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旸:几年里最大的知识收获4——如何看待历史线索?

三国时代,延续东汉的传统,很重视人的门第出身。曹操在这方面就很吃亏,他父亲是宦官的养子,因此,很多人骂曹操是“阉宦之后”。在袁绍、袁术这些“四世三公”的世家子弟面前,曹操多少有些被动。

出身低虽然被人骂,但也有好处。曹操因此不必顾忌世家、豪族的眼色,“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曹魏集团正因此人才济济,在三国竞争中脱颖而出。

不过,虽然“唯才是举”是曹魏集团的特点,但这种特点没能成为传统坚持下去。刚刚到了曹丕这一代,讲究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就取而代之,成了选官择人的主要制度。面对“阉宦之后”,世家豪族扳回一局。

曹丕为什么那么蠢呢?为什么不坚持其父“唯才是举”的方针呢?

原来,曹丕是有苦衷的。

曹操死后,曹丕继了位,但不是继的皇帝位。曹操并没有称帝。曹操是以汉朝臣子的身份去世的——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臣子才是真正掌权的人。是否要正式灭了汉朝,建立新王朝,登基称帝。曹操把这个问题留给了曹丕。

曹丕上台以后,一时也难下决心。毕竟大汉王朝好几百年了,虎老雄风在。自己悍然称帝,大臣们会不会支持,会不会有什么意外,谁也没把握。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陈群的人来见曹丕。这个陈群现在知名度不高,但在当时可是大大的名士。他是颍川陈氏家族的领袖。颍川陈氏、河内司马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这都是当时声名显赫的世家豪族。

这些世家豪族,虽然声名显赫、人人羡慕,其实,在曹操手下,一直很受压抑,势力远远不如东汉时那么大。“唯才是举”的方针之下,一帮暴发户、泥腿子和他们平起平坐,甚至成了他们的领导,让他们气忿不已。现在曹操终于死了。大家让陈群来探探曹丕的口风。

陈群对曹丕说,唯才是举的方针呢,也不是不好,但那更适用于乱世。现在天下太平,就不必再用那种办法了,应该把制度“规范”起来,用正式的制度。

曹丕心里很明白陈群想要说什么,但他很沉着,点点头,让陈群接着说。

陈群接着就端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是九品中正制那一套,核心要点是设置“中正官”,根据士人的德行、才学、家世来品评,分出九级,朝廷据此选拔官吏。

曹丕问道:中正官是什么人呢?

陈群答道:中正官都是名望最高又兼具德才之人。

曹丕听了心想:你糊弄谁呢!什么名望最高德才兼备,不就是你们世家豪族的那些人么。说来说去,无非是你们这些家族想要控制国家呗。

然后二人都陷入沉默。曹丕的意思是,如果就是这些话,那就免谈了。您老请回吧。

但陈群这次可是有备而来。他知道现在曹丕日思夜想的是什么。沉默了一会,他慢慢说出了关键:如果曹丕接受九品中正制,世家豪族们就拥立曹丕当皇帝。

这个开价,是曹丕无法拒绝的。

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曹丕接受九品中正制,作为回报,他将成为魏朝的皇帝。

公元220年12月,世家豪族的共同压力之下,汉献帝终于扛不住了,宣布退位。曹丕如愿以偿,当上了魏朝的开国皇帝。

但是,这只是博弈的第一局而已。曹丕虽然不及曹操的雄才大略,但也是一代有为之主,在中国历史上的几百位皇帝里,能力是名列前茅的。为了称帝,他作出妥协和利益交换,接受了九品中正制,但不用别人提醒,曹丕自己很清楚:世家豪族势力的重兴,是对皇权的巨大威胁。当上皇帝以后,这就是他要着手解决的头号大难题。

所以,曹丕称帝以后,立刻就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压世家豪族的势力,确保皇权的强大和完整。由此,就展开了持续了几百上千年的皇权与世家豪族的权力之争。这就是我要推介的这本书的副标题。

这本书的完整书名是:《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好到值得专门写个文推介一下。

这本书的出色之处,主要有两点:

第一、对历史的解析,剥丝抽茧,娓娓道来,把历史当事人面临的具体的问题情境说得很清楚。上文所说的曹丕的选择,就来自这本书中。看到这种具体的情境,读者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古人和历史。说曹丕接受九品中正制,带来很多弊端,这很容易,但换了你我在曹丕的位子上,有更好的选择么?

