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为何没能挽救大秦帝国灭亡的命运?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评论!

电视剧《大秦赋》的播出,使大秦帝国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诸子百家思想历来是为政治服务的,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法家思想就在秦国占据统治地位。

到了秦始皇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的出现,法家思想再次让秦国走入历史舞台。然而随着秦始皇的死和秦二世的继位,大秦帝国如流星一般划过历史天空,只存在了短短15年时间便灭亡,李斯也落得个满门抄斩的悲惨下场。

在秦国占据130多年的法家思想,最终也没有阻止大秦帝国灭亡的步伐,前后两个法家人物都没有善终,何也?

推行不彻底的法家思想,让大秦帝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商鞅变法之所以不够彻底,因为触及到秦国王公贵族的利益。在先秦时期,没有完善的用人制度,商鞅变法提出论功行赏,实际上打破了人的等级观念。任用官职不论血统和出身,只凭对国家的贡献。这一提议得到了广大平民认可,却引起了皇室和贵族反对。

商鞅变法的结果,把皇权凌驾于制度之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商鞅变法也由“依法”治国变成了“以法”治国。这套制度的致命缺点是君王必须贤明才有效,然而幸运的是,秦孝公以后的几任国君,一直有个“统一梦”,到了嬴政时期,统一条件已经成熟,李斯进入大秦历史舞台,更是加快了统一步伐。

法家思想关键在于法为至上、立心为公。秦始皇虽是明智的君主,但个人意志强大,不相信自然规律,也不相信任何人,甚至想永生,在东巡路上,发病而亡时,继位的太子都没有来得及立。

时年已过六旬的李斯,作为大秦的托孤重臣,因个人利益与赵高一起立胡亥为皇帝,后来赵高专权,终于斩杀了李斯及其族人。大秦帝国的命运也开启了衰落之旅。

“强军政治”是大秦帝国灭亡的罪魁祸首     

对于大秦的灭亡,历史说法莫衷一是。有人说是秦二世的无能和赵高的专权,也有人说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当然,这些都是导火索,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曾经消灭了六国的秦帝国军队,战力是何等强大,怎么可能被一次农民军起义所摧毁。

让历史回到秦国时期,当时的秦国占据西北,北御匈奴入侵,东边被六国挡在了函谷关以西的贫瘠之地,六国却在中原大地的沃土上,肆意享乐,常为利益相互开战。

此时的秦国,为求生存,逐渐形成了三大军团。西南军团、章邯军团、蒙恬军团。镇压大泽乡起义的就是西南军团,在西北与匈奴作战的是蒙恬军团。保卫咸阳的是章邯军团。

强军政治的缺陷在秦二世即位后,就暴露了出来。秦二世的继位颇受争议,在强军政治的秦帝国内部,一直分歧不断。

西南军团平定秦胜吴广起义后,一直驻扎在南越(今浙江一带),刘邦项羽起兵时,该军团割据观望秦国内政的变化。而蒙恬军团(公子扶苏就在此军团)因对胡亥继位不满,保卫咸阳都城的只有章邯军团。

而章邯军团恰恰是战斗力最弱,也是组建历史最短的一直军团。这也难怪刘邦以如此弱的战斗力,竟能攻入咸阳了。

大秦统一只建立了帝国框架,却没有一套完善的治国方略      

秦国原来的制度是“狼人训练计划”,对于如何治理,如何推行文化、举荐人才等方面是短板。之前的秦国靠的是国君坚强意志推行国家制度,统一六国后,急需一套全面的治理制度。

彼时法家思想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是为巩固法家地位。在人才举荐方面,更是废除分封思想,论军功行赏。六国统一后,战争少了许多,还有大批的六国旧部贵族待封,但秦国始终没有为这些人才找到出路。

另一方面,秦国实行郡县制,需要大批人才。这些人才除了有军功的以外,仍然沿袭了门客制度。

在《大秦赋》中,秦国出现官员空缺,一般从门客中举荐。大秦相国李斯就曾是吕不韦的门客。科举制出现以前,古代用人方式一直是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门客制度直接导致了秦国与六国贵族对秦帝国的不满。

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作为历史的存在,法家思想成就了秦王朝,但推行不彻底的法家思想最终把大秦帝国送进了历史坟墓。

(0)

相关推荐

  • 横扫六合的秦国,为何二世而亡? |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张禄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8900字 阅读需要23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一统天下后二世而亡的秦帝国,千百 ...

  • 秦末赵佗为何不敢出兵?他有能力和项羽、刘邦争夺天下吗?

                     赵佗原本是秦朝将领,后来眼看秦朝要被攻灭,赵佗便选择割据岭南,建南越国,自立为帝.不过赵佗手上也有不少兵力,为什么他没有护秦,或者与项羽.刘邦争夺天下呢?只能说秦朝被 ...

