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针状焦技术瓶颈及突破
沥青基碳材料
本文来源:石墨邦
精彩文章现在开始
摘 要: 由于国产针状焦研发及生产历史较短,在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方面与进口针状焦还有一定差异。通过对比 生产工艺、产品理化指标等方面,深入剖析并总结了国产针状焦的技术瓶颈、突破方向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针状焦具有结晶度高,热膨胀系数小,取向性 好,导电、导热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行 业电炉炼钢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特种炭素制品等 领域。近 2 年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锂电负极材料市场明显增长,大量生产商开始采 用针状焦来制备负极材料,因其具有成本低、克容量较高、综合性能稳定等优势,受到负极材料生产商青睐,用量逐年攀升。
针状焦按原料不同可划分为油系针状焦和煤系针状焦。油系针状焦目前采用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煤系针状焦采用高温煤焦油制备的软沥青为原料。油系针状焦的生产历史更悠久,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首先掌握了油系针状焦的生产技术。中国石化研究院( 石科院) 先后完成了石油系针状焦实验室试验、小型和中型试验,建立了相应的测试方法等,进行了工业生产试验,1985年7月通过石化总公司鉴定。1995年11月,锦州石化公司2万 t /a 针状焦生产装置投产, 结束了我国针状焦不能连续生产的历史。
煤系针状焦以日本为代表,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煤系针状焦正式实现工业化生产。1986 年鞍山热能研究院顺利完成煤系针状焦中间试验,1989年初该试验通过鉴定。鞍山沿海化工公司采用中冶焦耐专利技术,于1994年6月产能2万t /a 的煤系针状焦建成,1998年投产,开启了我国煤系、 油系针状焦市场共存的时代。
两类针状焦虽然在原料和工艺上存在差异,但用途基本相同。同级别产品在超高功率电极、锂电负极材料的应用上也是大同小异,在锂电负极上的应用主要受商家使用偏好的影响。
1 针状焦生产工艺现状
针状焦生产工艺介绍见表 1。从工艺介绍可以看出,无论油系还是煤系针状焦,采用的工艺过程相同。除原料预处理工艺方法存在差别,其余2个工艺过程方法基本通用,见表 2。
2 国内外针状焦实物对比分析
国内外针状焦理化指标对比见表 3。因为各家 制备大规格超高石墨电极的压型配方不同,因此对粒度具体要求也不同。从表3可以看出,除个别国产针状焦质量较差,大部分厂家产品质量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与进口针状焦产品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在稳定性上更是相差甚远。
3 国产针状焦技术瓶颈讨论分析
( 1) 优质稳定的原料难求( 低喹啉煤沥青、低硫催化裂化油浆) ,即使个别针状焦企业自己生产原料,也对其理解、研究、监控不足。
( 2) 国产针状焦整体进步很快,但个别企业仍未掌握核心技术,对关键指标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晰。
( 3) 对下游石墨电极及锂电负极工艺了解少, 产品在下游应用情况得不到正确及时的反馈。
( 4) 高端技术人才稀缺,重视和培养人才力度 不够。抢占高端产品市场能力不足,大规格石墨电极接头焦和本体焦生产技术还未突破。
( 5) 相对国外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企业未权衡好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的关系。
( 6) 不能稳定增加产品收率,势必加大成本负担。
( 7) 下游对新投产的针状焦企业产品评测周期较长,阻碍技术改进速度。
4 针状焦技术突破要点
( 1) 减少上下游技术封锁,加强紧密合作,企业应对自己使用的原料及产品应用有充分了解。
( 2) 生产优质针状焦之前,应先选好优质稳定的原料,杜绝为降低成本频繁更换原料。
( 3) 狠抓精细化管理。科研和生产相辅相成, 攻破核心技术。
( 4) 重视人才培养,减少人才流失。
( 5) 加大测量设备和运转设备方面投资。
5 针状焦市场未来发展分析
( 1) 国产针状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能释放速度惊人,但在未来产能过剩的时代,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只有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企业才能赢得客户,占领市场。
( 2) 产能的倍增与原料市场供应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生产成本会持续递增。
( 3) 环保压力将有增无减,中国的电炉钢发展是必然趋势,新增电炉数量也在稳步增长,电炉吨位为70 t、90 t、100 t、120 t,因此,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仍是电极市场主流,国产针状焦可抓住机遇,实现对进口接头焦产品的替代。
( 4) 为了促进高端锂电负极材料的稳步发展, 降低生产成本,负极材料厂家应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开发定制高容量的特种微观结构焦炭,减少与石墨电极企业争量的局面。
来源:燃料与化工 作者:蔡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