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能复制手机的成功吗?

文 / 青山白鹭

来源:BT 财经(ID:btcjv1)

小米在发布会中接连公布小米 11 Pro、小米 11 Ultra、小米 11 青春版三款手机以及小米手环 6 等新品,但是压轴的消息还是引爆了所有人的眼球,小米要造车!消息一经公布,小米股价应声暴涨 10%。

2014 年之后小米经历了营收和销量下滑的阵痛,后来通过迅速调整战略在全球化和生态链布局取得不俗的成绩,又重新回到高速增长的状态。不得不说,这令小米极其膨胀。

小米造车的消息公布后,雷军甚至兴奋的在 30 日晚上奋笔疾书写了一篇文章发在自己的公号上,文章对小米造车描述为:押上全部声誉,造车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

小米渴望造车像手机创业一般,一夜之间席卷整个产业。那么,小米造车可以复制造手机的成功吗?

把造车当成造手机的小米

在文章中,雷军回忆起当初小米造手机的种种困难,比如逼迫自己学习手机硬件,甚至成为硬件工程师,还带动所有员工学习制造业的知识,这个过程长达五年。

雷军还认为现在小米造车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小米现在有 1 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最好的智能生态,还有 1080 亿元的现金储备。

甚至雷军放出豪言,小米造车计划首期投资 100 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 10 年投资 100 亿美元的预算。

小米现在并未公布详细的造车计划,所以我们假设小米要凭一己之力研发汽车的话会遇到什么?

虽然小米比刚创业阶段要 “阔绰” 很多,要认清的现实是,制造手机毕竟是轻工业,制造简单的多,只需要采购所有零部件就可以攒出一部手机来,也有很多代工厂可以为它服务,甚至不需要专利技术。

这在小米本身已经得到印证,据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信息显示,在 2012 年之前小米手机专利数量为零。而 2012 年小米手机已经成立两年,市场估值超百亿元。这从侧面也说明制造手机真的门槛低很多。

汽车制造属于重工业,世界上很多小国凭一国之力都未有研发汽车的实力。跨界造车并不简单,别忘了前车之鉴苹果和谷歌,苹果的造车计划直接半路夭折,谷歌虽然已经前后投入了数百亿美元,直到今日也未看到有量产计划。

传统汽车制造有不可逾越的技术护城河,比如造车动工前就需要很长周期的前期规划。要有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从方案制定、市场定位、制造流程、成本控制等一系列规划,甚至细化到要选用什么内饰色温、漆面光泽等。

接下来是设计环节,包括了外观设计、整车设计、底盘设计、安全性设计等等,为了有后续车型,甚至在最开始就要设计好通用平台,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个传统车企可以做到平台研发。

除了这些外,还要做到制造和技术人才培养储备,德国车为什么造的好?因为有一百多年形成的完善汽车制造人才教育系统。上述这些仅仅是最初直接要面对的问题,实际上遇到的问题只会更多。如此看来雷军所说的 1 万多人研发团队能否啃下这些硬骨头是个未知数。

假设小米目标是新能源车。因为纯电动车技术原理简单、解决方案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造车的门槛。

门槛低不等于没有,目前所有新能源汽车企业不能绕过的鸿沟就是电池技术。目前电池技术创新已经遇到了理论瓶颈,世界上所有新兴电动汽车品牌,都没有能拿的出手的新技术专利,包括特斯拉。

不要以为迈过这个门槛就胜利了,后面还有:充电技术,充电配套设施、价格与行业标准。作为行业先锋的特斯拉也刚迈过两道门槛,正努力解决充电配套设施问题。

小米联合造车出师未捷

有看好小米造车的业内人士指出,既然自己研发这么难,那么可以参照江淮和蔚来、小鹏和海马、百度和吉利那种模式联合造车。

所以马上有媒体曝出 “小米正在和长城汽车谈判使用其工厂生产电动汽车,最快下周宣布” 这样的消息。

残酷的现实是,长城马上撇清了自己和小米的关系。3 月 26 日长城汽车发布公告称,媒体刊登报道提及小米集团正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谈判使用本公司工厂生产电动汽车,经公司核实上述新闻报导并不属实,本公司并未与小米就上述新闻报导事宜进行谈判。

不仅如此,长城汽车还拿出 2020 年业绩快报补了一刀,言外之意是,我们发展形势一片大好,需要不断扩充工厂提升产能,没有闲置工厂与小米合作生产汽车。

从小米本身来看,除了可以和长城合作外,还有奇瑞、吉利、长安可以选择,不代表这条路走不通。

尴尬的是,传统车企跟跨界企业联合造车,只会有两种结果。第一种,传统车企是强势一方,那么跨界企业只会变成输送资金的冤大头,因为所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车企手里,车企想什么时候踢开合作方就什么时候踢开单干,这也是百度联合造车的隐患之一。