  • 孔子不入秦,秦国反倒统一六国,孔子去过的六国为何会败?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崩坏.群雄逐鹿天下,诸子百家在这样的环境下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论学术.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一些诸子百家中的前辈们的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纷纷推出了救世的妙招,这才有了当年春秋战国时期的& ...

  • 吕不韦对法家的反抗

    最近在追剧<大秦赋>,已经看到了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完成,一向沉稳的吕不韦,兴奋得有所失态,但是一个细节颇具玩味. 这部书耗费了8年时间,承载了吕不韦极大的期待.在场的文武百 ...

  • 秦朝为何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终于完成了秦国历代国君的梦想,在功成名就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给自己换一个名号,天下都一统了,在当大王似乎有点寒酸了,于是就召集手下群臣,让他们帮着给自己起 ...

  • 秦国灭亡时,百万虎狼之师去哪了?始皇帝的这步棋走的太急了

    秦朝军队横扫六国,所到之处,攻城拔寨犹如喝凉水一般,拥有百万甲士,蒙恬.王翦等超一流帅才.按理说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不应该在二世就灭亡了,就算是六国复辟捣乱,也不应该几年就把老秦家的百万甲士给全部消 ...

  • 聊聊名将廉颇的人生

    文 / 子玉 人的命运很大程度上都是被时代左右的. 秦人志在天下,曾经不可一世的齐国和楚国在秦国的持续打压下已经气喘吁吁一副苟延残喘的样子. 秦国庙堂瞅瞅身边的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留下的精锐之师还 ...

  • 秦用百年统一六国,为何很快就灭亡了?主要是秦始皇的四大失误

    秦的统一,是孝公以来兼并扩张的结果,前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时间.因此,秦始皇继承先辈大业,对统一有充分的准备,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极大成功,但如何巩固和建设这样一个空前广阔的国家,他却缺乏思想和政策上的准备. ...

  • 秦朝末年,如果岭南几十万秦军北上救援,能不能挽救大秦帝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扫平六国,一统天下,自称"始皇帝".但是,已经拥有七国江山的秦始皇,依然没有满足,不停地巡视天下,寻找新的目标. 征服南方大国楚国之后,秦始皇的目光便投向了 ...

  • 秦王子婴:大秦帝国灭亡的黑锅真的不能让他来背

    文 / 子玉 幸福的帝王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帝王各有各的不幸.秦王子婴就是不幸中的那一个,因为曾经雄极一时的大秦帝国正是在他的手里走向终结. 毫无疑问,子婴是亡国之君,但大秦帝国的轰然倒塌真的该由他买单 ...

  • 他是最后的秦王,但大秦帝国灭亡的锅真的不能让他来背

    文 / 子玉 幸福的帝王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帝王各有各的不幸.秦王赢子婴就是不幸中的那一个,因为曾经雄极一时的大秦帝国正是在他的手里走向终结. 毫无疑问,子婴是亡国之君,但大秦帝国的轰然倒塌真的该由他来 ...

  • 大秦帝国灭亡的偶然性其实远大于必然性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当中,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统一的王朝当中,秦朝毫无疑问是最短命的,自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到206年灭亡,不过区区15年,覆灭如此之快,让后世人读史书时不免将信将疑,或大跌眼镜. 按照 ...

  • 原来有这么多问题存在,大秦帝国灭亡是必然的

    征伐之剑出鞘,世界留下伤痕:野心征服越多,收获敌人更多:这是宿命的恶意,亦或是登顶的阶梯:欲望的烈火熊熊灼烧,升腾与坠落纷纷众生:历史是一曲长歌,逝去灵魂构成音符:天地间,何人无形之手来拨动染血的时空 ...

  • 若扶苏没有自尽,他能不能挽救大秦王朝?

    公子扶苏扶苏,出生时间不详,死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的嫡长子,二世胡亥的哥哥,姓赢,名扶苏.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朝少有的拥有长远的政治眼光的人才,可惜英年早逝. 公子扶苏扶苏,作为始皇帝的长子 ...

  • 大秦最后的名将章邯,其表现不亚于项羽,为何没能挽大秦于将倾?

    按照<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巨鹿之战王离于正月投降后,面对齐燕赵诸侯军和项羽楚军的南北夹击,章邯仍然在棘原坚守至六月方才与项羽会盟,并在会盟后被尊为雍王(项羽还只是楚上将军). 虽然司 ...

  • 扶苏不死大秦不亡?即使扶苏再生,也挽救不了大秦帝国

    秦国的灭亡是必然的,因为统一时间短,律法严酷,六国贵族势力没有根本上解决,隐患没有排除.始皇帝虽然每步棋都是为千秋大业计,但并没有解决当下存在的矛盾.以蒙恬.赵佗为首的秦国军队都在戍卫边疆,秦国内部防 ...

  • 他们没能挽救大清命运、却改变了日本

    昨天的文章被消失了,原来骂保安也是不可以的,今天顺便聊聊历史吧. 满清在1840年的战争中惨败后,一批精英迅速做出了反应,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四洲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