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锻炼从无根锻炼到有根,从有根又锻炼...

太极拳锻炼从无根锻炼到有根,从有根又锻炼成无根,最后达到周身轻灵,是三个层次的问题。
所谓“无根到有根”,是习练太极拳的初级阶段;“有根到无根”,是中级阶段;而能借天地之灵气达到周身轻灵,才是真正的高级阶段。
1. 无根变有根
“根”就是脚底扎实,有一种直插入地的感觉。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巍然不动,就是下盘要有东西。太极拳初学者通过“有根”的习练,使手脚与身体相连,让身体与地相接,重心下移,并且开始进入用“思想打拳”的阶段。为以后达到学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打下基础。
刚开始练习太极拳,脚上根本用不上劲,感觉脚底与地面是分开的,脚底一用劲往下撑,人就有往上浮的感觉。经过几年坚持,努力锻炼,无论是站桩还是打拳,脚底能黏在地面上,这就是无根变有根的一个过程。
2. 有根到无根
在“有根”的基础上再练到“无根”,是太极拳习练的又进一步提升。无根不是放弃下盘,是提升对下盘的控制力,两脚与地面有像藕断丝连一样的感觉,防止身体重心下坠而滞,达到《太极拳论》提到的“活似车轮”的阶段,在运动中身轻如燕,进退自如。如果把太极拳比作是一个理想球,球与地面的接触点称之为触底点,球心与触底点相连的那条直线即中轴线,就是太极的中定线,而这个触底点(中定点)是不断地随着球的转动而变化的,只有球停止了,它才会停在某一个触底点(中定点)上。我们就对这个触底点理解为脚的根,即脚的根也是要随着人的重心移动而移动的,但是脚在运动过程中的瞬间,这个根是要收起的,就变成了无根。所以有根和无根也在不断的互相转换中,只有运动停止了,脚才会有根。也就是说有根和无根在运动中也是动态的。这个根不能像树根那样固定死,而应该像球的触底点一样活动,否则当树根遭遇到自身承受不了的冲击力时就会断裂。反之,如果我们把球固定死了,当打击力超过球自身的承受能力时,球就会被击破(虽然球自身的膨胀力像太极拳的掤劲,能反弹一定的打击力),所以我们要追求像球一样的活根。“有根”为阳,“无根”为阴,由此及彼,即《太极拳论》所所言“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3. 达到周身轻灵
又如何才能做到“无根到有根,有根变无根,达到周身轻灵”的太极拳锻炼?
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非常好的要求。
太极拳锻炼者必须要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
第一,要坚持不懈的习练。太极拳根本上讲是一种实践性的运动,明拳理不是光靠看、靠听、靠胡思乱想就能学出来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磨炼才能出成效,这是根本所在。
第二,在拳架习练中一定要有意意念、意识、意气来引领,做到形体、意念、气势三者统一。如果习练太极拳仅仅满足于手足舞之蹈之,有模有样,身姿优美,没有用思想来引领锻炼,只是徒有其表,是达不到太极拳锻炼的要求。
第三,练太极拳必须要有精气神的体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所谓的功就是指精气神中的气势、气场、气氛的锻炼。
太极拳锻炼是一个漫长过程,只有理解并掌握“松而不散、松而不乱;松中有连、松中有神;松中有能量(精气神)”的拳理,才有可能对太极拳有所领悟,而这恰恰又是太极拳的奥妙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