第二种结果,跨界企业是强势一方,那么代表车企本身实力也不具有什么竞争力,很难造出被市场认可的产品。比如江淮愿意给蔚来汽车代工,因为江淮销量在逐年下滑,已经沦为二线车企;海马愿意给小鹏代工,同样面临销量下滑到每月仅剩几千台的境地。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对联合造车这一现象作过警示:“互联网和车企合作是一种造车模式,但不会成为主流,因为造车涉及硬件制造和软件控制等诸多问题,双方需要更好地磨合。造车的核心还是要求自身实力强,而不是简单地联合就能成功。”

业内人士指出,以特斯拉为代表,自主设计系统和芯片以及整车生产是目前最高效率的模式。互联网企业造车在中高端市场有一定的机会,但以低成本为主的入门级市场还是以传统车企为主,双方联合造车不会是取长补短这么简单。

如果小米造车目标不在车上

通过查阅小米近几年申请的专利,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早有布局,但都处于基础阶段,比如速度控制、避障等。

而通过此前小米的战略布局也是如此。早在 2018 年雷军作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战略布局,当时小米宣布:AI+IoT 是小米的核心战略,未来五年、十年不会动摇,还将耗资 100 亿元 All in AIoT。

如果小米汽车是小米生态的重要一环,造车是次要,人工智能才是核心,这样的道路小米是否走的通呢?

说起智能汽车,这一切的 “原罪” 是特斯拉的偶然成功,而智能汽车是特斯拉的造车梦想。有了特斯拉这个 “行业偶像”,引爆了整个互联网科技企业的造车雄心,甚至给人们一种跨越到未来的错觉,这也是为什么所有新入坑的新能源汽车,也要标榜自己是智能汽车的原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造智能汽车比造传统汽车更难,并不是把各种硬件和软件堆砌到车体上就能成功。造出车只是工作完成一半,还要把车辆升级为 “强大的移动智能平台”,成为电气化、电子化、物联网化产品,这对于任何车企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来支持。

比如通用的前车之鉴。通用汽车为了实现智能汽车的野心,2016 年花了 10 亿美元吞并自动驾驶公司 Cruise,此后 Cruise 在 5 年里融资额至少在 100 亿美元,约合 646 亿人民币。这样长研发周期,这样庞大的资金投入,只在 2020 年 1 月造出了一辆样车,就这样艰难推出的样车有 40% 的功能还处于待测试状态。

谷歌旗下的 Waymo 自立项起就开启了烧钱模式,每年投入达到 10 亿美元。连续数年的投入后,连谷歌这样的资本大佬都扛不住,将 Waymo 的研发中诞生的附属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外销赚钱养家,并且开始对外寻求投资。去年开启的首轮外部融资金额就高达 30 亿美元。

而谷歌的智能汽车项目目前仍在测试中,换言之还在烧钱中……

丰田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相对谨慎,更加热衷于通过 AI、和自动化技术来实现智能驾驶体验的逐步升级,就这样的智能化局部升级,仅 2018 年一年就投入 100 亿美元以上。

这样看来小米雄心壮志未来 10 年投资额 100 亿美元用于研发,对于智能汽车研发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小米的人工智能技术沉淀还不如百度,百度造车已经被称为 “赶了个晚集” 的,小米能造出样车更是遥遥无期。

有业内专家认为,由于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如传感器和计算软件这样的成本十分昂贵,自动驾驶汽车价格可能高达 30-40 万美元,未来企业收回成本将面临巨大挑战。这对善用低价战略的小米无疑是当头一棒,米粉中戏称的小米汽车只需 1999 元的梗当然也无法实现。

如此看来小米造车想复制造手机的成功难于登天,别忘了,当初小米走的可不是技术路线,而是营销神话。

除了航天、航空外,汽车制造是最复杂的领域之一,没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很容易半路跌倒。小米如果要下定决心造车,让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百花齐放是一件好事,但是小米需要清醒地看到自己在手机领域的专利储备只是皮毛,芯片研发大业也未有成效,这次直接挑战高难度造车计划可能只是看起来很美。

毕竟造车不是只一句口号 “我有一个梦想,我想改变世界” 就能实现的。

(0)

相关推荐

  • 小米造车,等等看看

    今天,据<晚点 LatePost>从多个信息源获悉,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一位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

  • 700亿打造的小米汽车,雷军能克服四大软肋吗?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1/03/31 在一片"被感动了"."支持小米造车"的呼喊中,产业的现实考验依然残酷.雷军会触雷吗?需要时间来解答. ...

  • 雷军造车蓄谋已久,小米与苹果狭路相逢

    文/ 杨松 编辑/ 李惠琳 距离公司高管明确表示不造车仅过去3个月时间,小米对造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据<晚点 LatePost>此前的报道,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造车项目将 ...

