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炳根:丰城唢呐制作的匠者之心
如果你听过丰城花钗锣鼓的表演,一定会为其激扬动听的旋律所震撼。在花钗锣鼓乐队中,最具灵魂感的乐器莫过于唢呐。唢呐声时而高亢雄浑,令人激情万丈;时而如泣如诉,令人柔肠百转。花钗锣鼓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丰城民间传统音乐的象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丰城花钗锣鼓乐队所使用的唢呐,大都是就地取材,由丰城本土民间艺人制作,保留着最原始、最纯正的乡土气息。因此,早前在丰城民间,制作唢呐的艺人很多,几乎遍及各个乡镇。近些年来,随着老一辈唢呐艺人逐渐减少,而年轻后辈却看不上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手工活,唢呐艺人越来越少,唢呐制作技艺正面临失传窘境。在为数不多的传统唢呐艺人当中,现已86岁高龄的曾炳根师傅,不顾耄耋之年,不忘初心,以其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对唢呐制作的执着追求,仍坚持用传统技艺制作唢呐,把最纯正的丰城声音传遍世界,成为丰城民间唢呐制作巨匠。
曾炳根,1932年2月出生于雌雄宝剑的故乡——丰城市荣塘镇,这里也是丰城花钗锣鼓重要的策源地之一。曾师傅小时候曾读过小学,此后一直在家务农,曾担任近二十年村干部和信用社会计,算是村里的“文化人”。在荣塘农村,花钗锣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几乎所有的红白喜事和重大民俗活动,都要请来花钗锣鼓乐队,渲染气氛。曾师傅自幼耳染目濡,从小便喜欢上了花钗锣鼓,跟着乐队的师傅学习演奏技巧,吹、打、弹、唱样样精通,逐渐成为德高望重的民间花钗锣鼓乐手。1987年7月,曾师傅不再担任信用社会计,他怀着对花钗锣鼓的热爱,开始正式捣鼓起制作唢呐的活计。
乐器的制作,有着自己的技巧和规律。尤其是唢呐,因为在花钗锣鼓乐队中起到灵魂作用,不仅要声音嘹亮,而且要音色纯正,吹奏省力,是一项纯粹的技术活。通常,制作一支唢呐,要通过选料、制坯、制哨、制作气盘和芯子、制杆、制作吹打碗等多道程序,而每道程序中又包括许多复杂的工序,来不得半点偏差。曾师傅曾经见过制作唢呐的过程,但要亲自动手做,却并非易事。为了学会制作唢呐,曾师傅一边向当地有名的唢呐制作艺人学习请教,一边自已摸索。经过刻苦钻研,曾师傅终于学会了制作唢呐。
为了保持唢呐的传统韵味,凭着对唢呐的了解和演奏经验,曾师傅每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尽量避免使用现代工具。在他的作坊里,除了车床用的电机外,几乎所有的工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当然,曾师傅也十分注意学习和吸收别人的成功之处,不断改进和完善制作技艺,在选材、音色、外观、手感等细节上精益求精,做自己的作品尽善尽美,没有任何瑕疵。每做完一把唢呐,他还要亲自试音,或者请来当地乐手,一起调试,一起把关,只有过了自己这一关,他才肯把唢呐卖给别人。他制作的唢呐外观古朴,音色圆润,音调高亢和谐,深受乐手喜爱。
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慕名前来向曾师傅求购唢呐的人至今仍然是绎络不绝,不仅有本地的老客户,还有其他县市的唢呐爱好者。曾师傅也乐此不疲,尽量地满足着客户的需要。为了把这项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曾师傅把这门技艺传给了儿子,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偶尔回来时,也会帮父亲搭一把手。但绝大部分唢呐制作的工作,还是由曾师傅自己完成。
曾师傅每天坚持读书,看电视,做一些简单的农事劳动。由于爱动脑筋,勤于动手,曾师傅思路清晰,动作敏捷有力,声音响亮,中气很足,唢呐吹奏水平丝毫不亚于年轻乐手,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现在,曾师傅每年仍能制作一百多支唢呐,要是需求量更大的话,还可以做更多。曾师傅制作的唢呐广受乐手喜爱,不仅因为他制作的唢呐好听好用,而且倾注了他对唢呐的执着之爱、匠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