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春秋】谈篆刻章法的构成(一) 2024-06-07 21:24:47 篆刻►篆刻章法的构成,是篆刻艺术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也是篆刻风格形成的基本条件。本文是对上期《篆刻章法浅析》的进一步举例说明,下面以吴昌硕作品为例来说明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1破除板滞►“美意延年”一印中“美”“意”二字横画多,所以二字略有分离,且“美”字占地略小,“意”字占地略大。“意”字的“心”部有意缩短向右的横画,以淡化横势。“年”字上部向左伸于四横的左旁,占据了空间,破除了四横的板滞,又使得该处不单薄。“意”与“年”有意不对齐,避免了多横结构的板滞。2形块不一►“樊家榖印”中,“樊”与“榖”形块较大,“家”与“印”形块较小,大小形成对角呼应,使得四字统一,联系紧密。3虚实对比►“翊印”中,红块与空白、实边与残破都形成了对比。“老翔”中上部为实,下部为虚,为了使下部的留红不等同,“老”字的“匕”部下移,整个印面虚实相应,对比鲜明。4留空通灵►“樊家榖印”,“印”字“爪”部缩短,其左右形成小空,“家”字的内部形成小红块,“榖”字的下部也留有小的空间,三处留红互相呼应。“杨华勋印”中,“杨”字的“木”部下移,使得上部留出小空。“印”的“爪”部倾斜变短且左移,“爪”部的右面留出了空间。“华”的下面和印底各有空间,四处空间互相照应。类似的还有“庞元济印”。留出“红块”或“白块”是篆刻艺术中破除板滞营造灵动的常用手法。5疏密自然►“李諴”印左下角为全印的密处,“李”字下部留有大块空白,为疏处。“李”的上面和“諴”的左上角为小疏。全印疏密得当,气象不平。6刚柔对比►在“刘五”一印中,“五”字皆为直笔,棱角分明,属刚;“刘”字圆笔较多,柔性明显。全印两个字刚柔相济,左虚右实。7穿插避让►“二耳之听”,一四字占地略宽,二三字笔画少,占地略窄。左右互相揖让,相互穿插,从而使得章法紧密团结。8左右顾盼►“染于苍”一印,“染”字左下部有向左之势,“苍”字下面的“口”向右移,这样就形成了顾盼之势。9对角呼应►“石人子室”印中,“人”和“子”的笔画少,空白大,“石”和“室”空间小,四个字成对角呼应之势。作者独具匠心,“石”字右面与残边相并,造成视觉上的“重处”,“室”字下面的横向右伸展,中间界格将四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又使得印面中心避免“太空”。全印粗细相间,粘连残破,疏密相间,韵味十足。未完待续 赞 (0) 相关推荐 印章技法讲座|印章章法分类(二十一) 从点画分之点画对称法 人类认识自然最重要的感觉之一便是对称.我们所看到的动物.植物.房屋以及世界万物,甚至包括人类本身,皆具有对称的特征.在数学.物理.建筑.音乐.摄影.美术等各个领域里,也都运用.涉 ... 【金石春秋】谈篆刻章法的构成(二) ►接上期 10 大小相参 ►"海日楼"印中从大到小依次为"楼""海""日",为了协调,笔画最少的"日" ... 篆刻章法学习的第一步:从汉印谈起说说印面秩序 篆刻章法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多说,他是篆刻众多技法因素里最能直观反映印面效果的一项,关于章法,下结论最为极致的说法就是陈巨来先生的老师,近现代著名的篆刻家赵叔孺先生的观点: "刻印章法第一,要篆 ... 徐正濂谈篆刻技艺之“个人意见的作品批改未必有什么太大意义” 书法馆公众号徐正濂听天阁印话序言徐正廉 黎清君拟将我为学员批改作品的文字结集,嘱我写几句.我觉得这些个人的意见未必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这些是针对每一位作者作品的看法.大家的审美倾向.创作风格各不相同 ... 【杂谈】方介堪谈篆刻 篆刻顾其名可得其义,乃篆与刻之艺术. 所谓篆者,指别篆.择篆与书篆.统之则谓篆法,刻则指刀法.认得文字,且能辨别其时代界限,此谓别篆.篆本仅指小篆,乾嘉以后金石学昌盛,遂有金文之学,及光绪之末发现甲骨 ... 篆刻章法布局,收集全了,收藏备用! @篆刻微刻 "虚"与"实"是章法分类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邓散木在<篆刻学>中将章法分为14种,后又有人将章法分为25种,但在"虚实&qu ... 篆刻章法大全 章法,篆刻学的术语也叫"分朱布白".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门类中也有章法的问题,指的是作品的布局和经营位置,或是文章的脉络.分章节段落等方面的构想.好象工匠造屋,必先审视地势, ... 篆刻知识 | 叶一苇谈“篆刻非印章” 作者简介:叶一苇(1918.4.13-2013.2.26),男,字航之,号纵如,别署熟溪子.龙马山人,浙江省武义县人,西泠印社原理事,著名书法篆刻家,篆刻理论家,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原顾问,浙江省文史研究 ... 浅谈篆刻的临摹以及向创作的过渡 曾有朋友问我,学习篆刻有无捷径可走,我肯定地回答说有,凡事只要方向准确,方法正确,就可以少走弯路.不走弯路,这就是捷径. 那么什么是学习篆刻的正确方法呢? ... 吴子建谈篆刻刀笔表达问题(附原钤印高清图150幅) 来源:中国书法网 吴子建谈篆刻刀笔表达问题 吴子建,篆刻取法高古,大方又富有细腻微妙的变化.他谈及刀笔问题时讲到: 明清以来,无数篆刻家在琢磨研究实践篆刻中使刀如笔,或者说如何体现金石气的问题.浙派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