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尽其用之后
古人陶侃生性明察严厉,对公事非常勤勉。在他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限多少。一开始大家都不明白他要这些东西做什么。后来,到了新年集会这天,正遇上连下几天大雪刚刚放晴,议事厅的广场上雪水融化后还很湿。陶侃叫人将那些锯木屑撒在地上,大家在上面行走全无妨碍。
据说他将官用的毛竹多下来的厚竹头,统统收集起来,堆积得象座山。后来在征伐蜀国需要造船时,又将这些厚竹头做竹钉。当时陶侃在征调荆州地区的长竹篙时,很多官员送来的不是不够长,便是两段拼接而成的。有一官员把毛竹连根取出,恰巧达到要求的长度,陶侃便超越两极重用他。
在一千多年前陶侃的智慧我们不敢苟同,但是他惜物如金,要求物尽其用的态度让我赞叹。更让我感叹的是,在他能够将物尽其用的要求通过率先垂范和树立标杆相结合,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他将具备这种品质的人破格重用之后,会在当时带来多大的综合效应。
“上为之,下效之”在位者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往往会引导一时风气。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汉武帝要想自己不老成仙,必然会有大小“神仙”来为他采药炼丹;唐太宗想把国家治理好,才会有魏征这样的铁骨诤臣。不管是国家、地方还是企业、部门,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用现代的官方语言叫“领导重视”街头巷议叫“老板喜欢”。
因此领导重视什么,执行者就会有与之相应的表现。作为一级领导来说,首先要重视自己到底要重视什么?为什么要重视此而不是重视彼?重视之后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我们在重视此项工作或是事件的时候,要如何来表现重视的程度?是用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呢,还是将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行动中。有人给当代的庸官冗员画像“要发文件,等待实践。要去实践,等待文件。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如此结论,形成经验。”不难想象,在这样组织中工作,人们会有多少创造力和责任心。
与此相对应的执行者,在感受“领导重视”或是“老板喜欢”的时候,也有必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在某企业因为新来的厂长爱跳舞,所以原来的会议室大都安装上蒙着彩纸的铜灯和亮片闪闪的反光球,俨然一派拉上窗帘就是舞厅的气派。原来那些以正派严肃自诩的大小管理者,一时间纷纷恶补“舞艺”,不久之后又自命风流了。只有自己坚守住正直纯良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才不会被一时风气所迷惑。
魏晋时代崇尚清谈玄言,并且以此为一条重要标准来衡量名士与否。在那个时代里,做名士是很“酷”的一件事,受到很多人的重视和尊敬,如同现代的“海龟博士”。名士一般对俗事是不屑一顾的,如同“海龟”们不屑看红头文件一样。
王檬、刘炎、林公就是三个名士。他们约好一起去看望另一个名士又是骠骑将军何充。到了何充那儿,通报之后,只见何充继续低头看他的“红头文件”,把他们三个干干地晾在那里了。王檬憋不住问道:“我们今天专门来看望您,还望您把常务放一放,和我们清谈唱和,才是风雅的事。而您却象个俗吏一样低头看这些劳什子。”何充说:“我如不看这些,你们怎么能还在这儿呢?”众人认为何充的话说得好,有道理。您以为呢?200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