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过无数“西式管理”的坑,这位校长用“中国式管理”激发师生内驱力

当下,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中国企业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式管理”产生了兴趣。甚至有人预测: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20年代,中国式管理将撼动世界管理格局。对于中国人而言,要将中国式管理的大义挖掘出来,我们应该站在“中国特色”的角度,不断实践、总结并提升自己的管理智慧。

中国式管理的“大义”究竟在哪?区别于西式的“刚性管理”,中国式管理更趋近于“柔性管理”,也就是更有“人情味”。这股“人情味”不是“矫情”,也不是“随意”,更不是“圆滑”,它代表着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一种基本态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这种“人情味”扎根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是历经5000年文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基因”。

01
认知:制度化的学校看上去很“美好”

1998年,我初次走上校长岗位,与许多年轻校长一样,面对工作充满了热情,但是面对管理却显得稚嫩与茫然。

一开始,我效仿前几任校长的做法,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大到学校建设,小到卫生常规,原先模棱两可的“摇摆性”政策被我一再地明确、监督、落实。

所有师生在制度的“约束下”,变得规范起来:原先备课随意的教师,在备课本规范化后,能认认真真地备上四五页纸;之前有些敷衍的行政会议,在会议制度明确后,变得精准、务实起来。
看着当时学校的改变,我不禁沾沾自喜,觉得是制度让学校变得井然有序,让行政人员看起来都那么干练、高效。制度化管理模式带来的改变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成效:学校从一所默默无闻的村小成为了区域强校,后来还逐渐发展成一所集团校的核心校。尝到了甜头,我继续仿照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对流程性管理、章程化建设越发“亲近”,但是在短期成功的背后,学校正在慢慢滋生出一种“管理的恶症”:
每当人员发生调动,他们都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新部门的规章制度;每当教师有些许违规现象,校园中就会出现一些类似“警察”的行政角色;每当管理流程中某一环节出现纰漏,大家都忙着去对照制度推卸责任……
这些问题看似是汪洋大海中的小波小浪,却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知道这些问题如果不去解决,或者没有重新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本土学校的管理路径,学校的发展很可能止步于此。

我开始研究中国式管理之道,渐渐地找到了一条符合我们学校管理的路径。借由《易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启发,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管理中“人”的位置,我们发现了中国式管理中“变”的窍门,还挖掘出中国式管理中“和”的意义。

02
纠偏:寻找适合中国学校管理的良方

当垂直管理、扁平管理、错位管理、差异管理等西式管理理念涌入学校时,我们发现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总有某种程度上的偏移、背道、曲折让学校管理“上不来、下不去”。这是为什么?

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些舶来的西式管理理念多半是从企业经营经验中总结得来。企业的管理目标是“获利”,而学校的管理目标是“育人”,目标不同却应用同样的管理手段,必然导致管理效果的大相径庭;另外,西式企业管理模式更看重结果,而在学校管理的实际操作中,过程才是真正应该引起管理者注意的。具体举例来说,在西方企业管理经验中,每个部门的职责明确且具有稳定性,不同部门的员工只需要完成好自己“分内的事”,并不需要去了解其他部门的职责与设立意义。从企业管理角度而言,这样长期的分工协作、系统管理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盈利。
但是这项制度本身并不鼓励“变”,因为如果人员发生变动,则调动的人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了解新部门的职责,这样的过程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痛苦的。

而学校需要整体育人,育人职责并不能明确“分工”,如果在学校管理中简单地运用西式分工协作、系统管理的模式,上述“变则痛”的现象就难以避免;这会导致校长不敢轻易调换中层,有的中层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五六年,一成不变的工作耗光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长此以往,学校发展自然会出现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的是“整体性”“大格局”的思维,正好对应着学校的“整体育人”。我们认为,在学校管理中每个人都应该对学校运作有全面了解,明晰学校愿景及达成路径。

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中国式管理思维,正是现在学校管理所缺乏的。因此,我们改革以前的“工作安排会”,把流程化、制度化的一套尽量缩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新学期发展规划”。在这份规划里,每一位中层、每一位教师都会找到自己在一学期里的定位与目标,同时还能看到其他人的职责所在,以及可以与之配合的地方。我们将每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愿景挂钩,即使中途人员调动也能够有其他人快速补位,因为每个人的工作都联系起来了,每个人对他人的工作流程也十分清楚,最关键的是每个人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

