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捻进针法治疗四肢痛症

缓慢捻进针法治疗四肢痛症

范郁山

01 缓慢捻进针法的发展

著名针灸学家朱琏(1909-1978),从上世纪50年代末,就在广西推广针灸疗法,办学传授针灸。

她西学东渐,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来解释针灸机理。经过其弟子在内的老、中、青三代人50余年的不断努力,朱琏针法被不断深化,在国内外针灸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西针灸流派”。

“广西针灸流派”非常重视针刺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缓慢捻进针法是朱琏老师进针手法的核心。朱琏在她的专著《新针灸学》中强调“:针灸疗法,不是直接以外因为对手,因而也不着重对患部组织的直接治疗,而是通过激发和调整神经机能,以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刺激治疗疾病在于“大脑皮层的指挥或参与”,并根据调整神经系统的原理,首先提出了将针刺手法按兴奋法和抑制法分类,特别提倡缓慢捻进针法进针岀现的皮肤感觉,朱琏老师认为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说的认识,皮肤的某点,在大脑皮层上有它相应的代表点,因此利用刺激而产生的皮肤感觉,可能影响大脑而达到治疗作用。朱琏认为:这种进针法是抑制型手法(强刺激,起到镇静、缓解、制止、促进正常抑制作用)最常用的,也是针灸治疗手法的基本手法。不论毫针长短,也不论是直刺、斜刺和横刺,进针时都可采用。这种手法有一个特点,即它可以使患者产生一种特殊的皮肤感觉。”缓慢捻进针法”非常重视这种皮肤感觉,认为这是得气在人体表层的直接反应,与疗效密切相关。

02 操作要点

针灸治病的三大关键是手法、穴位、时机,其中穴位是基础,手法是重中之重。缓慢捻进针法重视“皮肤感觉”,要产生这种感觉对缓慢捻进针法有一定要求:持针姿势保持平肘、举腕和抬手,集臂、腕、指之力于针上,做到“手如握虎”、“势岩擒龙”;动手要掌握“近、轻、稳、直、虚、慢、捻、停”八要素。

1.进针要领

1.1进针前要做到“近、轻、稳”所谓“近”,就是针尖避开毛孔,接触皮肤:所谓“轻”,就是针尖接触皮肤时要轻,不可重压,轻触即可;所谓“稳”,即针灸接触皮肤后手指持针要稳,不可在皮肤上滑动或反复接触。

1.2当针尖接触皮肤后,要注意“直、虚、留、捻、停”。“直”,即针尖与皮肤要垂直;“虚',即执针柄的手指要稍放松;“留”,即稍留针,并观察皮肤有无抵触感,若有抵触感可变换针尖位置;“捻',即手指在原位上捻动针柄,但针不刺入皮肤,亦不离开针刺位置:“停”,即每次捻动几次稍停一会,反复几次。这时针下往往会出现麻或痒的感觉,就是所谓的“皮肤感觉”或“皮肤针感”。

1.3强调“虚捻”,手指不用力,在原位上轻轻捻动,捻捻停停。当出现皮肤感觉时,应抓紧机会“虚捻”,使感觉从局部向附近甚至远端扩散。若不需要产生皮肤感觉,可一边捻动针柄,一边稍加压力逐渐把针刺入皮内,并继续挖进至原定的针刺深度和寻找感觉。

2.缓慢进针,分层取

气缓慢捻进法非常重视“皮肤感觉”的获得。在缓慢进针过程中所引发的“皮肤感觉”,是针刺刺激皮肤浅层得气时皮部络脉之气被激发的表现,因而易于循经脉扩散或由穴位处向外辐射。这种感觉的出现也同时有利于深层得气感的获得,使得针刺过程中于皮肤浅、中、深三个不同层面均能获得针感,从而能更好地发挥真正意义上的“疏通经络”的作用,这种分层取气与《灵枢·终始》中的“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有相似之处。这正是缓慢捻进针法的优势所在。

3.缓慢进针,通过关节

进针与得气的通关过节结合起来,使分层得气的感觉可以更好的气至病所。操作时结合“使气在前,按之在后;使气在后,按之在前。”缓慢挖进针法进针浅、深两层得气后,使针尖指向病所,操作时:“指虚”、“意到”,“以意引气,意到气到”。此时不宜“手实、滞针”,反不能使“气”通关过节。