  • 又一巨头跨界入场,万亿汽车市场大变天!

    实锤落下! 刚刚,小米官方宣布史上最大的小米商品"奔腾T77米粉定制版"将在两天后上线! 这也是历经多次谣传.辟谣后,小米汽车的首次亮相! 2014年开始,小米多次被传造车.从车联 ...

  • 52岁雷军最后一次创业:75天决策造车背后,三大难关待闯

    雷军说:"我们有钱,有研发团队,有全球智能生态,我们亏得起."但造车的投入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未来充满挑战,有钱也不一定可以任性.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程璐 ...

  • 小米造车,雷军会背水一战吗? | 汽智

    在多次官方否认后,小米最终还是入局造车.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本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公告称,小米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 ...

  • 小米造车,雷军“梭哈”

    作者 付玉梅 常涛 伴随着多个回合的传闻与否认,悬疑剧般的小米造车终于尘埃落定,小米智能汽车业务正式立项,并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雷军出任CEO亲自带队.雷军"梭哈"的底气来自于小 ...

  • 电子数码厂商跨界造车,网友:屏蔽广告要付钱吗?

    相信最近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一则消息刷了屏,小米公司正式宣布:我们要造车啦! 其实,这并不是首家电子数码厂商"跨界"进入汽车行业.在小米以前,国内厂商华为已经率先宣布自己将进入到日益火 ...

  • 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车来了!小米正式官宣:雷军带队开始造车

    大概在四五年前,就有消息称小米已经不再满足做手机还有其它智能设备,准备进军汽车行业,但此消息隔三岔五出来最后却都不了了之.广大网友也从一开始的兴奋期待到慢慢的习以为常不为所动.而最近一段时间,又有传闻 ...

  • 小米造车,风口上雷军的最后一舞

    文 / 港股君 出品 / 节点财经 "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这是雷军的名言.昨天(3月30日)晚上,雷军宣布将亲自带队杀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如今最大的风口之一. 消息一出 ...

  • 小米官宣造车,雷军在想什么?

    3月30日,小米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按照雷军的说法,这次关于造车的公告主要传达了三层意思:一是10年投资100亿美金,首期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二是全资来干, ...

  • 小米需要造车

    作者 / 任娅斐 来源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要造车,时机还没到? 三日前,小米确定造车的传闻引爆了整个网络.针对造车传闻,小米迅速回应,"等等看看,暂时没有" ...

  • 「小米造车」狂砸100亿美元!要做中国版特斯拉...有钱任性

    作者|JimmyMa 来源|极果编辑部 针对小米造车这件事,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徐洁云曾发微博"斩钉截铁"的说,全是谣言!让极果君失望至极,毕竟年轻人还等着这"第一辆车&q ...

  • 醒醒吧,雷军才不会造“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文章来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3月30日晚,小米正式官宣造车.雷军一方面表着决心--"押上一生所有积蓄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一方面亮着肌肉--计划首期投入1 ...

  • 小米要花1000亿造电动汽车了

    作者:齐俊杰,公众号:小球学社,直达老齐读书圈和粉丝群 昨天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小米首席执行官雷军将亲自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首期投资为100亿元,未 ...

  • 蔚来不是骗子小米成了跟班 雷军造车有多少机会?

    撰文/蓝科技 2021年的智能汽车领域是神奇的.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向世人证明了自己不是骗子,而他的投资人雷军开始了自己的"蔚来"之路. 4月7日,蔚来第十万台量产车在合肥工厂下线, ...

  • 雷军霸气官宣!千亿现金储备只为圆“造车梦”:特斯拉迎来新对手

    [4月1日讯]相信大家都知道,小米在3月29日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新品发布会,由于发布新品众多,导致雷军不得不分开两天来举办这场新品发布会,而在这场发布会上,最受广大米粉们关注 ...

  • 现场直击 | 10年投资100亿美元造车!雷军这样宣布自己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我愿意押上我人生中所有积累的荣誉和战绩,为小米汽车而战." 在今晚的发布会上,雷军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同时拍板:小米将用全资的模式造车. 3月3 ...

  • 造车是小米、华为们的天职

    一天前,华为跟路透社上演了关于华为造不造车的第N波拉扯,路透社上午爆料称知情人士透露,华为计划推出自有品牌电动汽车,目前正和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协商代工制造. 几个小时之后,华为负责人就回应:不造车,帮 ...

  • [首藏作品](6322)科技巨头跑步入场 造车是门好生意吗?

    科技巨头跑步入场造车是门好生意吗?采 写:本报记者 刘 艳 策 划:刘 莉 深瞳工作室出品造车已不是什么难事,但跨界造车也没那么容易,想造出一辆与众不同的好车则更是挑战.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的投资,至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