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学锋 : 消 失 的 福 民 厂

消 失 的 福 民 厂

文/饶学锋
30年代末期,抗日战争烽火使众多工厂迁入内陆,天原化工厂的前身天厨味精厂也随着大量工厂迁入,在嘉陵江畔的苗儿石安营扎寨,修建厂房。
创建人吴蕴初先生运用在上海成熟的天厨厂工艺技术,很快就生产出了在全国都有名气的佛手牌味精,但生产味精需要大量面粉作为原料,苗儿石没有面粉供应,只有到各地收购,当时苗儿石不通公路,只有水路,收购面粉的事对当时的天厨厂来说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于是有经济头脑有卓识远见的福民面粉厂创始人就在苗儿石下游处修建厂房,安装设备,招募工人,创建了福民面粉厂。
从各地收购来大量的小麦,通过嘉陵江水路,用柏木船运到苗儿石老鹰岩下的福民面粉厂,生产出优质的面粉,运往各地市场和天厨味精厂,使天厨味精厂有充足的原料,可以进行大量的味精生产,福民面粉厂生产的产品面粉也不愁销路,这样一来对苗儿石这两家企业都带来了共赢的好处,以至于后来几十年这两个厂都有很好的效益。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福民厂也和其它厂一样进行了公私合营,再后来也和重庆福兴等面粉厂一样,成为了重庆粮食局属下的企业,在60年代工厂已初具规模有职工300余人,家属宿舍,小卖部,幼儿园等也一应俱全。
在苗儿石许家湾嘉陵江边老鹰岩的一大片土地,生长着很多参天大树,随时都能看见蓝天白云下盘旋的蒼鹰。福民厂就建在老鹰岩的下方,虽然那里是陡峭的山坡地,在下面紧靠嘉陵江边,上面的山坡很高,上下落差有近100米,但福民人还是根据地形建造起错落有致的厂房,厂房内安装了民国时期最先进制造面粉的各种设备,竹子做的竹篱笆围墙把整个厂区围住,在挨着厂的下方建起了家属宿舍,还建了一幢二层楼的家属宿舍楼房,离楼房不远处就是嘉陵江边在当地很有名的“良心桥”,厂大门设在山坡的上面。
大门外修建了一个标准的蓝球场旁边还修建了小卖部经营付食品,小卖部由福民厂的职工家属曾师母经营,那里卖莱油、盐巴、酱油、麸醋,那时候买盐巴小卖部有报纸折叠的纸袋,买菜油和酱油麸醋就要自己准备玻璃瓶,在瓶口用一团纸或包谷斛斛塞住,在瓶井绑一根绳子用手提起走,曾经在路上见一名妇女提一瓶菜油(1斤)结果绳子断了,玻璃瓶摔碎了,一地的菜油,那个妇女在那里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又在地上守着那摔碎的玻璃瓶瘫坐了半天,那个时代人们对每滴油都视如珍宝,每个人每个月才半斤莱油。
小卖部还有一些诱人的东西,如糖果、巴巴饼饼等,但这些东西都是要票证的,所以很多小孩路过小卖部只有在外面多站一会闻闻从小卖部弥漫在空气中的糖果香味,那个时代物质匮乏,人们也都太穷了。在球场旁边修了好几幢家属宿舍平房,也有两三幢二层楼房,所以每个职工都能分到宿舍,虽然不是很宽敞,但在那个年代也算是相当不错了,因为这个地方地形是陡坡,厂里不但在厂内修了石板路和石梯坎,便于工人行走,也在厂外修了一坡陡峭的石梯坎,使得上下家属区贯通,便于路人行走,那坡石梯坎1.5米宽,由于太陡峭,还在中间的地方转了一个弯,石梯一共104步(没有栏杆),尤其是下石梯坎,每个人的脚趾头都抓紧了,从下面爬上来,在爬石梯坎的过程中,很多人不光是心惊胆战,上来后都会累得气喘吁吁。
厂里还用水泵从嘉陵江中抽水作为厂里用水和家属的生活用水,并且还在球场对门修建了一个很大的方形储水池,家属宿舍的人们生活用水都要用水桶去那儿挑水,名曰:“机器水”。
福民厂的后门是靠嘉陵江,但离江边还是有一段近200米的斜坡,由于生产所需要小麦都是从各个专县通过嘉陵江用船运来,再用人力一袋一袋扛到厂里,生产出来的面粉也一袋一袋从厂里通过人力扛到船上,这样一来,这段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厂里又投入资金修建了一条两米多宽的石板路和石梯坎从厂里直到嘉陵江边,虽然路好走了,但全是靠人力把小麦和面粉扛上扛下,成本自然就高,于是厂里的技术人员动脑筋想办法,修建了一个缆车道,将嘉陵江边船上的小麦用缆车直接拉进厂,使用了机械化也就省事多了。
另外又做了一个木制的梭槽从厂里直通嘉陵江边的船上,生产出来的面粉就一袋一袋的从打磨得很光滑的梭槽内梭到船上,几秒钟一袋,看起就象一条条白毛猪儿一般从梭槽里飞奔而过,建厂时厂里就招募了一两百名工人,厂里要求工人们认认真真学习掌握自己岗位的技术,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有专人把关,所以一直以来生产的面粉质量都很好,在当时的重庆还是很有名气,福民厂厂内我进去过一次,记得在小学时学校领导联系在福民厂,在厂内的礼堂里邀请重庆的评书艺人给我们几个班的同学讲了一场评书:“刘文学的故事”。
