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是悟道修德文化

当利益遭遇情分的时候,是选择利益还是情分,在今天的很多人看来,问题本身就是傻得不能再傻的问题。利益面前,谁还在乎什么人情、人性、人道或者情谊、情意、情感这些“含情脉脉”的薄面纱!可我想说的是,持这样观点的人才是傻得不能再傻。看看周围,有多少人是不讲情分只讲利益的!在中国社会、中国职场,不讲一点儿情分还能耀武扬威的只有两种人:暴发户与寄生虫。社会的基础是平民,职场的基础是员工,他们有人名,但不是名人。有人名而不是名人的人大都讲情分,是名人而“无”人名(叫职务、叫头衔)的人大都讲利益。名人大概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真正的贵族首先是有平民意识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皆如此。没有平民意识,把平民当作蝼蚁的永远不会是真正的贵族。贵族之“贵”,表层的是地位之尊贵,深层的是思想之宝贵。所以汉语有“富贵”一说,有钱有产谓之富,不是贵;“贵人”一词是说,对他人带来关照才是贵人,“贵人相助”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有职有权谓之贵,不是富;职权是给平民带来关照的,不是让自己富起来的。让平民百姓富起来的基础上合理合法地让自己也富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富贵。没有平民,哪来贵族。只讲利益不讲情分的一定不是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下的商业,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老药店高挂“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病”,而不是如现今挂着“满╳百送╳斤鸡蛋”“医保定点”的诱惑多买药品。古代商店都会悬挂“陶朱事业,端木生涯”以示自己做生意学的是范蠡家国事业、利国惠民,学的是子贡重情重义、经营有道。中国文化,经商也须明道守德。

大道中国,文化源于易道、易理,老聃在《道德经》中加之完善,并形成中国之道、华夏之德的文化内涵,传承数千年,这“道”与“理”,就是中国道理。中国道理是需要领悟的,领悟的深与浅、广与窄,全看悟道之人的悟性;所以有悟性之人,能悟出治国平天下之道。“半部论语治天下”,不是《论语》中有直接的治国之法,而是说能从中悟出治国之道,由道而法;也不是读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得天下,而是说《论语》是论大道之语,大道无所不包,涉及治国平天下的半部足矣,其他内容涉及除治国平天下之外的内容,能领悟出什么,看各人的悟性。领悟过程中有所明白,就是明道。明道后人文化之为“理”,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之理,便是道理。这个理需要抽茧剥丝,所以“理”一词慢慢也可以做动词用,谓之梳理、清理、整理。治国平天下是分级管辖全天下,于是有“管理”一词,既要用权管,更要用理理。管的是人的言行是否合德,理的是用心领悟是否合道。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管理是管德理道,也就是通过管理让人有道德。

大家在《重耳传奇》电视剧中也可以看到,同是君候之子,悟性高下有云泥之别。作为电视剧,归根结蒂是娱乐大众,为了收视率加入了宫斗戏、江湖戏、爱情戏等元素,甚至有的台词也是当代网络语言,这里不想苛刻之,但提到齐国的管相辅佐齐君而成春秋一霸,这个管相就是“天下第一相”管仲,悟性奇高,后人整理了一本《管子》传世。可惜管相早于齐恒公去世,齐桓公又不听管相临终之言,重用了易牙、开方、竖刁三人,导致五公子争位而互相攻战,桓公死后67天不得入殓,无亏公子即位第二年就下台。重耳的故事也说明,同是春秋公子,悟性高下决定了治国平天下之能的高下(传奇故事会有传奇部分,不会与历史一模一样)。

所以,中国文化是悟道文化。把“道”置于“利”之前,把“私利私欲”放在“中华大道”的规范之下,这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

既然悟道、明道、弘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那么,就需要“悟”“明”“弘”的过程,这就是中国式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大学》概括为格物、致志、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简单地说就是修身养性,达到干成“举而错(措)之天下之民”的大事业。所以,中国人讲修炼,不仅仅出世入庙进观在山林中静心修炼,对大多数人来讲则要入世在滚滚红尘中修炼。修心炼心中悟道明德。

相对于商业文化锱铢必较中的利益获得,农耕文化中的浓浓人情味儿,似乎显得是相当不合时宜。然而,中国文化的基因,恰恰就是男耕女织式的情分浓郁、彼此谐和。本老古董的外语水平糟透了,能看到的介绍国外的都是人家翻译的,所以对那些曾经留学国外可以直接看大部头外文书的人看来,在我这样的土老冒面前,可以很骄傲地怼我:要真正了解国外理论就是得看原版。所以老古董虽然对中国文化相当自信,但在海归们面前从来不敢说自己了解世界,自然也就不敢说世界上只有中国文化是论道讲德的。但我了解我看到的这个世界,可以很肯定的地说,中国文化从来不会把“利”“私欲”“掠夺”“弱肉强食”这样的内容放在首位,无论哪个王朝选用了或强调了中国文化中的哪一部分,有问题也是使用文化的人有问题,而不是中国文化本身有问题。因为,中国文化是把修身养性提升人格、人品、人道、人德放在首位的。把视线盯在文化糟粕上,只能证明这样的人的格局停留在糟粕上,不能说明中国文化的基因是糟粕、不能证明中国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充实与创新发展是糟粕。

社会需要进步,经济需要发展,无疑是正确的,而且是必须的。但奔驰的经济列车同样需要一个刹车阀——道德规范。全盘西化的公知们,把“西调”吹得天花乱坠,引进“逐器”“逐利”,挤没了中国文化,少了大道约束、缺了德性规范,意味着刹车阀失灵。这危险与后果,已经用雾霾、毒食品和人与人之间因戾气而发生的一个个血案等现实情况告诫过我们。新时代强调文化自信,就是要把中国文化呼唤回来。本人不反对“文化复兴”之说的,“复”者,优秀文化回归是也;“兴”者,中国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也。但好像有人不赞同这一提法,对此本人倒也不会纠缠于文字,不提“复兴”亦无不可,只要真正复兴中国文化,便心满意足了。现在用了“文化自信”一说,亦觉蛮好。中国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的确是完全值得自信的!

我自信于中国文化的悟道明道,自信于中国文化的修心炼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