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真谛是什么?其实就“俩字”!

有一点让我非常吃惊,网络上大多数书法爱好者关心的竟不是如何学习提高书法水平,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书法是什么?尤其在书法教育普及不足,书坛怪相丛生的当代。满街充斥着“丑书”“江湖体”“老干体”“杂耍式”“表演派”等诸多书法流派时,好像弄清“书法的真谛是什么”就变得尤为重要。

书法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为何这个问题比怎样提高书法水平更令人关注?我还着实认真想了一下。思考的过程中,我回到了自己初学练字的时候,好像对于书法的本质问题的探索,也占了大多数精力,相反练字和理论的时间偏少。或许当下书法爱好者也是如此,他们更在乎书法的本质与方向。如果没有一个有准确的本质,有价值的方向,那方法和努力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毕竟根不稳,枝叶也会长偏。那些年苦心思索了好久,几乎翻遍历代名家书论著述,遍观两千年来千家法帖,其中努力虽称不上披星戴月,起码可达到日日看,日日思。我之方向为:在古人的学书历程中找到规律,在古人的法帖中找到他们的共同追求。这个过程从开始到稍有些成果,能解自己疑惑,大概用了三四年。才明白什么是书法,练字为了什么。其中的思想,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王国维所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或如画家常理论中常说的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个阶段虽然表述不同,但是境界相通。放在书法上,则就有另一种解释:第一个阶段,入。所谓“入”,是学习书法时先找一家学习,待笔法基础稳定后,思想上可了解到此家的“法”的特点,以及能达到背帖创作的结果,此为“入”。所谓“先精而后博”,是书法的基本要求。见过学书的多数人都耐不住追求“精”的寂寞,想要一步登天,过早的就去想那二三十年之后才有的“融合出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亦难免,在追求书法“真谛”的过程中,看过名家书论,虽未必能懂,也能看到其中矛盾。对一个初学者来说,以低水平看高水平矛盾,实在是“自杀”举动,因为初学者往往思想“狭隘”,并不“通透”,所以对那些矛盾不能正确理解,故而会打乱自己对书法的认知。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起心底想不通,何为对,何为错。换句话说,王羲之告诉你先迈左脚,颜真卿告诉你先迈右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这并不矛盾,可水平限制之下就会产生矛盾思想,在矛盾之余,就已经“邯郸学步”,忘记如何走路了。这在我所见过的大多数初学者身上,非常常见,我自身曾是严重患者。不过这个“杂”的阶段为我带来了一些好处,我了解了几乎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一二流名家的书风作品,对我后来总结“法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这一些都建立在已经忘记邯郸学步,知道如何走路的基础上。依旧避免不了的求“精”的寂寞过程。

第二个阶段,博。这个阶段需要在“精”的基础上进行,了解一家之笔法,才能窥透诸家之笔法的变化、异同、规律。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们看到的名家书法,看到的不再如第一阶段,只识字形,而是在笔墨之下看到的是法度的规律变化,是在山水物象之上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学一个人的字,再也不用去摹字形,只要弄清笔法,就可学个模样。这种能力就是能在众多的“形”中,找到“形而上”的规律,这是第二阶段。第三个阶段,融。便也不用多说,融百家为一炉,出新而已。看似说的简单,实则非常困难。如何融百家?如何取舍?这其实并不是人能教的,而是靠自己去“悟”,这种悟建立在人的学识修养和性格上。所谓字如其人,乃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能融百家出新的人,无论是一些江湖大师,还是真正的书法高手,都避免不了一个问题,就是有自己的一套处理结字的规律。只不过江湖大师的规律是自造的自由体,散漫无度。而高手是集古成家,传承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其高低,必然不要争论。有识者能察,历史也会自作淘汰。艺术不是战争,而是深入灵魂的沟通,所以需要能触及到灵魂层面的交流者,并非一人一言“我从小就学汉字,谁还看不懂写字?”能解释的了的。

