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比普通投资者只多了这3点。
机构投资者对于很多个人投资者来说,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庞大的研究团队和信息渠道优势,有很多技术辅助手,有高学历的研究者、操盘者、管理者,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完全处于碾压状态,机构是航母编队,个人投资者是木质帆船。
在庞大的对比优势之下,机构投资者应该是稳操胜券,最少比个人投资者来说胜率要大的多。但实际情况是大家的胜率都差不多。我们从一个绝对比例来看,不管是私募还是公募,能长期稳定获利的基金经理划拉一下,超过10年复合收益率超过20%的,10个手指头都能算得过来,脚趾头都用不上。在个人投资者里面,虽然缺乏有效的统计数据,但10年复合收益超过20%的应该也有不少人,比如拿上长春高新,贵州茅台,东方雨虹,通策医疗等这样的股票,那都不是问题。其他相当一部分都在打酱油或者是亏损状态。
虽然大家的胜率都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机构在风险控制、相对盈利能力上来说要超过绝大部分个人投资者。而超过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以下三点。
一、有效的管理体系。
二、对方向的把控能力。
三、有效的风控和耐心。
其实差别最大的也就是这三点,我们分别来说一下。
第1点是有效的管理体系,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一般较大的基金公司里面都有一套完备的管理体制。这套管理体制使公司正常的运转,各个模块衔接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比如从研究到交易到风控,行政、销售、管理、后勤等等,有一套严密的管理机制。在与国内两家一线私募核心人员聊天时,可以感受到公司能管理一两百亿甚至更大规模,是因为里面有一套严格有效高效的管理体系。没有例外。
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来说,可以将这套管理体系应用于自己的投资高效管理。只要你能搞清楚里面的衔接里面的核心要素,那么一个人管理起来一定比一堆人管理起来效率要高得多,前提是你知道怎样做,并能执行下去。
第2点是对方向的把控能力,大部分机构对方向的把控能力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强的。对方向的把控能力正确的比例,感觉应该是和个人投资者是反的,就是在机构投资者里面,对方向把控正确的可能大于个人,投资者。
因为机构投资者经过西方的金融体系的洗礼,对金融本质的挖掘,系统的专业知识,加上团队式的研究,相对于个人来说都具有强大的无法比拟的优势。
有机会大家可以来参加我们线下发布会,你们会听到令人头皮发麻冒冷汗的内容。但现实就是这样。
机构投资者对于四大主力资金来说,他们是造势的,造信息的,把控市场的。但是很多机构投资者是在这四大主力资金之外的。他们也是去跟随,也是在这四大主力资金之外边缘生存的人。这就是金字塔式的金融生态。
所以很多机构也是两眼一抹黑,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判断方向,来去做跟随。总有一些动作不快的机构也会被埋进去。
未来的方向基本是明牌。比如和人相关的,吃的用的,看病的,健康的都不会太差。但是在这些股票里面只有一小部分走出了长期的趋势,大部分都是在打酱油,而打酱油的个股里,也有大量的机构。
银行,保险,券商,银行是老大,保险是跟班,券商是垫底的。这是他们的职能、属性决定的。那么在这里面的机构,大家可以去翻翻历来的能看到的机构持仓,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还有我们研究中心一直主张的方向,半导体方向、高新技术材料方向、生物医药技术方向、新能源方向,还有关于人工智能物联技术应用带来的方向。关于新技术新材料,在商用,产学研转化方面中间有大量的推手,而且做得非常不错。这些应用一般都是基于智能物联、新材料,新科技技术的应用。而在智能物联背后是大数据,是人工智能,是5G,是信息传输,是智能交互等等。
大部分的方向大家都能看得对。但是但是还有最重要的第3点。
第3点就是耐心和风控。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方向对了,就会一直持股。大部分机构在运作一只股票或者是持股过程中都是比较坚定的,而相当一部分机构都是在左侧,在底部买入。只要他们觉得当前的价格有估值差,他们就会去买,一直买买买,买到行情起来。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他们要的是最快的获利。听过一个讲赚钱的段子:说你告诉学员,我能在几天之内让你学到赚钱的方法、并能赚到多少钱,而且给你举了一大堆例子,不参加这个班就像错失了好几亿,这明显是骗子,但相信的人很多。如果你说我要通过半年一年、甚至是两年的时间教你一种投资的思维方法,那么人绝对跑光了。
对于我们看好的股票,那一定要给予耐心。至少是和机构差不多的耐心。但是如果出现风险,我们给自己设置止损线,线到了,一定要卖,绝大部分机机构,在这个方面毫不含糊。
总结一下有效的系统管理、对方向的把控能力、加上耐心和有效的风控,那么你也是一个迷你的机构投资者。后边的就要交给市场,交给运气。
昨天因为停电,所以文章发布完了,特别说明。还有大盘在向上超期点过后,又向下超期,目前趋势方向大概率向上。关注我们的热点研究报告,免费领,祝大家周末快乐。
大盘大趋势多空判断:多。大盘中短势多空判断:震荡向上,方向基本已出。关注有效支撑3420点。
声明:以上内容是教学或研究成果,仅供参考;文中观点难免偏颇,欢迎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