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儿丨刘凤海:追根溯源“十八团”
民国初年,政局动荡,群雄割据,土匪四起。在这种情况下,陵县滋镇仓上村兴起一个保境安民的“十八团”。
“十八团”初建于1920年,因是由十八个村组成,以村为团,因此得名。在抗击匪祸、救民于水火之中方面,它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
仓上村,分前仓后仓,总称仓上村。村里有个财主,名叫王明阁。他有不少土地,雇了五六个扛活的。扛活的人白天种地,晚上就是看家护院的保镖。
王明阁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王芝玉不仅有点文化,为人慷慨豪爽,很讲义气。
刘鸭子村与仓上村是邻村,村里有个叫郭仁山的,是王芝玉他母亲的干儿。他为人争强好盛,会武功,富有正义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同时枪头子还很准。
王芝玉本来好结交,再加上干兄弟这道关系,便与郭仁山亲如兄弟。郭仁山基本上常年吃住在王家。
这天,王芝玉和郭仁山花了八十块大洋买了两把匣枪来,说是土匪正闹得凶,防备土匪。
王明阁是个过日子的土财主,一听说此事就火了,说:“有五六个护院的,土匪怎么会敢来抢劫?”他骂天蹶地,疯闹不止。骂得王芝玉站不住脚,赌气说:“闹吧。土匪真来了我也不管!”
二儿子王如玉和儿媳妇们全都劝说老头子,可是老头子就是不依不饶地闹。后来还是芝玉他娘把事情压下的。老太太说老头子:“你闹啥?钱不是白扔了吗?不愿意要,把这两把‘盒子炮’全都退回去,把钱要回来不就完了吗?”
王芝玉和郭仁山见老头子如此心疼钱,只好准备第二天把枪退回去,把钱要回来,息事宁人。
可巧,当天夜里竟真的来了十几个土匪抢劫。深夜时分,有一土匪翻墙而过,从高高的院墙上,拽着绳子溜进了大院,悄悄地开了大门,土匪们蜂拥而进……
王家大院四角都设有土楼子。此时王芝玉和郭仁山正在土楼子上商量着,明天找什么理由把枪退回去,忽听大门吱扭一声闷响。二人警觉地从床上爬起来,往大门口一看:大吃一惊,有十几个黑影闯进院来。郭仁山不由惊道:“不好,土匪!土匪进院了……”
土匪们一进院子,冲着老头子那屋就是两枪。接着喊话:“王明阁,你听着:我们知道你手底下不薄,我们是奉白爷指令前来借点钱花!你一家人全都放明白点,不然就杀你鸡犬不留!”
郭仁山年轻气盛,甩手就是一枪,一个土匪应声倒下了,随后他又冲着黑影子打了两枪。接着王芝玉也冲着土匪们一连开了好几枪。土匪们万万没料到,这土财主家竟然还有枪。领头的匪首一见自己人己中枪受伤,知道王家己有防备。向土匪们喊了声:“不好,赶快撤!”
土匪们趁夜色,用马驮着一个死的,架着一个受伤的,一瘸一拐地逃走了。
次日早晨,王家大门口不仅留下几洼血迹,还舍下一匹半死不活的马。
血的事实教训了老头子,王明阁从此再也不提枪的事了。
王芝玉和郭仁山两人明白,虽躲过一劫,可是也闯下了大祸,土匪们绝不会善甘罢休,他们一定会卷土重来报复。可是面对着无法无天的土匪,只凭着几个人的力量太单薄,早晚要吃大亏。于是,王芝玉和郭仁山再也不用担心老头子闹了,又买了几把快枪。俩人决心组织民团,共同武装起来抗击土匪。
两人很有人缘,一呼百应,村民们纷纷来团入伙。仓上和刘鸭子两村首先成立了民团。他们的旗号是:保家护村,抗击土匪!
“仓上村王芝玉家被‘砸窑’了,差一点被灭门……”这消息很快传就传开了。人们一听说仓上和刘鸭子村都成立了民团,都知道土匪们见财起意,杀人如魔。人人谈匪色变,都感到自危。好多村民都纷纷找到王芝玉和郭仁山,要求入伙。
经过与各村首事商议,大家决定,每村为一团,附近各村全都联合起来。因开始共有十八个村联合在一起,故名“十八团”。
这十八个村是:仓上、糜镇、高庄、盛庄、三洄河、赵家屯、张刀家、刘鸭子、盐场、大辛、许庄、郭庄、杨圣洪村、马庄、韩庄、乔庄、上奄、张庙。
大家推举王兆和王洪皓为正副团长,因为两人都干过行伍,都是走过京闯过卫见过世面的人,王芝玉也被任命为副团长。团部设在仓上王芝玉家的一处闲院里,有马队和大刀队,还雇了教师爷。
村里有事时,小事由团部派人处理。如遇匪祸,十八个村一齐前去支援;大村以击鼓为号,小村以敲锣为号,闻风而动,全力以赴,共同消除匪患。
(已载2月24日《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