4.守神与治神

施行针术的一个关键是医者应有为患者治病之心和精神专一的态度。运用缓慢挖进针法,医者必须遵循八项原则,故须专心致志,至意深心,口不能言,目不斜视,心神专一,精气随针而入,随针而行,如此“神志秋毫,属意病者”(《灵枢·九针十二原》)才会“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灵枢·终始》),方可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4 四肢痛症的中医范畴

疼痛是人体的一种感觉和体验。这种感受和反应与机体存在明确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是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受伤害和病理刺激后通过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大脑皮层而产生的,是许多疾病的常见或主要症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这类疾病广义上来讲属于肌筋膜综合症的范畴。炎性介质刺激等造成肌筋膜的充血、水肿和痉挛而引发症状,长时间还会引起粘连、变性、压迫等病理变化,从而出现以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痛症由于其广泛性、复杂性,很难进行简单的定义,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根据部位分类。目前针灸临床上治疗的四肢痛症,可涵盖中医内、外、妇、儿、骨伤等各科中的病证。这其中,有的是具特定名称和特定部位的病证,如肩痹(肩周炎)、肘劳(肱骨外上髁炎)、筋结(腱鞘囊肿):有的是某个病证中的主证,如坐臀风(坐骨神经痛)引于下肢者:或兼证,如项强(颈椎病)、头痛引于上肢者等等。

临床上所见的许多四肢痛症,大部分可归入中医的痹症的范畴,即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痛、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下表列出针灸临床上常见的四肢痛症:

05 临床运用

1.整体和局部取穴相结合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基本的指导思想。缓慢捻进针法用于临床,也必然运用经络辨证和按经论治。以经络学说为主要依据,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包括交接、交叉、交会)、屈络脏腑、联系器官、生理功能、病后特点等来确定疾病的经络归属,从而选择相应的经络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自古就多用于体表部位的肌肉、关节、组织、器官的病变,对于重视“体表感觉”的缓慢捻进针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坐骨神经痛为例:其临床表现是沿坐骨神经通路(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及足外侧)的放射性疼痛;从经络的角度来石,坐骨神经通路主要属于足太阳、足少阴两条经脉故治疗上多取此二经,尤以针后“皮肤感觉”沿经向下放射为佳。

局部取穴是取围绕受病肢体的穴位,根据每一个腧穴都可以治疗局部病证这一作用。体现了“胎穴所在,主治所在”这一规律。多用于治疗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痛症。临床上此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选穴的主要依据,尤其对缓慢捻进针法,从加强局部刺激作用来看更加适宜。例如临床上对四肢各种关节疼痛,多可用局部选穴、局部围刺,其效果比较理想。

2.多种手法相结合

根据大脑皮层活动,主要是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的理论,针灸对神经刺激所起的作用,不外乎为达到兴奋和抑制这两种过程而使用的手法。运用缓慢捻进针法时治疗痛症时,也应重视不同手法相结合。

一般来说:把取穴少,刺激量大,持续时间长,频率快,患者感觉较重的方法称为强刺激,对处于兴奋状态的身体机能起到镇静、缓解、制止和增强正常抑制的作用,也被称为“抑制法”,属于泻法;把取穴较多,刺激量不大,时间短暂,患者感觉较轻(或短暂的强感觉)的方法称为弱刺激,对处于抑制或衰退状态下的身体机能起到促进、解除、唤起兴奋的作用,也称为“兴奋法”,属于补法。

2.1抑制法I型

选穴少而精,取1-2个穴位,刺激强,频率快,时间长。具体方法是进针后缓慢捻转而又快慢结合,使刺激量逐渐增强。当病人感觉较强烈后,可较长时间留针,半小时至一小时。这种刺激反映到大脑皮层上,可形成单一的良性刺激,可不断向周围扩散,最后把病理兴奋抑制住。刺法临床上可用于起病急、病灶局限、疼痛剧烈的情况。

验案举例:

2.1.1痹症

赵某,女,39岁。患者自述两膝关节疼痛肿胀不断近半个月,坐卧均痛,屈伸不利,步履艰难,夜不能寐。近2日来,两踝关节也有痛感。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热痹(湿热)”。取膝眼、太溪,缓慢捻进。患者有局部麻痒感,皮下捻针3分钟,留针30分钟。治疗2次后关节疼痛显著减轻,行动自如。共治疗5次,诸证消失。

