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荐福碑

荐福寺坐落在鄱阳县城东湖东岸(今鄱阳一中校园内),《鄱阳县志》载:“六朝或唐初建。”唐大历十才子之一耿湋到饶州搜求遗书时,游经荐福寺,作有《荐福寺送元伟》诗:“送客攀花后,寻僧坐竹时。明朝莫回望,青草马行迟。”《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称:“荐福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立大献佛寺,武后天授元年(690年)改为荐福寺,中宗景龙中起塔,高十五层。寺在江西鄱阳县。”荐福碑  唐德宗时,著名诗人戴叔伦来饶州访刺史马戴,马戴为其在荐福寺旁建了一幢寓所。戴叔伦曾作《题荐福寺衡岳师房》诗。诗中云:“僧腊阶前树,禅心江上山”,十个字中八个名词,诗意跳宕。其后,荐福寺合并戴叔伦故宅扩建,有大雄宝殿、弥勒殿、天王殿、天后宫、空中阁、千佛阁、莫莫堂等。荐福寺附近东有颜范二贤祠,西有陶侃墓。

荐福寺之所以著名,源自“运去雷轰荐福碑”的故事。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贬任饶州知州,有个书生白称天下最穷,请他帮助。范仲淹告诉穷书生,荐福寺有块唐代名书法家欧阳询写的碑,我送你些钱买纸墨,你去拓些碑帖卖。书生满怀希望告辞,谁知当晚碑被雷轰坏,人们都说这书生时运不好。由于范仲淹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因此这故事流传很广,“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更被传为了千古佳句。

在元代,马致远将其演绎为《半夜雷轰荐福碑》的杂剧,名噪一时。

荐福碑系李北海撰文,欧阳询书,被马致远误作颜真卿书。南朝陈太建八年(576年),弱冠年少的欧阳询因父亲被杀而流寓鄱阳,书写此碑文。颜真卿任饶州刺史时,建亭护碑。后因颜真卿被封为鲁郡公,该亭便称作“鲁公亭”。

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期间,荐福寺毁于战火。明永乐十二年( 1414年)新建,规制极大,历时二十八年大功告成。成化和嘉靖年间两次继修鲁公亭。万历四十年( 1612)重修荐福寺。清道光九年(1829),饶州知府广宣以收藏的颜真卿真迹“三表”施舍人寺,命人刻于壁上。鄱阳人周彦也将收藏的黄庭坚《此君轩》诗卷,摹刻于荐福寺碑林中。从这不断重建、修复中可以看出,荐福寺在鄱阳人心目中的地位。这其中有宗教的因素,也有艺术的因素,或许还有关于“时”与“运”的哲学因素。

荐福碑能获得与滕王阁并列对举的地位,完全是“书生”的悲剧意蕴和王勃的传奇色彩具有等量齐观的文化价值。只不过后者一直传为佳话,而前者扮演的总是受人讥诮的倒霉蛋、背时胚的角色。自宋朝以来,苏轼、刘敝、彭汝砺、王阮、王十朋、吴存、袁宏道、史白、蒋士铨、王大坚、胡翔云、胡桢、吴名凤等名流文士对这一故事都有题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