03
探索:有没有一种简单快乐的管理方式

随着学校制度的淡化,教师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但这还不够,我认为在外部约束淡化的同时还要加强组织中的人对于自身的管理。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自我管理。道家自我管理的目标是“内圣外王”。儒家主张通过“修己”“安人”实现“大同”,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其中,“修己”与“安人”体现了自我管理目标与组织管理目标相融合的辩证关系,即自我管理逐步实现从自律到自觉的飞跃,通过推己及人来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而《易经》的“易”字也点明了中国式管理的核心奥义,就是“简易”——这里的“简易”不仅仅是指组织结构、管理条例上的简化,而是通过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以“自管理”取代“他管理”,这才是真正的“简易之道”。

在中国式自我管理理念指导下,我们把学校管理中扮演“警察”“保姆”的成分脱去,转而构建“每一位师生为自己负责”的教育管理机制。例如,我们提倡每个人都应变为“三者”,即“自成者、为他者、领导者”。

在级部管理中实施了以咨询、服务、指导为职责,以培训、对话为主要方式的“教练制”;在行政管理中去除了冗杂的金字塔管理层级;在资源管理中融入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学生管理中改变了“禁止”“不许”等表达方式,多角度、多方位正确评价学生发展。

学校还设立“学生自管理达人”“教师自管理榜样”等奖项,每学年对师生进行嘉奖。

在一系列措施下,自我管理成为校园里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一种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校各项工作变得井井有条;学生心中有了底线,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的现象减少了;教师心中有了责任,备课、听课等常规工作再也不需要他人来提醒。

在级部管理中实施了以咨询、服务、指导为职责,以培训、对话为主要方式的“教练制”;在行政管理中去除了冗杂的金字塔管理层级;在资源管理中融入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学生管理中改变了“禁止”“不许”等表达方式,多角度、多方位正确评价学生发展。学校还设立“学生自管理达人”“教师自管理榜样”等奖项,每学年对师生进行嘉奖。

在一系列措施下,自我管理成为校园里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一种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校各项工作变得井井有条;学生心中有了底线,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的现象减少了;教师心中有了责任,备课、听课等常规工作再也不需要他人来提醒。更进一步的改革在组织架构上,我们根据“简易”原则,撤销了原有的包含校长室在内的行政办公室,依据社会组织形态,构建了“三会一院”(“三会”:
学校发展委员会、教师指导委员会、学术自治委员会,“一院”:教育研究院),形成了多个集决策、管理、执行为一体的低重心组织系统。例如,在“三会一院”模式中,副校级干部都要兼一个年级或部门的主管,而不是分管,因为“分管”容易增加层级。
层级减少了,教师、学生的事可以通过“学校发展委员会”“教师指导委员会”和“学术自治委员会”以最快的速度得以反映,直接进入决策层面。

04
提升:发现管理中的“人”

西式管理惯用“二分法”把组织划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大对立阵营,而中国式管理更强调组织的融合互通,进而达到组织的和谐。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要把自己放置于组织之内,不能与下属隔离开来,而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眼中首先看到的应该是“人”。学校中“人”的发现,不仅是教师,还包括学生,包括保安、清洁工、食堂员工……只有管理中有了“人”的位置,“人”的管理才能真正有效落实。中国式管理中还渗透着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家”的概念,放眼世界,似乎少有其他民族对“家”的情感依赖像中华民族那么强烈。因此,学校努力构建以“家”文化为底色的管理形态,变“校长”为“家长”,改“中层”为“伙伴”,这直接区别于西式管理理念。

在具体操作层面,西方主流管理方式在面对问题时往往采用最直接的处理方式,看似简单高效却忽视了“人”的发展性,缺少了“家”的温情。学校管理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儿童”和“发展中的教师”,因此要预设他们“犯错”的空间,给予他们“试错”的机会,等待他们“纠错”的过程。

在管理者素养中我们强调“仁义为先”,每一位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强化“仁义待人”意识,并且注意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事情。各个部门的工作要进行互相对照、点赞、提醒、改进,整体发展。我们力求管理路径丰富起来,面对师生的管理,可以是教导式的、书面式的,也可以是问询式的,还可以是聊天式的。

在这样的管理氛围下,学校里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师生都有更加弹性的空间,学校里的“人情味”也慢慢浓了起来。

05
展望:善易者不“占”

孔子说“善易者不占”,指的是既然通晓了事物变化的规律,便能掌握事物发展的结果,也就不需要特意去占卜预测了。

学校管理者应该追求做这样不“占”的管理者。首先,是对现象要有准确的把握,对事理了解得十分透彻,有相应的哲学思想和管理方法作为支撑,凡事遵循其中道理和原则进行推进,管理结果会自然显现也可预料,实际上是用不着“占”。然后,要追求“占”不到。

在我看来,成功的学校管理应是激发出每一位师生的内动力,而不是追求对管理结果的“把控”。当管理者不断加大管理力量,甚至在管理中掺入权力时,管理的结果其实是可控的,也就必然能“占”得到;而我所追求的“占”不到的管理,其中包含了每一位师生发展的无限可能,也涵盖了对师生潜能的唤醒过程,更强调了中国式管理博大、包容、变通的精神内涵。人的发展有无限可能,所以人的管理应该是“占”不到的。