类似的剥丝抽茧娓娓道来,上一次还是在温功义的《明末三案》中看到过。高水平的历史书很多,但能让读者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真切理解古人选择的,却并不多见。《世家的天下》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这种书,能让读者体验到读史之乐,真正实现“读史使人明智”。这可很不简单啊。

第二点更为重要,那就是作者不仅是用通俗的语言讲了一遍历史,而是有自己的观念和理论框架,那就是从皇帝和世家豪族争权的角度来阐述历史。这很难得。一般的历史小册子,都没有自己的观念框架,有的甚至沦为耍贫嘴和小机灵。看看也可以,但知识内容实在“稀薄”,最好不要多看,容易增生妄人之气。

《世家的天下》提出了认识理解中国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一般认为,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头子,和地主官僚一起压迫人民。但真实的历史绝非如此简单。在真实的历史中,皇帝、皇权和贵族、官僚集团既有合作执政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有争权夺利的一面。真正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并不是普罗大众,而是围绕在皇帝身边的宗室、外戚、贵族、权臣、宦官等等。

说到这里,就到了我贩卖私货的时候了。当然,这种“私货”不是要出售什么商品,而是借机说说我对中国历史线索的一些个人认识。

从直接的角度看,历史就是一大堆人和事的堆积。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就是要从这一大堆人和事中,找到一以贯之的线索,把人和事串连起来。否则,学习历史就没有意义了,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读史可以明智”了。

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常见的有王朝循环论、阶级斗争论等理解线索。这些线索都有道理,但也有不足。在这里,我提出三个理解中国历史的线索。

第一个和王朝循环论类似,可称之为政治周期论,和中国早期历史的五行论有渊源关系。每个王朝都想要千秋万代,但肯定做不到。政治这种东西,有内在的兴衰规律。中国的历史经验是,三百年是个槛。

但是政治周期论不像王朝循环论那么悲观,虽然是周期式的,但每一个周期相对上一个周期,都有深化和发展。政治周期论更接近“螺旋式上升”的状态。也就是说,周期并非不正常,也不必想要消灭周期,那是妄想。要做的是,深入研究周期运转的规律,延长周期的时间,尽量缩减周期更替时的震荡。

第二个就是《世家的天下》提出的皇帝和世家豪族争权的线索。这个线索涉及皇权的作用、对社会结构的分析、世家豪族的作用和局限性、皇帝-世家豪族-民众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理论问题。传统的阶级斗争的理论,实际上是这个认识线索的一部分,或者是一个理论分支。

根据这个线索,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皇帝联合民众,和形形色色的中间集团作斗争的历史。也就是两头儿联合起来,对抗中间。两头儿控制住中间,就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失控了,中间膨胀了,就要天下大乱了。

如果能根据这个线索,把中国历史重新整理、叙述一遍,很有可能打造出全新的历史认识框架。这是一个理论富矿。这也是我高度好评和大力推介《世家的天下》这本书的原因。

第三个是人民解放的线索。中国古人很早就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民为社稷之本”等高度文明的思想。而且,不仅口头上提了,还落实在很多王朝的施政过程中,并且延续至今发扬光大。但是,在当代主流政治理论的遮蔽下,中国历史被严重丑化,以民为本、人民解放的内在线索被视而不见。这真是中国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领域的惨痛损失。

好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现在还来得及根据这个线索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历史。并且,由此揭示出当代中国和历史中国的内在一致性。这将成为中国价值观的重要奠基石。

篇幅所限,上述三个线索,都无法展开深入讨论。这是今后要长期去做的事情。这里只能点到为止。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深入理解中国当代。这是值得几代人全力以赴的大课题。不仅对我们中国人自己有意义,对全世界,也意义重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