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第112天:企业家精神(特刊)
阅读
企业家认为变化是理所当然且不可或缺的。也许他们自身并不会引发这样的变化,但是他们会去寻找变化,应对变化,将变化作为机会充分利用。这就是对企业家以及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彼得.德鲁克,198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13章:企业家企业)
解读
德鲁克先生在为其1983年经典之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写的序言中说到:我们需要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的、稳定和持续的活动。正如管理已经成国当代所有机构的特定器官,成为我们这个组织社会的整合器官一样,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力的主要活动。
这当然要求所有机构的管理者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和自己工作的一种正常、不间断的日常行为和实践。而万向集团的创始人鲁冠球先生正是其中典范。
2017年10月26日,万向集团官网首页发布讣告,万向集团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0月25日12时在家中逝世,享年74岁(1945年1月17日-2017年10月25日)。
从1962年18岁开始自主创业,到1969年带领6名农民拿着集资的4000元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厂,再到将农机厂打造成拥有4万名员工,总营收突破千亿,盈利超百亿的万向集团,参、控股10余家上市公司,旗下产业横跨汽车、金融、农业、能源等四大领域。1991年5月,鲁冠球登上美国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封面,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人。
鲁冠球不仅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也塑造了一种敢想敢为、敢拼敢闯的创业精神。而这种创业精神,正是德鲁克所说的“企业家精神”。
在其成长经历中,我们总是能够发现鲁冠球先生对于机会的充分利用。15岁时,读初中的鲁冠球被迫辍学,到浙江萧山县铁业社当打铁学徒。3年后,因人员精简而被辞退。1969年7月,鲁冠球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当年,鲁冠球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判断未来中国将大力发展汽车业,于是抓住机会,集中力量生产专业化汽车万向节。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
1983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口号,肯定了非国营企业家存在的合理性。鲁冠球再次抓住机会,成为萧山县承包企业的第一人。自此之后,他迎来了事业的腾飞期。
接着,鲁冠球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机会,他把非核心的业务砍掉,集中力量生产万向节(这一点正是德鲁克提及的有计划的放弃的实践),很快成了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1984年,拥有世界上最多万向节专利的美国舍勒公司代表在广交会上“相中”万向,舍勒公司下了3万套订单,鲁冠球集中资源生产的万向节,那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第一次出口美国,一年后,双方又签订了5年的出口意向书。
近两年,鲁冠球先后以550亿元财富和491亿元财富登上胡润百富榜,2016年排到第18名,2017年排到第37位。如此巨额的财富却让鲁冠球认为自己不是商人,而是企业家。他曾对媒体表示,“企业家要赚钱,但不做钱的奴隶。企业家注定是要创造、奉献、牺牲的。”
在获取财富的同时,鲁冠球一直视节俭为美德,并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台湾台塑集团王永庆作为榜样。在一本关于他的传记中,鲁冠球亲自撰写了一篇名为《勤以励志,俭以养德》的文章。“勤奋而节俭,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一种精神状态。”
鲁冠球是1月17日出生的摩羯座,自律、顽强是其突出的性格特点。他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善于学习是出了名的。鲁冠球自我管理严格,再忙也要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读书、做笔记。他长期保持的习惯是:早上5点10分起床,6点50分到公司,晚上6点45分下班回家、吃饭,7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8点处理白天没忙完的文件,9点开始看书看报,零点准时睡觉。鲁冠球撰写了120多篇切中中国经济要害的理论文章,是中国企业家著述最多的人之一。
传奇落幕,精神不朽!
附记:致敬鲁冠球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前不久有人送我一句话,多数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数人是因为相信而看见。我觉得这句话用在鲁老身上再合适不过!鲁老身上的杭铁头的那股劲,他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全球化的视野,对未来洞若观火的远见,我敬佩不已。我想,浙商对鲁老最好的思念,最永久的纪念,就是把他身上的大勇气、大视野、大格局传承下去。”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一生追逐汽车梦,勤勉执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字应当被载入中国汽车发展史!他对事业的热忱也将引领更多人,为中国汽车的发展付出努力。先生的辞世令人惋惜,愿先生一路走好,精神永存。”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 “当我从学校走向社会有几次工作的愿望都未能如愿,现在回想起来,命运给我做了另一番的安排。第一份工作就在鲁主席这样杰出的企业家身边工作、学习,在万向这样杰出的企业中锻炼,给了我非常宝贵的人生财富。后来我与父亲一起创业,如今取得一些发展,这与万向给我的教育培养、精神熏陶是完全分不开的。”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鲁老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代企业家,是中国乡镇企业改革开放的旗帜,他以惊人的魄力和毅力带领萧山的农机修配厂成就今天闪耀世界舞台的万向集团。鲁老身上的创业故事、创业激情、责任担当一直激励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浙商勇往直前。”
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虽然早已知道鲁主席的身体境况,但听到鲁主席离去的噩耗,还是情不自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心中纵有万般不舍,但这依然还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残酷事实。听母亲无数次说过,在万事利企业发展最艰难的时刻,都得到过鲁主席无私的帮助。鲁主席不仅是万事利两代人永远感恩的前辈,也是全体浙商尊敬的楷模,愿老人家在天堂再无需如此忙碌,愿他一路走好,精神永存!”
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吴建荣:“我们一起见证、参与了改革开放发展,他是深受我们爱戴的老大哥、老朋友!此前每次碰到他,都提醒他要多休息,保重身体,但他还是那么拼,永不停歇,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他不愧为民营企业家的‘常青树’,我们永远怀念他!”
百合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陈立荣:“我们常常用鲁先生的勤奋敬业来自勉,他的很多小事都成了我们的标杆,比如每天工作长达十多小时,每天都要读书看报,了解社会发展和经济动态,包括他每天都要喝一点XO来提提神。头脑睿智,胸怀开阔,勤勉奋进,这就是一名前辈企业家带给我们最大的教导。”
品融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邱娣兵:“冠球老先生是中国商界的“常青树”,也是我们浙商的榜样与骄傲。他的成功,可以说首先源于其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和商业嗅觉,通过一篇社论判断国家要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于是专攻汽车底部不起眼的零件万向节,从做好一个小零件开始;其次,他之所以能缔造四十多年的传奇屹立不倒,则跟他坚持自我更新、数十年如一日保持学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据说每天都要坚持阅读四五万字的信息。这些都是值得每位企业家或创业者学习的重要特质,也即是我们常说的‘企业家精神’。作为2016年胡润富豪榜上位居汽车富豪榜首的家族企业掌舵人,作为一位缔造了营收破千亿、产业遍布世界、布局有二十余家上市公司的商业传奇,冠球老先生虽已仙去,其创造的物质和精神双重财富则必永存。”
浙江阿拉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宇青:“年少之时,对这位商业领袖就充满崇拜之情。在那个时代,他以一介草根,冲破藩篱,走向市场创业之巅。更难以想像的是,他居然跨过新世纪,基业长青,成为深耕本土、布局全球的典范。此生未睹偶像真容,驾鹤而去,深以为憾!”
财经作家吴晓波:“我和老鲁最后一次通电话,是去年下半年,那时候他刚从美国回来。昨天,突然在手机上收到他去世的噩耗,对我而言,真的太过意外。我曾问他,打算什么时候退休,而他告诉我: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再也接不到那通,突如其来的鲁冠球的电话。”
彭信之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德鲁克创新工坊
微信号 : Druckershuodedui
新浪博客、知乎、喜马拉雅:@彭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