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兴衰与唐家传说
在陕西省与甘肃省交界的正(宁)、旬(邑)、彬(县)区间,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唐十三”的传说,当地人们日常用语中有一句口头阐“你就日能的很,唐十三还缺条金扁担呢”。这句话常被用来贬损某人夸富逞强,所表达的意思却不外乎“人无完人,必有缺欠,即使富可抵国,也不可能拥有完全”,而关于这句话的来历,却是因为传说中唐家(唐十三家族)无所不有,唯一缺的就是一条金扁担。
“唐十三”其实只是个外号,是当地人对满清奉政大夫盐运使唐廷铨别称,因为唐廷铨是唐家数代人清朝时官做最大的一位(正五品),早年经商时,曾为一女子掷金十三万两,而赢得了“唐十三”的谐号(也有人说是唐家的财富在当时全国排位十三因而得名) 。
“唐十三”的旧居如今被称为唐家大院,已成为知名的旅游景点,唐家大院位于旬邑县(旧称三水)城东北7公里处的太村唐家村。如今已仅留三处古庄院,都是蓝色的水磨砖砌建,飞甍画栋,精美绝仑,但却处处透露出文革时损污的迹痕。
据《唐氏世系谱》记载,“三水唐家”的祖宗是唐应弼。其家族在清初已很有声望,晚清到民国时期,商号曾遍及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福建等13省50多个县,时人称“汇兑中国13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
唐家的鼎盛时期到底有多强大,老人家的传言里只有“唐家的过去简直比皇帝还奢侈”的说法,唐家大院建造历时43年,每天参加修建大院的铁匠、木匠、画匠等十几个工种多达340多人,到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各种工匠曾增加到3200多名。
在众多关于唐家的传说中,有两个故事比较经典,一说唐家有一位老妇人,一日出门看到人家的牲口粪堆象个小山包,很大的一堆,就啧啧称羡,孙子在旁就不屑地说,那有什么可稀罕的,咱们家的银子都比这多,老妇人不信,笑说孙子撒谎,孙子就暗里发了传信,让全国各地的商号迅速把银子盘收送回三水,半月后,老妇人被孙子牵了去看银子,看到自家大院白花花的银子堆积成一座山包,真的比邻家的粪堆都大,一时激动,哈哈大笑,一口气没缓过来,竟然象《说唐》中的程咬金一样活活笑死了。
另一传说是:唐家后来家道日渐败落,主因是养下了败家的子孙,末世子孙里有一个败家子挥金如土,某次从外地收回三大车珠宝,在回三水途中住店,看中了店家的女子,情愿以三车珠宝换其一吻,店主谋财,谎说女害羞,需以纱绸蒙面,后指使一长工假伴女子让其一吻即获三大车珠宝;这不屑子后来吃喝嫖赌抽挥霍尽家中祖辈积蓄的百万家财,其父死前知家道败落已无可挽回,唯劝保留祖宗牌坊,可这小子豪赌输狂,连祖宗牌坊也卖给了别人,可购买房产的人家却嫌弃唐家的祖宗牌坊碍事,非得这不肖孙自行把牌坊拆除,可这小子拆都懒的拆,出于买家的强硬要求,就找了根麻绳拴着牌楼向前一拽拉倒就走,却不知牌坊楼一倒,底下露出的全是窖藏的金元宝。
关于唐家的败落,有人传言说是唐家在祭葬中用了童男儿,童男女,做了损阴公的事, 此事似乎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实际上应是同治年间回乱,乾元堡夜陷,唐家藏库各库被掠,精细昂贵珍宝被劫洗一空,带不动的随手丢弃,次日早晨村民拾得路遗发家的有许多。村人有拾得水晶石眼镜片两大抬箱的,绫罗绸缎弃于道路半里皆归捡者。从此以后唐家由胜转衰了。
唐家兴旺于清朝中叶,号西北首富。鼎盛时有八十七个院落,两千七百多间房屋。然其财旺丁不旺,后未能留下子嗣,唯独一个养子,也在文革中与唐家划清界线,文革中唐家被做为反面教材宣传,曾设地主庄园,阶级教育博物馆,唐家的陵墓被挖,唐廷铨尸骨抛掷荒野、痛加批判。
笔者曾于零七年夏前往已更名为“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的唐家大院观瞻,这里是现存仅有的三个院落,共有中下等房屋一百六十多间。集北方四合院与苏杭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其砖雕、石刻、木刻艺术均美仑美奂。可谓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尤其是砖石的精细雕琢让人叫绝,可悲是文革时代的破坏让许多精妙绝伦的石雕作品变得残缺不全,许多泥塑还保存着文革的风貌,红卫兵高举“打倒恶霸地主唐XX”的横幅造像仍记录着那个年代的疯狂,无知的亵渎和对艺术的玷污给人一种莫名的哀伤。
唐家双手创造财富的历史,是一份秦商崛起与衰败的历史,也是一份胜败起落的历史,本地有一句民谚:“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一代富豪,终成粪土。且让我们细细地品味:“万顷良田,每餐只啖三两米;千间大厦,一宵只睡半张床。“富可敌国者,又几人落得好结局。
如果支持本文,请点右上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