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开始折腾,再无聊的旅游也变得有意义

回复“晚安”,送你一条特别的推送

文 | 毒哥 x 李大侠

微信公众号 @毒鸡汤(ID:du-jitang)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人人都多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有些人并不介意,甚至很乐意给自己贴上标签,以示特点。你可能也发现了,”旅行“一词,被运用最为广泛。

翻开朋友圈,今天这个迷失东京,那个恋上巴黎。(这算是比较有钱的,没钱的就跑跑丽江,看看西藏的姑娘。)

文艺青年,作为旅游的主力军,总是在预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比如朋友圈的阿里,最近又去了云南普者黑,晒图九宫格笑颜如花,一点也看不出刚失业的样子。

别人不需要报以同情,娱乐至死是他人生格言。

旅行本身没错,而关于旅行的意义,也早就有古人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翻译成咱们日常说的就是,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旅行不仅仅是一种见识,眼界,更是一种丈量人生的脚步。一个路走得多的人不一定睿智,但是一定不会狭隘。

而关于旅行的名言广而流传:

“说走就走,是人生最华美的奢侈,也是最灿烂的自由。你所不知道的远方,都是值得一去的天堂。生活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感受路。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途,长的是人生。”

......

虽然如今在商业包装下的旅游产业,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噱头。但是关于旅行这个词,依旧很丰富。

它仿佛代表着一个人的品味,金钱,时间,甚至逼格。

新媒体人,自由作家,摄影师,大V,都去过很多地方,见识过很多国家,备受文艺青年的追捧。而关于“爱旅行”,是否是一个加分项,也尤为肯定。

早年前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总会看到男嘉宾说,我喜欢旅行,去过哪儿哪儿国家。

女嘉宾们则是表示认同,表示自己也去过哪里,觉得最喜欢哪儿哪儿的生活方式,文化等等,末了表示肯定:我觉得男嘉宾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由此可见,喜欢旅行在两性关系中,甚至社交环境中都属于“+”,代表着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放松,同时这种肆意的生活,也许对某些女孩儿有粘性。

而纵观宅男屌丝,却容易受到广大女性的冷眼。

在她们眼里,一个月上万的程序员可能比不上一月几千,却花光光爱旅游的文艺青年。

这绝不是胡说八道,社会现象已经给出答案。

之前知乎上引发争议的“恋爱课”被人质疑“交智商税”,但是仍旧很多人报名。因为它确实有效,其中有一条是,如何经营你的朋友圈。

宅男不爱动,但是网络社交圈必须要有,老师组织学员去爬山,去运动。每个人的朋友圈有旅行照,健身照;微信里的乱七八糟的文章全删除,多来几个有思想(或鸡汤)的段子......

后来还真就有人,追到了喜欢的女生。除了外在的精力和金钱,“爱旅行”可能代表着一个人会玩,有趣,不再显得麻木呆板。

正是因为如此,旅行被越来越多的人,赋予“希望”,我希望我是一个这样的人。

就如上文的阿里,娱乐至死对于他来说,也代表着另个意思:岁月静好。

我希望我的人生,永远是春暖花开的。

但很多时候,一味的妄想用精神世界,填满空虚的人生,来麻痹自我付出,其实也是一种逃避。

而旅行,也仿佛早就变了味道。它不再是一种逃避喧嚣寻求宁静的方式,而是贩卖自身魅力的手段。

还记得之前看到不少大学生旅行的新闻,尤其是女生,一个人跑这儿跑那儿,课也不上了,美曰追求自己的人生。

没钱也可以去穷游,买不起票就拦路货车司机,睡不到旅店就和陌生人拼被窝。

文艺青年发源地豆瓣,早年更是出了多位以此为荣,写“穷游秘籍”的女红人,至于某小组后来艾滋泛滥人人自危的事,那都是后话了。

最怕的就是有种“没出去我就是村炮,出去了我就是xx”的心理,有这种想要用某种行为,来证明自己视野的与众不同。

电视剧《都挺好》火了,而拍摄地苏州同德里小巷,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据说游客的接待量一度接近千万。

不少人和剧中的“苏州老宅”拍照留念,据房主(一位老奶奶)说,晚上还有人敲门。

老奶奶的邻居直言:“拍照的人太多了,尤其是晚上(甚至半夜1点)还有人敲门,她(指房主老奶奶)的身体还不好。”

最后老奶奶不堪其扰住进医院...

你是留恋这民国老宅,还是倾心于朋友圈的九连拍呢?

打卡无错,但扰民不对。

旅行可以,出去走走能换个心情,放松一下。但你也要清楚,旅行不过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

过分的展示自身的标签,会让人忘记了出行的意义,没有时间去感受文化,去聆听自然。

而生活的一地鸡毛,也不会因为旅行而烟消云散,浪完了还要继续面对。

我新开通的私人微信

欢迎粉丝扫码添加

喝毒汤再也不迷路

文 | 毒哥 x 李大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