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八月,董卓入洛阳,袁绍奔河北,此后,洛阳再也没有人,能阻止董卓行废立之事。九月,董卓召集百官,宣布废少帝刘辩,立刘协。群臣瑟瑟发抖,除了尚书卢植,没有人敢反对。考虑到卢植系出名门,有平黄巾之功,是顶级的儒学大师,就没有痛下杀手,退了一步,董卓将卢植免官处理,卢植逃亡上谷,过上了隐居生活。董卓将废立皇帝的方案丢给袁隗执行,袁隗也是暗暗叫苦,既不敢反对,又不想执行,同月,董卓威逼何太后发布废立诏书,将亲儿子刘辩废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卓复会群僚于崇德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
至高无上的太傅袁隗,亲手将玺绶从刘辩身上解下,拱手进献给刘协,然后扶刘辩下殿,一同跪地向刘协称臣。董卓大人站在高台之上,听着山呼海啸般的吾皇万岁,看着哭成一摊烂泥的何太后,以及匍匐着战战兢兢的百官。这一刻的九月,秋风萧瑟,董卓却如同沐浴在春风之中,高处不胜寒,为董卓抵御寒风的不是秋衣棉裤,而是空气中弥漫着的权力。随着废立皇帝的威望加持,这一刻董卓达到了权力巅峰。董卓趁热打铁,以何太后逼死灵帝的老妈董太后为罪名,将何后打入冷宫,两天后,何后被毒杀于宫中。董卓又将之前被乱军所杀的何苗,从地底下挖出来,砍为数段,进行了大型虐尸直播,
卓又发何苗棺,出其尸,支解节断,弃于道边,杀苗母舞阳君,弃尸于苑枳落中。
何家是之前的强权外戚,董卓将死的活的全部虐一个遍,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排除竞争对手,像何太后、舞阳君这种人,具有本身就是一个政治符号,活着就容易被人当成旗帜。二是拉拢关东士族,注意一个现象,董卓将何家所有人都批斗了一遍,甚至将凉透了的何苗挖出来碎尸万段,唯独没有否定生前亲士族何进。这释放的政治信号,其实就是董卓内心还是想和关东士族和谐共处的。董卓向何进一样示好关东士族,关东士族可不太想搭理他,暂时和董卓合作的士族,大多也是被迫营业。董卓自有基本盘,董卓的基本盘是凉州集团,这个时候有实力的士族再去投靠董卓,只能沦为外围,得到的利益还没有自立门户多。董卓无力东出,董卓直接控制的势力范围,唯有部分凉州、三辅、河洛地区。凉州还有独立的韩遂,三辅地区受羌乱影响,洛阳地区是京师,人口众多消耗大,长期需要关东输血。董卓所占据的地盘,如果没有关东资源的支持,短时间内是无力的,没有十年根本发育不起来。所以凉州军团虽强,但没有足够实力远征。这个原因现在还没有暴露出来,由于凉州军团常年穷困潦倒,进京以后军纪不好,手脚不干净,董卓又无法约束,严重的伤害了士族集团的利益。鉴于此,董卓和选择留在洛阳的士族集团,也是互相妥协的结果,大家各怀鬼胎,迁延观望。
表面上看,董卓将原来属于宦官的机要职位都分给士族,这是拉拢;而实际上,却也有将士族子弟扣押在宫里当成人质的意思,以确保宫外的大人们不耍滑头。大司马位在太尉之上,自从光武帝朝大司马吴汉死后,刘秀废大司马而设太尉,此后再也没有大司马这个称谓。现在,董卓为了自己当上太尉,遥尊远在幽州的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董卓自己担任太尉,兼任前将军。并以皇帝的名义,给自己加赐了行使皇帝权力的符节、仪仗队、虎贲卫士,同时加封郿侯。在行政层面,董卓以皇帝的名义任命杨彪为司空,黄琬为司徒。两人都是士族高门,杨彪出身弘农杨氏,黄琬出身江夏黄氏。董卓还是不自信,自信一点,就应该太尉、大将军、录尚书事、加九锡、郿王集于一身。董卓这才太尉、前将军、郿侯,按照权臣的配置,董卓这行头还是太寒酸了点。二是在行政口执政经验不够,董卓之前只当过广武县令,主要的任职还是在军中,让一个县令突然执掌一个大国,不自信是很正常的。所以,董卓知道自己治国理政不是个,甚至连流程搞不太熟,手下多是军人出身,拉拢官僚系统就变成了必须。紧接着,董卓又特意为陈蕃和窦武平反,将因党锢之祸被终生禁止做官的党人恢复政治权力。在董卓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下,却是也笼络到一批士人,或者真心,或者假意,此时的表面形势还算可以。