2.1.2肘劳

曾某,女,41岁。一个月前在家拖地后出现右肘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近来活动受限。曾用强的松龙封闭无效。查:右肱骨外上髁肿胀,压痛明显。舌质暗红,舌苔白,脉沉涩。诊为“网球肘气滞血瘀)”取阿是穴,缓慢挖进,沿皮浅刺,局部麻感,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7次痊愈。

2.2抑制法Ⅱ型

选穴比上法稍多一些,3-5个穴,刺激较重但比上法轻,较舒适,频率平稳,时间较短。具体方法是缓慢捻进时,持针的手和捻转动作保持平稳,病人得到较第一型弱而又轻松舒适的感觉,给予15-30分钟留针。此法临床上用于一般性疼痛、痉挛及慢性疼痛,较适合老年人、小孩、初次针灸者和神经官能症者。

验案举例:

2.2.1坐骨神经痛

廖某,男,62岁。左下肢摯痛三月余,加重一周。白天持续性疼痛,偶伴痉挛,入夜加重。坐轮椅来诊,当时患者呻吟不已。查体:左下肢疼痛自臀部沿股后放射至小腿:腰部压痛明显;直腿抬高实验阳性,大约30°时即疼痛而呼,跟腱反射减弱。舌质红,舌苔少而干,脉洪。诊断为“根性坐骨神经痛”(足太阳经型)。取环跳、秩边、委中、承山,缓慢捻进,快频率强刺激,捻针5分钟,自觉有麻痒感下肢后向下放射,停止呻吟,留针20分钟。次日自己拄拐而来,7次痊愈。

2.2.2肩周炎

张某,男,45岁。右肩关节疼痛3个月。痛引肘腕部,遇阴雨天加重。肩臂不能抬举、屈伸、后展,动则痛剧。舌质红,舌苔黄而滑,脉弦数。诊断:“漏肩风”(痰热)取肩贞、肩、肩前、阿是穴,缓慢捻进,在浅层捻转3分钟,得皮肤感觉后留针30分钟。治疗3次后,可水平抬举;治疗7次后,可做搭肩动作:治疗12次后,可后展、背伸;共治疗20次,肩部疼痛完全消除,活动便利

2.2.3足跟痛

曾某,男,65岁。左足跟疼痛3年。查体:局部压痛明显,不能着履,行走疼痛剧烈,由其子搀扶来诊。X线示:左足跟鹰嘴样骨质增生。舌质暗红,舌苔灰,脉涩。诊断:足跟痛(气滞血瘀)

取太溪、昆仑、照海、申脉、阿是穴,缓慢捻进,有痒感传至足底,留针30分钟。2次后疼痛明显减轻,10次后疼痛消失,可自行走动。

2.3兴奋法I型

取5-10穴,主要取末梢敏感部位(如十宣、十井),刺激量大,时间短,出现皮肤感觉即可此法使得机体上产生多个兴奋点传导,反射至大脑皮层,打破皮层的超限界抑制,减轻病灶疼痛。适用于隐性疼痛、麻痹或感觉减退、丧失。如桡神经、臂丛神经麻痛。

验案举例:

2.3.1痹症李某,女,46岁。患者自觉其左大腿外侧麻木,偶伴刺痛,长久站立或行走后加重,得热则舒,遇寒加重。曾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查体:左侧股外侧至小腿腓肠肌有麻木区,痛觉及温觉轻微减退。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舌边齿痕,脉弦滑。诊为“肌肉痹症(痰湿阻络)”。取血海、环跳、风市、丰隆、阿是穴。缓慢捻进,出现大腿外侧自上而下温热感,留针加灸出针后刺络拔罐,出血量3m1左右,隔日一次。治疗4次后,麻木感明显减轻,麻木范围缩小,10次后基本痊愈

2.3.2颈椎病

林某,男,37岁。两侧上肢酸痛,伴颈项僵硬、手指麻木8个月。C5、6棘突旁压痛,颈肌僵硬X片示:第4、5、6颈椎前缘唇样增生,5、6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线变直。既往无外伤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诊断:颈椎病。取风池、闬井、大推、颈4、5、6夹脊,缓慢捻进,得皮肤感觉后捻针3分钟,使针感传至肩臂部,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一疗程。经两个疗程后,疼痛麻木感消失,局部无压痛。

2.4兴奋法Ⅱ型

取5-10穴,刺激量轻,捻转时间短,感觉稍胀而舒适。适用于伴随感觉和运动机能减退的疼痛

2.4.1肩周炎

梁某,女,61岁。由于冬天感受风寒,导致左肩关节疼痛近一年。每逢遇阴雨、风冷天气加重。

肩臂不能抬举、屈伸、后展,关节僵硬感,肩部肌肉轻微萎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滑,脉沉细。

