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大家能否谈一谈“五行”的由来?
五行是什么?它又是怎么由来的?解放前有过讨论,梁启超、吕思勉、顾颉刚、钱穆、刘节、童书业都发表过大作,但没有毕其功于一役。解放后,学术界仍然意见纷纷,主要观点有:
五行是五种物质、原素。《辞源》给下的定义是:“五行、水火木金土,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原素。”《辞海》中的答案是:“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上述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这种观点强调了五行的哲学含义,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
五行是五材。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常识:先秦部分》有《先秦的五行指的什么》一文明确:“五行也叫五材”,并引用《国语》“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加以阐 述。
五行是五大事物属性。刘其福在《五行本义新解》中指出:“金木水火土五行根本不是指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元素、一种物质实体,而是指从事物中抽象、概括、归类出来的五大事物属性。”该文列举《洪范》《黄帝内经》等书,说明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多种事物的属性,以此解释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创立了东方的特殊理论体系,表明古代中国哲学已经建立了描摹宇宙辩证运动的哲学模式。
五行的意思是“有用”和“部”“类”。殷绍基在《关于洪范五行说》中指出:“这个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既与生产密切相关,又为先民生活日用之资,由是,对于先民来说,有用便成为这些物质的基本属性。另一个含义是‘部’。部,类也,指的就是‘部类’‘类别’的意思,天地浩渺,万物纷陈,客观世界是非常丰富多样的。但是,客观世界虽然复杂多样,其生生灭灭的道理则是相同的或近似的。这样,我们的先民也许把宇宙万事万物,归纳综合为五类。于是执五行以驭万物,避繁就简,于理自易明辩。”
五行是人们的生活生产资料。詹剑峰在《洪范里的五行是构成万有的五种基本元素吗》,认为“五行就是世所行用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丝毫没有蒙上一层宗教的迷雾,也绝对不是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概括为由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元素。”
诚然,金木水火土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最基本的资料和必需品。但是,作为五行学说的金木水火土,它已经被抽象化。广泛的自然现象和无限多样性的物资,被高度概括为五行,已经不再 是简单的五种生活用品。当然,把五行称为构成宇宙的元素,这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化学元素是有区别的。《中国哲学史稿》对五行元素论进行了分析:
元素论的特点是从物质的总体中分析出物质的形和质的单一性。古代元素论一般还不能从化学性质上认识它的单一性。五行说把水火木金土看成是构成万物的元素,从物质的化学性质说,这些东西都不单,都不能真正算作元素。但从物质的形体上说,这些东西都具有单一性,能够比较清楚地划分出来。
五行是五种元素,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思想方法和模式,是一种朴素的哲学体系。用现代科学的观点看,它还是个系统观念。
所谓系统,即相互作用要素的综合体。五行具有整体原则,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总和。五行不等于金木水火土的简单相加,它是按一定规律联系,各元素有机结合的整体。金木水火土之间相生相克,互相依存,互相作用。萧萐父等主编的《中国哲学史》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元素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关系。但要获得对这些关系的初步认识,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并付出代价。如鲧的治水,由于不掌握水土之性,采取以土陻水的办法而失败了。到禹改陻为导的方法,这种对五行中水木土等各种物质性能关系的认识,给后人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那么,五行是怎样产生和由来的呢?
关于五行的由来,学者们普遍认为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关,是先民长期实践的结果。如庞朴在《五行思想三题》中讲道:“五行从它一产生起,就是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卜辞中谈到五方风雨,显然是农事上的祈求后来逐渐累积上去的五材、五色、五味、五音、五帝、五神等等,也应该看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先民之所以尚土,是因为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绝对重要的地位。
冯契在《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一书中也认为:“除了和水土关系十分密切的农牧业之外,殷周之际也有了酿酒、缫丝、绩麻以及练铜和制作铜器的生产技术。这说明人们已经广泛利用水火木金土等物质材料于生产,并对它们的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时产生原始的五行说也决非偶然”。有些学者认为对五行的由来还应作具体分析,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1.五行从经验中来
詹剑峰在《洪范里的五行是构成万有的五种基本元素吗》逐条分析了“涧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得出结论:“五行作五味,显然是中国古代人民从经验得来的朴素之谈。”
2.五行从治水中产生
萧萐父等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根据《洪范》中箕子对周武王的一段文字:“我闻在昔,鲧陻洪水, 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推测说:“于鲧用堵塞的办法治水,违反了五行的性能,所以失败;禹改用疏导办法,获得成功。从夏王朝到殷末的箕子,都非常重视鲧、禹治水平土的生产斗争经验,所以箕子专门讲了这段治水历史,并把五行列为治国的第一条根本大法,这说明原始的五行思想是开始产生于伟大的治水斗争”。这是从实践出理论的角度论述五行。
3.五行的产生与八卦有关
九所院校编的《中国哲学史稿》将五行与八卦对照,阐明五行怎样吸收八卦内容:不列地,而列土,避免了混淆。八卦中的水、火,形体比较单一,很象元素,所以被列入五行。特别是五行里有金,标志着五行说出现在金属产生以后,并对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重要影响。八卦说含有天地生成万物的观念,五行说把它吸收过来发展成为元素生成万物的观念。这些足以证明,五行说是由八卦说演变而来的。
4.五行的产生与术数有关
冯契在《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说:“大约在殷周之际,原始的阴阳说和五行说就从术数中诞生了。这是同当时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状况相联系的。”术数是什么?该书又讲:“所谓术数,据《汉书·艺文志》所说,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无非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异以及运用ト筮、占梦、看相和相地形等方法,来预测人事的吉凶、祸福”。对这种观点,著名历史专家杨向奎提出异议,他认为洪范的五行说还是质朴的阶段,没有术数的意味在内。
5.五行与六府有关
詹剑峰在《洪范里的五行是构成万有的五种基本元素吗》引用《左传 ·文公七年》“《夏书》曰: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认为“《夏书》谓之六府,而洪范谓之五行,实质是一样,因为土产谷,土谷相连,故举水火金木土而兼及谷,谓之六府,这是五行说最早的提法。”何新在《诸神的起源》也说:“《洪范》的五行说,实际乃是春秋时颇为流行的六府说的一个变种。土爰稼稼,作甘土,本身不甜,甜者,以其生谷粮也。土是第五种元素,谷(称穑)是第六种元素。”
6.五行是反迷信的产物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指出:“(阴阳五行)在它初发生的时候,我们应当说它是反迷信的,更近于科学的,在神权思想动摇的时代,学者不满足于万物为神所造的那种陈腐的观念,故尔有无神论出现,有太乙、阴阳等新的观念产生。对这种新的观念犹嫌其笼统,还要更分析入微,还要更具体化一点,于是便有这原始原子说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出现,万物的构成求之于这些实质的五个大原素,这思想应该算是一大进步。”
总之,提起五行文化,是神秘而又神奇的,有时受褒有时受贬,是讨论的热点,也是没有结论的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