另外厂里还有医务室,周铣康同学的父亲就是那里的医生,他很有学问,医术精湛,大家都称他“周博士”,厂里职工家属得了一般毛病在那里都能解决问题。其他工人我也识几个,我的同桌程光荣同学的父亲是一个又高又大的大汉,看起来有一把力气。
60年代手机还没发明,电话都很少,一次我有点急事想打个电话到市中区,是我的邻居也是我的兄弟伙许光前把我带到福明厂?大门值班室那里,找了他的同学何重阳的父亲,何伯伯在那里值班,他非常客气叫我使用了电话,这件事虽然是小事,但我非常感谢他,在我心里几十年了我仍然不会忘记。
福民厂还有个幼儿园,离我住家的院子不远,记得幼儿园四周也是用竹篱笆拦着的,幼儿园的园长李老师,是当时福民厂纪厂长的爱人,我常看到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非常羡慕,因为我家不是福民厂的家属,所以进不了幼儿园,后来知道我的好多同学都进过那个幼儿园。
福民厂虽然不是一个大的单位,但感觉到那里的人都很团结,每个人不急不燥心态平和,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到处的人都分为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福民厂的人可能每个人还是有自己的观点,但从来没有发生大的争论,在全国武斗的的高潮时也没有武斗现象,这是整个重庆乃至全国都罕见的。
由于福民厂的人性格都好,后来知道以前那里的职工,很多人都长寿,活到90岁以上的人也不少,幼儿园园长李老师活到105岁高龄才去世。
由于福民厂以前生产的面粉在重庆面粉行业内质量一直名列前茅,所以就忽视了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更新,但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重庆粮食局属下的很多企业都在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面粉加工企业。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慢慢的福民面粉厂跟其它面粉行业比起来就没有优势了,并且各方面就显得落后,不但效益不好,而且还出现了亏损,处于停产状态濒临倒闭,加上这时粮食局成立四大公司,即;工业工司、储运公司、油脂公司和饲料公司,最终粮食局就解散了福民面粉厂,把厂里的职工安排到四大公司或粮食部门的其它单位,每个职工被分配到其它单位工作,同时每个人也带上家属搬家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安家落户。福民面粉厂这个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厂就这样衰败了,以前的?房,家属宿舍就破败荒废在那里。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整个重庆繁荣起来,不光是高楼林立,车辆倍增,上世纪65年通车的嘉陵江大桥车流量远远超负荷,虽然修了嘉陵江复线大桥,但也无济于事,为了缓解嘉陵江大桥的压力,市里面在老鹰岩下方福民厂那里新建了一座:嘉华大桥,这时福民厂的厂房和所有家属宿舍也被夷为平地。
春节期间我到了嘉华大桥那里还专门下车看了以前的福民厂那个地方,除了嘉华大桥,下面就是一条宽敞的滨江路,还有滨江路边的一些高楼大厦,整个福民厂的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唉,福民厂就这样消失了。
当年福民厂的发小邻居聚会
今年的4月21日由以前在福民居住的我的同学周文德倡议福民厂的邻居发小近200人从祖国各地,从重庆的四面八方来到位于江北区鸿恩寺陶然居金桂大厅聚会,当年的孩子都已是暮年老人,大家在一起回忆起以前的福民厂,那里的一草一木大家都记忆犹新,看得出来每个人对消失的福民厂都深深的怀念。
作者近照及简介:
饶学锋,1969年下乡到铜梁插队落户,1971年招工到重庆101化工厂工作,后为重庆川庆厂,化工局下属企业,曾经有3000多职工,地址在渝北区洛碛。2011年退休。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散文】蓝碧春《磁器口的姑娘》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蓝碧春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今年春节,兄弟带着女儿女婿从成都回渝看望89岁的老母亲,母亲眼神茫然竟不认识.兄弟突然问:"妈吔,您是哪 ...

