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众家第113期】(胡连河)小河之恋)
小河之恋
文:胡连河
小河之恋
在我的故乡,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虽说河面不宽,但它却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美好的记忆。
我的家离小河仅几十米之遥,因此我和同年的伙伴在河边玩耍自然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当夏日来临之时,河边长满了各种水生植物。鸟儿跳跃,彩蝶纷飞。不深的河水清可见底。一群群小鱼在相互追逐,大自然赐给了人类一幅美丽的画卷。
当夜晚来临之时,月光如银,繁星闪烁,各种草虫的嘶鸣声,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演奏着一支支优美的“交响曲”伴随着辛劳一天的人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就是这么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可它曾经给村里人带来了一次比过大年还要热闹的好事。
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由于多种原因,人们缺衣少食的状况已呈现出来。然而即使这样,人们白天还要去地里,“大跃进”,到了晚上还得“放卫星”去加班加点的干活。
这是一个夏末初秋之夜,村里决定将这条小河整理一下。人们吃过晚饭,扛着铁锨来到河边开始挖河。
人们刚刚挖了几下,就发现挖出的河泥中有许多大泥鳅。这一下,整个工地喧腾起来,干了一整天活儿的人们也不知哪来的这么大的干劲儿,不少人跑回家去,拿来了水桶,大盆等东西,他们把挖出的泥鳅,装进了各种可以容纳这种东西的容器,更有甚者,干脆把裤子的两个裤角一扎,拣了就直接往里装。
河里有泥鳅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家庭为数不少。没有用谁动员,参加义务劳动的人员比正式劳力要多出几倍。这下可好,原计划用三几个晚上要干的活儿,三四个小时就完事大吉了。人们提着桶,端着盆,往家走,每户至少也得弄个百、八十斤的大泥鳅。
时间已到了午夜时分,村里家家户户升起了袅袅炊烟。在那贫穷饥饿的年代,这天上掉下的美食谁不想早早把它吃进肚子里?其实,吃泥鳅这东西,其程序应该是将泥鳅洗干净,然后把它放在盆里放上清水再撒上一些盐泡上半天儿,这样泥鳅就会把肚子里的泥吐出来,以去掉它的土腥味。可现在,谁还顾得上这么多,挑水的人们在井边排成了长队,大家回来把泥鳅好歹的洗两遍就倒进了锅里,然后加大火力,而孩子们困意早已荡然无存,一个个端着饭碗守在灶台旁就等着开斋了。
这真是一次比吃年夜饭还要热闹的晚餐。尽管缺油少盐短佐料,可人们一碗一碗吃得兴致淋漓,直到吃到肚圆为止。至今有的老人回忆说,你现在就是给我弄桌山珍海味,也比不了当年吃泥鳅那香香的感觉。
当冬天来临的时候,植被枯萎,河面上结了一尺多厚的冰层。在那缺少玩具及场所的年代,这里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各展其能,于是各种样式的小冰车便出现了在河面上。即使有时会出现人仰马翻的情景,只是引来一阵阵孩子们的笑语。把小冰车扶正后又继续在冰面上驰骋。
对于这一条小河,我盼望冬天的来临还有另一种强烈的渴望。因为有那么两年,每到入冬,河边就会出现一位卖羊头肉的老人。
这人也就是六十来岁,但从面容去看,说他七十来岁了也会有人相信。他每天天近黄昏之时,准会出现在河边的小路上。他满脸皱纹,背着个装有羊头肉的木箱。他的脊背弯曲,手柱着一条擀面杖粗的木棍。当落日的余辉照在他那张古铜色的脸上,远远望去,犹如一尊移动着的雕像。“卖羊头肉喽!羊头肉!”随着一声的吆喝,他便向村里走来。
每当这时,就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听到这吆喝声,我便拉住姑父的手,向门外走去。
姑父、姑母无儿无女,自然视我为掌上明珠。俩位老人疼我绝对胜过我的亲生父母。
因我家离河边只有数十米之遥,待姑父领我出了门,那卖羊头肉的老者也就到了门口。
“掌柜的,给切两毛钱的”姑父说。
“好喽!”卖羊头肉的放下木箱,他从木箱中取出一个小案板,然后放在箱子盖上,他给称好了肉,然后取出一把一尺多长,两寸来宽的刀子。据说这种刀才是切羊头肉的专用工具。这老人切肉的功夫相当深厚。他切出肉片薄如纸一般,你若是捡起一片肉片对着落日的余辉一照,能看出天边的颜色。真是好手艺啊!
肉切完了,他取出一个玻璃瓶儿,往肉片上撒些花椒盐,用他那只黑乎乎的手给拌好了,然后撕一张报纸包好了递给我,说:“好了!吃去吧!”这肉钱自然是由姑父付帐,我早已经跑回家,迫不及待的打开纸包大吃起来,那肉片凉嗖嗖的,带着花椒盐的芳香,不一会就吃了个精光。现在回想起来,儿时的我是多么的不懂事,那会儿怎么就不知让疼我、爱我的姑父姑母吃上几口呢?想起来这件事至今让我感到内疚。
这种冬天也就有那么两年吧!大约从上世纪六零年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卖羊头肉的了。直到今天,我也从心里喜欢吃这口儿东西,虽说如今卖羊头肉的遍地都是。但无论是从口味儿从切肉的刀功来看,已经不能今昔并论了。
【作家档案】
胡连河
胡连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作家协会理事。曾在《民间文学》,《山西民间文学》,《中外故事》《中外传奇故事》,《河北民间文学选刊》,《卢沟月》杂志,《海淀民间文学》,《海淀文艺》,《天坛》杂志等书刊发表过大量民间文学,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康熙拜把子》,《刘伯溫选风水宝地》,《崇祯背煤》,《顺儿爷的传说》等文学作品。所写的民间文学多次,被多地民间文学刊物转载,其报告文学及散文多次获奖,被多种刊物及网络文学转发。
《文艺众家》公众平台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