我很喜欢《易经》中的一句话:“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大意是,通晓宇宙万物的道理是为了用于实践济世,服务他人,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再次提升自我。

这不正是学校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精神吗?学校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发现与改变,在管理中发现“人”,管理为了人,为了人的自由发展、品格提升,并且在改变他人的同时也改变着自我。

泱泱古国,浩浩华夏。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代祖先扎根于神州大地,谱写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史诗传说,创造了文明史上辉煌而璀璨的奇迹。我们深信,古时圣贤的智慧有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涌泉,亦如镌刻在我们基因与血脉中的密码,回溯历史,找到并善用它们,是当代人不懈的使命。因为比起舶来品,它们必然更加适合中国社会。

人类社会自形成组织开始,管理的学问就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选形成、发展、完善,并形成东西方两大分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全面引进西方管理学,却没有思索如何构建本土特色的管理科学。为探索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校长会现面向全国基础教育界校长,组建“中国式学校”发展联盟,分享属于中国人的管理之道!

来源 | 人民教育
(0)

相关推荐

  • 学校的治理结构·读《学校如何运转》

    --读李希贵<学校如何运转>一书有感 每所学校,都有管理的结构.最常见的是这种层级分明的结构形态:校长.书记:副校长.副书记:学校中层: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项目组:教师:学生.这个 ...

  • 学校管理,校长要下沉一线

    全文长约 26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 精彩导读 下沉一线,就是以育人为中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日常管理,深入课堂,深入活动现场,深入教师办公室.下沉一线,就是勤 ...

  • 过度管理:校长办学的隐藏陷阱

    (全文共2677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 宋轶玮 山东省青岛大名路小学教师 李希贵校长在<学校如何运转>中指出,教育教学一线是学校最终产生教育效益的地方.而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细化学生 ...

  • 一位校长在学校管理座谈会上表达了自己遇到的4个问题,很扎心

    新建学校校长参加座谈会脱稿讲了4个问题,引发学校管理者共鸣 点击右上角关注[教育好文],遇见更多教育类文章和材料 [该材料结构清晰,校长只需要记住提纲便可轻松实现脱稿讲话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 ...

  • 人力资源数据化管理的“坑”

    想起一位HRD朋友的一件趣事.某年总经办为了写公司总结,要收集各部门的年度工作信息,他的人力资源部因为工作繁忙,超期一天才上报信息.没想到,人家总经办的"写手"却一点不生气. &q ...

  • 固执己见?王非签约场均1.7分爱将,管理混乱坑惨山西男篮或被换

    近日,据媒体报道,山西男篮正在试训后卫球员张涵钧,后者将大概率与山西男篮签约,这也将成为自签约郭晓鹏以来的山西男篮的第二笔球员引进,对于目前闹得不平静的山西男篮来说,的确是一件大事. 不过,就张涵钧的 ...

  • 管理的坑,填不填!?

    (一)任职资格惹的祸,前任挖坑新人扛 一朋友电话问我:哥,你是做管理咨询的,帮我看看下面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公司来了个会计,能力挺强,发现了以前离职会计很多账务处理的问题.你说我们这小公司,怎么才能 ...

  • 省得下买房的钱,躲不过管理的坑!你的房租,正在这样被托管公司掏空!

    ▼全文共1700个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在买房签约后,房东和托管公司应该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是见守君作为一个房产从业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见守君认为,两者的关系,既应该亲密无间,相互信任: ...

  • “中国式管理”破局金字塔组织?

    从逻辑上看,管理是针对具体对象的权变.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会不会"中国式管理"方法来破解金字塔组织难题呢? 于是,"中国式管理&quo ...

  • 退休归社区管理后,原单位退休补贴会取消吗?

    管理退休职工通常来讲属于社会管理职能.但是由于我国特定的历史背景,过去一直沿用的是国有企业管理自家的退休职工. 1957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就明确有关退休费待遇是用 ...

  • 管理沟通(第3版21世纪工商管理特色教材辽宁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

    第1章沟通的本质与核心1 1.1沟通的含义及要素3 1.1.1沟通的含义3 1.1.2沟通的要素6 1.2沟通的本质7 1.3沟通的过程11 1.4沟通的类型15 1.5有效沟通的核心17 1.6管理 ...

  • 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三):仪器的使用管理

    仪器设备日常使用管理包括: (1) 规范化编制操作规程 (2) 开展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授权 (3) 使用和维护保养 (4) 期间核查 按照其管理要求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才能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和人员(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