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 | 一幅画,带你走进苏东坡的梦境

2021-05-26 07:33·百墨艺术

苏轼像

赵孟頫(1254—1322)绘

以诗赋作画,就如同我们今天的许多电影翻拍经典文学作品一样,通过另外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文学诗赋中的场景、人物故事、情绪等,可以让更多的观众去重新认识文学诗赋。

在这项“传统”中,苏轼以及他的诗文大概是一位时常被后来的艺术家们重点表现的经典对象。乔仲常的《后赤壁赋》便是最早的一幅对苏轼的“追思”画作。

后赤壁赋图卷

(宋)乔仲常绘

19.3cm*560.3cm

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在这幅人物山水长卷上,乔仲常有条不紊地按照苏轼的名篇《后赤壁赋》叙述着,让观者仿佛置身其中,陪伴着苏子“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在画面里出现了影子,说明是现实世界。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途遇两株柳。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苏轼与二客。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一个童仆正从客人手中,接过一条鱼。

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

苏轼提着酒和鱼离家

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其实他在睡大觉。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

赤壁的礁石。

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苏轼与二客坐于赤壁下。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苏轼捉起衣襟,扒开杂乱的草丛,正在攀登险峻的山崖。

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

两棵树之间有三个字:“踞虎豹”。

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

有一片层叠的断岸

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

感觉到了深谷的回响.....

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看不到有任何人在场,只见一片阴森的树林。

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

断岸之后进入到一片河面。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泛舟中流。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看到有一只仙鹤,凌空掠过江中的孤舟,仿佛在戛然长鸣,向西边飞去。

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临皋亭呈正面出现在我们眼前,正房中有一人躺在床上,前面坐有三个人。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

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

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苏轼惊醒过来了;他把门打开之后,没有看见任何踪迹:没有鹤,也没有道士。画面中,临皋亭再次被以侧面表现,但仅见远门和篱笆的一部分。

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