  • 内 鬼(小说)

    内 鬼 作者:乔明柱     主编:非   鱼             (一) 福娃气得盖都要蹦了! 回到家,"咚"一声关上房门,包着被子就睡了-- 福娃爹小心翼翼地问:" ...

  • 在济南 有一种记忆叫在厂里上班

    在济南 有一种记忆叫在厂里上班 济南范姐  2017.07.05 11:47  阅读次数:198081 上个世纪,说到让济南人最自豪的东西,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泰山牌电视机.佳丽牙膏.泉城 ...

  • 一缸黄豆酱传承百年香

    记者 周成瑜 | 摄影 吴斌  | 编辑 韦欢 倪晨烨 在同里文安村姚北路旁,有一家不起眼的厂子,没有华丽的门头,也没有气派的厂房,斑驳外墙上印刷着的几个黑体大字--"吴江市同里酱制品厂&q ...

  • 【好人张叔】/郭旭

    <好人张叔>                                                                      作者/郭旭 经常坐车到西安,每次车过 ...

  • 饶学锋:101(川庆厂)的福利

    101(川庆厂)的福利 文/饶 学 锋       1971年的一天,当了两年知青的我接到101厂的招工录取通知书,当时很兴奋,满以为这个用101数字编号的单位是军工企业或是什么保密单位,殊不知到了洛 ...

  • 饶学锋:​痛苦的回忆. 中 学 的 经 历

    痛苦的回忆. 中 学 的 经 历 文/饶 学 锋 1964年小学毕业了,"根正苗红"的同学进入了19中和嘉陵江中学,象我这种所谓家庭出生不好的人自然就不能上正规学校,无奈只有眼巴巴 ...

  • 饶学锋:发 小 相 聚 陶 然 居

       发 小 相 聚 陶 然 居                   文/饶学锋            儿时的伙伴欢聚一堂        在鸿恩寺公园,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五彩缤纷盛开的鲜花, ...

  • 饶学锋:歇 凉

    幼年的记忆--歇凉 文/饶学锋     酷热的夏天,每当吹起空调感到凉爽舒服的时侯,总会想起儿时我们歇凉的场景. 大家都知道重庆是一个天然的"火炉",若在中国数第二,没有哪个城市能 ...

  • 饶学锋:​痛苦回忆.小 学 的 经 历

    痛苦回忆.               小  学  的  经  历 文/饶学锋 1950年腊月廿三(也就是1951年1月30日)传说中的这一天是灶神菩萨上天的日子,但我却在那一天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 ...

  • 饶学锋:​江湖滋味之牡丹花

    江湖滋味之牡丹花                    文/饶学锋   现在随处可见盛开的鲜花,家家户户的阳台上也都是栽培的各种名贵花草,各地的街道旁广场上一年四季都鲜花盛开,整个城市简直就是花的海洋 ...

  • 饶学锋:乐 趣 童 年

    乐  趣  童  年 文/饶学锋     记得60年代初期,正是我们国家的大饥荒年,那时我10来岁,虽然食不裹腹,个个都面黄肌瘦,但毕竟是天真的儿童,有机会也是要找些乐趣的. 俗话说得好:" ...

  • 饶学锋:“儿童节”记忆

    " 儿 童 节 " 记 忆 文/饶学锋 临近"六一儿童节",看到孩子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漂亮衣裳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在公园尽情的玩耍,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使我 ...

  • 饶学锋: 那 年 天 原 厂 的 爆 炸 声

      那 年 天 原 厂 的 爆 炸 声                   文/饶学锋 我是江北区苗儿石土生土长的人,苗儿石是嘉陵江边一个著名的水码头,到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爬坡坡.上坎坎,到处都是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