诊断:“肩周炎”(寒湿)。取肩贞、肩髑、肩前、臂腩,阿是穴,缓慢捻进,在浅层短时间捻转,得稍有皮肤感觉后插入1.5寸,加灸,留针30分钟。治疗8此后,关节僵硬感显著减轻;共治疗25次,后部疼痛消除,活动便利。

2.4.2颈椎病

朱某,男,28岁。右侧无名指、小指麻痛9大。患者低头时出现麻痛,后仰可减轻,患指温觉缄退、冰凉。伴头痛、视物不清、恶寒。X片示:第5、6颈椎增生。舌质谈红,舌苔溥白,脉浮。

诊断:颈椎病(风寒)。取风池、风府、肩井、大宗、合谷、外关,缓慢捻进,出现轻微皮肤感觉后

留针20分钟,加灸。经3次治疗后,低头时麻痛感显著减弱,7次后消失。

以上四法,操作不同,作用原理和治疗病种亦有所差别,但不是绝对的,独立的。临床实践中,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神经技能情况、对针后的反应等,灵活运用,可单独使用,也可互相交替配合使用。有的痛症可单独采用上述四法的其中一法,有些可同时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手法操作。如在患侧局部或附近采用兴奋发抑制疼痛,而在健侧或患侧远端采用抑制法,同样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06 缓慢挖进针法治疗痛症的机理

缓慢捻进针法强调的“皮肤感觉”,可在针灸治疗痛症的机理研究的结果中得到印证。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对针麻进行研究,到上世纪70-80年代,针麻研究,尤其是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证明针刺镇痛是在针刺刺激作用下,在机体内发生的一个从外周到中枢各级水平,涉及神经、体液许多因素,包括致痛和抗痛对立而统一的2个方面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对于皮肤刺激的作用,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因为皮肤的各点,当然就是大脑皮层里与此相当各点的投影”,“利用这种刺激而产生的皮肤感觉,可能影响大脑而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从针刺镇痛作用途径的初步研究成果来看,针刺镇痛必须有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参与才能完成,由此可见,缓慢捻进法对治疗痛症一类疾病有着较好的功效。

07 缓慢挖进针法的优点

1.减少疼痛

用缓慢挖进法因为操作轻巧,动作细腻,针尖是很近很轻接触皮肤的,而皮肤的表面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痛点,如果取穴准确,针尖不是刺到痛点、血管、毛孔上,一般是不会产生疼痛的,即使有也是很轻微。针身刺入皮下后同样也是用缓慢捻进的方法,毫针由浅入深,病人的“得气”感从轻到重,从近到远,有一个逐渐扩散、逐渐适应的过程,因此患者容易接受,对初针者也不会引起惊慌、恐惧。这种进针法,不仅适用于年老体弱、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且对许多惧针的年轻人也同样适用。

2避免损伤

用针刺治病如果不是有意放血,一般来讲应该避开血管。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许多病人或许多部位的血管不太显露,如果用快速刺入的方法就很容易刺中血管引起出血和疼痛,而用缓慢抡进法过程中针尖接触血管时,血管平滑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收缩滑动,因此不易损伤血管。

3.不易弯针

临床上进针时遇到弯针现象,多数是由于医者操作时用力过猛,病人肌肉紧张,针身遇到外力撞击所致。而用缓慢挖进法是在病人精神轻松、肢体放松的状态卜进行的,自始至终都采取轻、慢的操作方式,因此,它不会遇到肌肉强烈的痉挛收缩而出现弯针现象,当然,用这种进针法要取得良好效果,要求医者必须熟练操作手法,施针时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稳重和蔼。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现象。用较长毫针用缓慢进针时,为了避免疼痛和弯针,最好用押手的方法进针。

4.效果明显

某个腧穴的浅和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体众多的腧穴,有各种不同的针刺深度,而且就某一个腧穴而言,天、地、人三层分布的神经、血管、肌肉、肌腱等组织可能是不一样的,针刺的深度不同,其产生的效应也是不同的。缓慢捻进针法,可以将针缓慢地从穴位的最浅层剌入最深层,容易观察到任何一个穴位天、地、人三层不同的针刺效应。运用缓慢捻进针法,往往在穴位的浅层即可激发经气,产生皮肤慼觉,而这种皮肤感觉往往从局部向附近,甚至向远端扩散,直达病所,即所谓的“气至病所”。在经气已至之时,就可“慎守勿失勿变更也”(《素问·针解篇》),以保持针下之气经久不散,就可使某些病症减轻甚至顿然消失,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5.安全卫生

