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善举》:善举的力量
每一个善举都会让这个世界变好一点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个故事讲述一位插班生玛雅的经历。我们可以从图画人物的表情、动作中,感受到玛雅的紧张、不自信的信息。在这样内心挣扎的状态下,玛雅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友善,可同学一次又一次地用眼神、用动作、用嘲笑、起外号等方式,拒绝玛雅的主动示好。玛雅最后没有再主动示好了,而是选择独自玩耍。在这里,故事也出现了转折。
第二天,同学们发现玛雅的座位空着,在今天的课堂上,艾伯特老师带我们讨论关于善良的主题内容,她用一碗水和一粒石子的实验,让孩子们明白了善良的力量,并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善举。在这样的引导方式下,克洛伊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做法是不友善的,并期待玛雅回来,他用自己的微笑去回应玛雅。可是,玛雅再也不会回来了。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没有经历过被冷落、被嘲笑、被无视的时候呢?现在静下来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感受吗?生气、害怕、沮丧、愤怒、不知所措、孤独,身体跟着脸红、紧张、发抖、站立不安,这样的感觉让你的内心一定很挣扎吧。这么无助的自己,如果忽然出现一个人能给予你支持,相信一个小小的微笑、或者一个支持的眼神,都有可能影响一辈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可是,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经常会无意关注到一些校园暴力、欺凌、虐童等推送的文章,导致我们紧张到只要自己娃娃不在身边,就会开始担心娃娃有没有被欺负,有没有被孤立等各种情况。在学校,班级里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大人眼中“调皮捣蛋”的孩子。当遇到自己孩子的“不小心”受欺负时,一部分家长的做法是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事情公众于世,拉一帮家长和自己统一战线,一起“对付”这个“熊孩子”以及他的家庭。
这样做,真的妥当吗?还有没有别的方式来解决呢?
有一次,女儿遇到班上调皮的男生把她的彩笔拿去丢掉厕所里。她回来给我讲了事情的过程,并表达出自己很生气的情绪,还自言自语说:“我明天要找他赔,如果他不赔,我要找他爸妈给我赔。”我看着她说:“你觉得这样可以解决问题吗?”(关于这个娃娃的家庭教育之前和女儿聊过一些,父母接到别人的“告状”后,就会感受到压力,情绪不平静,开始质问自己的孩子,并逼迫孩子去道歉,就认为事情圆满解决了。可这么做的后果是,孩子的道歉并不真诚,而且认为正是因为别人的告状,才会导致自己被骂,后面他会找机会继续报复告他状的孩子)。
在第二天放学回来的时候,她又告诉我:“妈妈,你说过好的行为是可以影响他人,你说我和他交个朋友,我的好习惯是不是他也可以学到了,这样他就不会再给别人制造麻烦了”。那一刻,我被孩子的善意感动了,祈祷这份善意可以一直坚持下去,这样的坚持,将会带给更多人力量。
在未来的世界里,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算真的好,因为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希望我们大人的关注点不单是被欺凌、被孤立的事情上,让我们像艾伯特老师一样,用我们的语言、行动或其他方式,赋予孩子善良的能量,鼓励孩子散发他们自己的光芒,去照亮他周围的世界。
文/娜 编/阿流
书语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