十一月份,董卓又朝皇位挪动了一步,他以皇帝的名义封自己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东汉就没有相国这职位,都是董卓创新出来的,董卓不停的往上蹭,其实就是为篡位在疯狂的试探。此时的董卓,如同一个掌握着军权的萧何,军政一把抓,但是他这个政治一把手,说实话有点磕碜,因为从后续的表现来看,他就不是个政才。紧接着,董卓又一口气任用了荀爽、陈纪、韩融等人,这些都是颍川士族的大佬。荀爽是荀彧的叔叔,陈纪是陈群的爸爸,韩融则是韩王信的后代。董卓又外放了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这些都是当时关东士族中的代表人物,董卓几乎把中央和地方上的职位几乎都分给士族了。董卓的相国,只不过是挂名而已,实际上还是新瓶装旧酒,干事的,还是那批人,这时候的东汉政府,颇有点军政府的味道,本来到此为止,情况还算是一片大好,但是董卓出问题了。问题就出在军队上,董卓的军队将洛阳给洗劫一空了。。。
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剽虏资物,妻略妇女,不避贵贱。
这就是董卓的命门,凉州苦寒之地,山沟沟里拼杀出来的军队,战斗力毋庸置疑。但这种军队一旦入城,面对物质上的极度诱惑,花花世界迷人眼,洛阳是东汉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看着闪闪发光的金银财宝,涂脂抹粉的美妇人,士兵们如同从人间来到了天上,那经得住这个阵势,一下子就沦陷了。董卓的士兵又不是解放军,本身就是架构落后的封建军队,而士兵的本性又是刀头舔血,不怕死。凉州出来的军队,就更是饿狼,这样的军队,长期放在洛阳,就好像让狼守着肉,迟早要出事。这就是首都禁军要三辅地区良家子的原因,三辅地区相对富裕,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孩子,自然不会像凉州士兵那样迷失自我。由于东汉立国百余年,财富资源存量全部聚集在洛阳,董卓的凉州集团军,之所以听董卓的,那是怀揣着对入关的梦想。现在入关了,存量都在洛阳贵戚手上,没有增量,凉州将士想要吃饱喝足,想要金银财宝,士兵们看到利益不抢,那是不可能的。士兵们跟着你董卓卖命,不就是为了这些,难道是为了好玩?别说董卓阻止不了他们,就连耶稣也阻止不了他们的欲望,谁敢阻止,谁就要失败。董卓这时候的情况,之所以能够在洛阳立足,靠的还是凉州集团军支持,所以他不得不满足军人的愿望。如果董卓敢于遏制这些眼冒金星的士兵们,那只会出现一种情况士兵们会被能够满足他们愿望的人收买,将董卓反噬,取而代之,然后实现他们的诉求。而如果董卓纵容士兵们劫掠洛阳,那又会陷入另一种失败,士族人心不附,存量都在豪族贵戚士族家里。如果这样抢下去,是不会有士族真心支持董卓的,因为士族本身就是具有存量的阶级,他们担心被抢。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这就好像地主阶级不可能支持工农革命一样。董卓的凉州集团军把洛阳给劫掠了,就导致士族集团彻底看清了董卓的局限性,洛阳遭到劫掠后,董卓彻底失去了士族的支持。而董卓对于凉州军队的行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因为如果他不认,他就要失去权力基础。由于劫掠洛阳,从此以后,董卓再无控制崤山以东的希望了,董卓开始慢慢变得据关自保,开始破罐子破摔,甚至在郿县建了一个大坞堡,准备迎接失败的到来:
董卓筑坞于郿 ,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
由于凉州军事集团长期的贫瘠,洛阳贵戚大量的财富积累,两者在洛阳相撞,董卓没办法调和个矛盾。董卓遇到的问题,是每个组织都会遇到的,入城后如何保持组织本色不变质的问题,董卓解决不了,就只能被这个问题解决了。根据真香定律,打不过他们就加入他们,董卓最好的选择,就是被凉州军团裹挟着往前,在入城后的穷奢极欲中走向失败。
董卓的皇图霸业,不过是一场宿醉罢了,酒醒后便是无常索命,只留下满地狼藉。
:毛主席真是有远见啊!当年还没进北京的时候,他就反复要求党内学习李自成的教训。思想上纯净的部队真是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