缓慢挖进针法操作过程中,医生手指只接触针柄,从始至终没有接触针身,能较好的预防交叉感染,在今天具有现实意义。

注:本文摘自《针灸治疗痛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9年,由培医教育整理,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专栏系统介绍古今针刺手法和相关技术操作,计130种480个法式,500多个文章及视频内容。

私信回复:针刺手法

体味古今名中医的成才之路,不外乎两条,即读书与看病,只不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更高、更深。读书不仅是通晓古文,精读熟背经典,更要字酙句酌,反复领悟其中的思

维方法、内在联系;看病不仅是望、闻、问、切,辨证处方,更要在看病中再习经典,反复加深理解。

88位针灸名家,365则针灸医案。

私信回复:针灸医案

(0)

相关推荐

  • 腰痛针刺

    腰疼痛经验针# ​第一组针:手掌面四个骨叉贴骨进针,一寸针,后溪一针,共五针.这个针法我常用治疗腰痛,扎出效果好的可能针入痛止,我用最长时间的五分钟左右也会出效果,疼痛减轻. 体质,病气不同,因人而异 ...

  • 腰疼痛针灸:

    ​第一组针:手掌面四个骨叉贴骨进针,一寸针,后溪一针,共五针.这个针法我常用治疗腰痛,扎出效果好的可能针入痛止,我用最长时间的五分钟左右也会出效果,疼痛减轻. 体质,病气不同,因人而异. 第二组针,骶 ...

  • 皮穿支针法

    经过一年多的思考,本文正式提出一种针灸的手法,叫皮穿支针法.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需要一个精准定位皮穿支的设备,第二,依据对皮穿支解剖的理解.显然这样会导致以前各种所说的针法,统统作废:可能越是名师 ...

  • 藏医金八针-治疗四肢中风偏瘫针法

    藏医金八针-治疗四肢中风偏瘫针法

  • 治疗四肢疼痛的针法

    最近研究出一套治疗上下肢疼痛的针法,疗效显著,为了让此类患者早日减轻痛苦,现将标准操作公布出来,会针灸和九针的朋友,可以运用此针法,帮助患者. 该针法以四门为核心,通过调整四门的能量分布,来治疗身体的 ...

  • 浅针治疗临床疑难病例 在国内独创弹指进针法——福建省吴氏针灸学术流派在创新中发展

    光亮的照明灯下,吴明霞戴着浅蓝色口罩.浅蓝色手术帽.白色乳胶手套,取穴,消毒,开始埋线.只见她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进针8~10毫米,看针内无回血,马上将3~5 毫米长的胶原蛋白线推至穴位皮肤下 ...

  • 血痹汤是我治疗四肢麻木的专方专药

    真爱中医的你,一定要这么做. 中医书友会第146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他是我三十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是我在临床除麻祛木的"杀手锏",也是我在当地医务界 ...

  • 大揭秘:无痛进针法!针灸为什么有时候疼痛?有时候不痛?

    大揭秘:无痛进针法!针灸为什么有时候疼痛?有时候不痛?

  •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对病人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快,社会压力不断增加,人们衣食起居的不规律,劳累过度.情志过极.饮 ...

  • 针法治疗腰臀痛

    女性,30岁, 主诉:腰痛和右髋部后外侧疼痛10年. 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部和右髋后外侧疼痛逐渐加重.曾在一次举重物运动中有过一次腰部屈曲损伤.长时间坐位或前屈时症状加重,而避免腰 ...

  • 银屑病新药!安进Otezla治疗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3期临床疗效强劲:显著改善疾病严重程度!

    2021年04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安进(Amgen)近日在2021年美国皮肤病学会虚拟会议体验(AAD VMX)上公布了口服抗炎药Otezla(apremilast)治疗轻度至中度斑 ...

  • 一起学经方之:四逆散古代治疗四肢冷的专方...

    一起学经方之:四逆散 古代治疗四肢冷的专方,经典的理气方,能缓解除心理压力所导致的躯体症状,适用于以胸胁苦满.四肢冷.腹痛 为特征的疾病. [用方指征]手足冷凉,胸腹闷痛,泻利下重,舌淡苔薄脉弦 [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