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投资中的“贪嗔痴”(少数派投资)

佛学中经常提到的“三毒”,即贪嗔痴。
这“三毒”不仅摧残人的身心,而且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贪嗔痴为恶之源,亦为三不善根。我们的行为皆因人性使然,贪嗔痴也是人性。
贪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
 
佛学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
在投资中的欲就是利。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而不贪,实非易事。贪利表现在只看收益,不看风险。实际上,收益必定与风险共存,短期高收益的产品往往有可能在市场风格切换的时候出现较大的回撤。切记盲目追求高收益、却忽视其内在的风险。
嗔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佛学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学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
在投资中往往表现在厌恶波动,投资标的一跌就卖。很难长期持有一只股票或者基金。频繁的交易,极高的换手往往很难积累长期稳定的收益。
收获稳定收益的前提是需要保持稳定的心态,就是内心处于平静、安宁、专一的状态。投资是一条很长的路,需保持一种不骄不躁、心态平和的“定”的状态,切勿被嗔带来的情绪所影响。
痴是心性迷暗,愚昧无知。
佛学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俗话说“玩物丧志”,一个人对于某个事物太过于痴迷,就会丧失正常人该有的判断力,最终演变成不白事理,是非不明。
17世纪前半期,郁金香刚刚被引种到欧洲,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极其昂贵。1634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荷兰的全民运动。当时1000元一朵的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后就升值20余倍。
面对如此暴利,所有的人都冲昏了头脑。他们变卖家产,只是为了购买一株郁金香。就当人们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时,一场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由于卖方突然大量抛售,公众开始陷入恐慌,一夜之间,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倾家荡产者不计其数。投资中需警惕羊群效应,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做到慧眼识珠。
我们在投资中经常会出现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市场情绪普遍悲观或者普遍乐观的时候,想要做到独立思考、逆势而为,实际上非常困难。但是想要做好投资,往往是反人性的。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可能大都并未深入思考过投资和自我修行的关系,导致陷入贪嗔痴的执迷。
佛学常说“放下”,放下贪嗔痴,无论生活还是投资,必有所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