强了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同样,父母对子女的养育爱护亦然,假设父母之爱是100分,那生育5个孩子时分给每个子女的爱就是20分、生育一个孩子时这个孩子自然就能得到100分的爱。优生优育之后,孩子们真实地领取了整个家庭100分的爱,几乎每个孩子都成为了家庭中的“掌上明珠”。但是,从管理的角度看,家长对孩子学习成长的控制性也更强了。因此,大龄“巨婴”、“妈宝男”越来越多。
二、文化优育之后行为实践能力愈差
家庭阅读、课堂学习、课外补习、体育课不涉险+不流汗、自然课不出课堂......课本俨然已经成为引领孩子们童年学习成长的核心。20世纪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从教育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因为,儿童的社会生存本能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生长起来的,生活即是为了生长、发展,生长、发展之后又是为更好的服务生活。所以,教育即是引导孩子们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生活”指人类的全部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经验,它不仅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劳动经验,也包括非物质的社会制度、风俗和人文信仰、娱乐等等,教育工作本质上就是引导孩子们适应人类社会生活。
家庭是人生成长之根
三、脱离家庭的优生优育正将孩子们推向危险的边缘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饱受社会普遍关注,他们小小年纪就不得不与亲生父母长期分居。然而,当前城镇教育辅助正在人为制造“留守”现象。因为,城镇之中从婴儿托育、幼儿园到学龄成长辅助几乎清一色将家长拒之门外,理由是——我们辅助孩子学习成长比家长更专业。
的确,不可置否教育机构相对于家庭有更专业的场地设施、经过严格培训的成长辅导员、更丰富的游乐搭配......但是,可别忘了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情感最丰富的高等级动物,归属和爱的需求远比物质更重要。所以,教育工作绝对不能脱离家庭这个根本,否则将会把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推向危险的边缘。
《封锁再封锁,阳光的意大利人抑郁了。》往日生活阳光的意大利人,因为长时间被封锁开始变得抑郁了。那么,被完成学业长时间封锁的孩子们又当如何呢?所以,教育“专家”首先应该是童年活动家,童年教育应该充满童趣、赋予生活实践。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