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伊朗历史文化大事典 伊朗历史文化介绍

  科斯洛埃斯一世改革

  中世纪初期伊朗国王实行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改革。科斯洛埃斯一世(Chos-roes I, 531—579) 是中世纪初期伊朗萨珊王朝著名的国王,在他统治时期,伊朗的封建制度发展起来。为了加强王权,巩固统治,曾实行了一系列改革。①没收马资达克教徒从贵族手里夺取的土地,以服军役为条件分封给效忠于国王的军事贵族,取得他们对国王的支持。②清查农民耕种的国有土地,依照土地面积的大小、土质的好坏和收成的多少,规定固定税率,定期征收土地税,禁止国家官吏和地方封建主任意征收。这样既可减轻农民负担,又增加了国库收入。③中央设立庞大的官僚机构,在首都泰西封建筑规模宏大的王宫;地方设立四大行政区,由国王任命总督统治,以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④建立装备精良的铁甲骑兵队,并征发农民补充步兵,建立起正规的常备兵。以上改革,促进了伊朗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科斯洛埃斯一世依靠强大国力,不断对外扩张,长期与东罗马帝国作战,先后攻占安条克、也门等地。但因连年战争的消耗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深,以及人民群众的反抗,萨珊王朝很快由盛转衰, 7世纪中期被阿拉伯人灭亡。

  苏尔赫·阿列姆起义

  778—779年发生在阿拉伯帝国境内里海南岸的一次农民起义。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建立强大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封建生产关系得到发展,人民倍受封建压迫,因而阶级斗争日益激化。778年发生苏尔赫·阿列姆起义。起义者用红色旗帜作为起义军的标帜,以反对崇尚黑色的阿拔斯王朝,故称“苏尔赫·阿列姆”,意即“红旗军”。参加起义的基本群众是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奴隶。起义者要求废除伊斯兰教信条和教规,实行土地公有和社会平等。779年,起义被阿拔斯朝的哈里发所镇压,但起义者所坚持的斗争纲领影响了以后中亚地区的人民起义。

  白益王朝

  10至11世纪在阿拉伯帝国境内由伊朗本族人在伊朗西部建立的封建王朝(932—1055年),因创建者阿马德·伊本·白益(Ahmad ibn Buyeh)而得名。阿马德的父亲为伊朗游牧部族酋长,自称萨珊王朝后裔,乘阿拔斯王朝衰落之时,在伊朗西部起兵反对哈里发,很快取得胜利,932年建都于设拉子,宣布独立。945年,阿马德攻占帝国首都巴格达,哈里发沦为傀儡,仅保留宗教权力,军政实权完全掌握在白益王朝历代爱弥儿(伊斯兰教国家君主之称)手中。该王朝版图最大时,除伊朗西部外,还包括伊拉克等地。后因统治阶级发生内讧,被塞尔柱突厥人灭亡。

  黑羊王朝

  1378—1468年伊朗西部的封建王朝。因以黑羊旗帜为标志而得名。“黑羊”阿拉伯语为“卡拉一科雍鲁(Kara Kuyunlu),又称卡拉一科雍鲁王朝。14世纪70年代,帖木儿征服伊朗大部分地区,引起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在反对帖木儿帝国的斗争中,土库曼游牧部落贵族在里海西南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建立黑羊王朝,首都大不里士,其版图最大时,除伊朗西部外,还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和伊拉克等地。该王朝经常和周围国家发生战争,很快被削弱,1468年,被白羊王朝所取代。

  白羊王朝

  1468—1502年伊朗西部和中部的封建王朝。因以白羊旗帜为标志而得名。“白羊”阿拉伯语为“阿克—科雍鲁”(Ak Kuyun-lu),故又称阿克—科雍鲁王朝。该王朝是土库曼游牧部落贵族于1468年推翻黑羊王朝以后建立的,仍以大不里士为首都,其版图基本和黑羊王朝相同,除伊朗西部地区外,又扩大到伊朗中部地区。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斗争,国家很快趋于分裂。1500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地区被阿尔文德苏丹和穆拉德苏丹瓜分;吉朗、马赞得朗等地宣告独立,国势迅速衰落,1502年,被萨非王朝征服。

  萨非王朝

  中世纪后期伊朗的封建王朝(1502—1722)。帖木儿帝国瓦解后,伊朗境内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封建小国,伊朗人伊斯迈尔·萨非(称伊斯迈尔一世,IsmailⅠ,1486—1524)依靠突厥游牧部落的武力,于1502年统一伊朗,建立萨非王朝,定都大不里士,以什叶派为国教。在国王阿拔斯一世(Abbas Ⅰ,1557—1629)统治时,建造新都伊斯法罕,加强王权,建立起强大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国王本人获得“阿拔斯大帝”的称号。国家版图最大时除伊朗高原外,还包括阿富汗,以及伊拉克、土耳其部分地区,成为当时西亚大国,同东西方均有密切的贸易往来。但由于对人民群众的残酷剥削,以及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路线的转移,国势迅速衰落,人民不断举行起义。1721年,阿富汗人入侵伊朗高原。1722年,国王投降,萨非王朝遂亡。

  吉朗起义

  伊朗萨非王朝统治时发生在里海西南岸吉朗(Gilan)地区的人民起义。萨非王朝统治时,农民和手工业者受到残酷剥削,农民收获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要缴给封建主,此外,劳动人民还要无偿地为封建主和国家做工,如修路、开河、建要塞等。因此不断激起各地人民起义,其中尤以被征服地区为甚,吉朗省曾多次发生人民的反抗斗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629年的人民大起义,起义的策源地是养蚕业中心拉希占(Lahijan)和勒什特(Resht)。参加起义的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一些不满意中央的地方封建主也混进了起义队伍,他们拥戴一个破落贵族为起义领袖,企图摆脱国王控制,恢复原有独立。起义军声势浩大,封建统治者纷纷逃离吉朗地区,许多贵族邸宅被毁坏,财产被分掉,起义军攻占勒什特后,打开国王仓库,将储藏的生丝分给穷人。由于起义军斗争目标不明确和混入起义军队伍中贵族的叛变,结果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起义很快失败。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萨非王朝的统治,从此萨非王朝趋向衰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