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核技术分析与鉴定”展示
古陶瓷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陶器具有万年以上的历史,古瓷器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盛世兴收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古玩市场上呈现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景象。
过去,人们一般是通过观察器物的外观或艺术风格来进行鉴别,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赝品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仅靠人为观察已很难辨别。现代对于古陶瓷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古陶瓷瓷胎、瓷釉以及色料中的元素进行分析。
科技鉴别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仪结构示意图
X射线荧光技术原理
古陶瓷科技鉴定的依据
古陶瓷的制作原料和烧制工艺决定了古陶瓷瓷胎、釉和色料中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它们不仅反映出器物的年代特征而且传达出产地等信息,某些元素已作为古陶瓷的指纹元素而被人们接受,从而使元素分析在研究和鉴别文物年代、产地、真伪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古陶瓷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从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不等,赝品难以在所有元素种类和含量与真品一致,这是古陶瓷科技鉴定的依据。
X射线荧光能谱图
中科院高能所核技术考古组按照科学分析要求,收集了30余处典型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产地和年代地层明确的10000多件古陶瓷残片样品,建立了科学研究的标准样品库;用中子活化(NAA)有损分析了6000多个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用能量色散X荧光(EDXRF)、同步辐射X荧光(SRXRF)、质子激发X荧光(PIXE)无损分析了近万个样品,研究了不同窑口和年代古陶瓷化学组成的产地和年代特征;研究了不同窑口和年代古陶瓷中主量和微量成分数据的合理波动区间;建立了具有统计性、代表性的古陶瓷胎、釉、色料中主量和微量成分的标准数据库,是目前国内外按照科学分析要求建立的、古陶瓷样品量和数据最多的数据库;揭示和阐明了若干窑口古瓷胎釉元素组成的产地属性和时代特征,为解决陶瓷考古若干疑难问题和真伪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拓展了核分析技术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藏家的白釉执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