上述总结了这么多,算不算书法的真谛呢?说实话,还真不算。即便思想到了第三个阶段,成为了“书法家”,也没有能触碰到书法的真谛。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人到第二阶段成熟后,就能体会到何为“书法的真谛”。能到第三阶段,只能算书法家。当然在古代来说,这还算不上书法家,只能算“善书者”,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学字的人少了,标准低了,自然就涨行情了。书法之最后一阶段“天人合一”。如第三阶段算“字如其人”,那么第四阶段,也就是一流名家的阶段,就已经到了“天人合一”。把“如人”一般的字,再结合与自然,最后呈现出来的,才是最高阶段。所谓“通汇之际,人书俱老”。很多人不懂,为何学几年就能写的不错的字,非要到将老死时才能算“通汇”呢?话是没办法解释的,因为因与人的追求不同,标准也高低有分。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不分三六九等,却也分三六九等。物质与思想,着实是两个概念。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在书法中则可表示为“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语出唐张怀瓘书论。所谓“万殊”,指的就是世间万物,诸多矛盾。而裁成“一相”(去声),指的就是用一种物象表达出来,也就是笔墨,换句话说就是“点”“线”“面”的高度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书法技法创造出想象中广阔自由的天地。这话就相对专业了,且不说书法爱好者难懂,即便书法接触不错的一些人也很难理解到这个层面,因为理解到这个层面,书法就已经不会走歪路了,也不会是爱好者的水平,而是“专业”。所谓专业并不是一个硬性规定,而是在书法这个领域里,确实有一个分水岭,思想和眼界跨过去了,字就不可能不专业。如思想和眼界够不到,不要说学三五十年,即便学上百年,依旧是门外汉。这是一个相当残酷的事实,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别人评价“不行”的原因。都以为自己很懂,实则差得远;其实等到自己真的懂的时候,才是开始认为自己啥都不会的时候。“指责他人,与在乎它人指责,都是不自信的表现”天人合一,最后看到自然,那期初也要师法自然。如怀素“夜闻嘉江水而草书益进”,又如“观夏云多奇峰,常师之”。又如黄庭坚“坐见江山,作草书似得江山之助”。所以清人翁方纲所云“世间无物非草书”,没有一个东西是草书借鉴不了的。当然这一切,都要感谢一个人——王羲之。能把天人合一做到最好的,就是王羲之。王羲之随卫夫人学书,卫夫人带王羲之游览名山大川,广见天地物象,最后才有的王羲之天人合一。最早用物象描述书法,甚至可以追溯到李斯小篆的“鹰望鹏逝”,这种师法自然的书法学习道路,王羲之绝不是第一个走的,在他之前有很多大家都到了这个地步。后世之所以把王羲之称为书圣,是因为他是天人合一的第一人,而非第一个走这条路的人。王羲之对书法的贡献,是拓展了书法的疆域,把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书法家还在追求不得的境界,给又拔高了一度。用现代话来说,王羲之以一己之力拔高了这个行业的整体水平。

王羲之能悟到书法的真谛,也经历了跟大多数人一样的经历。什么是书法的真谛,首先是学自然,最后就是表现自然。王羲之之所以成为书圣,就是因为其变化如龙,不见首尾,没有规律,却极其自然。绝对不是今人去千百遍的套一个作品能体会到的水平。这种水平,首先是要精熟法度,其次一定要有心胸。如果心里不豁达,那笔下的变化自然也就“畏畏缩缩”。这种心态上的豁达,恰好就是王羲之具备的。“坦腹东床”,说的就是王羲之的故事。太尉郗鉴为女儿选女婿,于是来到了但是的大家族王氏。听说王氏子弟各个才貌双全,于是带着管家来到王氏家族。王世子弟听说太尉来选亲,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出门迎见,最后数来数去,少了一人没来。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他还在东墙床上露着肚脐眼而卧,对太尉选亲一事,一点也不上心。这事儿传到太尉耳朵里,太尉深以为奇,于是就想见见这位与众不同的小伙儿。事后也都知道了,太尉很欣赏自然豁达不做作的王羲之,把貌美如花的小闺女儿嫁给了他。再有后来的兰亭集序,晚年辞官,无一不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这种不畏世俗所动的人,才能体会到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的状态,就是其手上千变万化变化的心法,把没有规矩而不打破规矩,这就是“心无界,行无疆”。这种自然心态需要追求自由的人才能体会。只有心中追求自由,得到自由,人才能过的自然,活的自然。人一自然,笔下就自然,笔下自然,就能与万物这种自然的状态融合,便生出万物之形状。这就是书法的“真谛”绕了一圈,书法的真谛又回到了人身上。但是这个“人”已经不是第三阶段的人,而是天人合一的人。天道运行本就自由,是人自己拘束自己,自己累自己,所以才不自由。但魏晋时一个好时期,圣贤众多,皆向往自由,所以魏晋时期的诗文、书画,都到了一定高度。即便是普通的氏族阶层的人的书画水平,都有一股风流之气,这是时代原因。而后代对书法的真谛的追求,可以一个个数,只要是一流大家,无一不是这样。他们有规矩,但是在规矩能达到自然之状态,之所以自然,全是在追求自由之境界。只要历史上排的上号的历代大家,无一不如此。有些人的字看似拘谨,但是他笔下灵活自由。所以看字,不要看形就判断一个人自由与否,这是非常浅显的。王羲之有如此高的创造力,每篇书法风格都少有差异,全是因为其心态无拘无束,深处在自由的时代。自由是自在的前提,如何运笔自在?先得心自由啊。其实说到最后,书法的真谛还是要归结到人“性”上。能融百家,只能说明有性格,但不能说有性情。真正的性情,才是书法的根本。无论是悲愤,高兴,阴郁,只要是真的在心中无所顾忌的表现出来的,能无拘无束的表现在心中的,才是自由的。所谓的自由,并不是猪撒欢一样哪都乱跑。而是在心态上达到一种“嘭”的一种爆发的状态,不用收敛,不用压抑,不为世俗所动,这才是自由。大概如“走自己路,让别人说去吧”

这一点,好像跟很多书法爱好者一上来就写狂草的心态差不多。很多人一上来就想写狂草,连一个正经的楷书字都写不好,就要耍草书,美其名曰真性情。他们说的有道理吗?我认为绝对有道理,那绝对是书法的真谛,真性情,真自由。可是有什么用呢?即便再有性情,心态再自由,写出来的也不是“书法”,没有“法”,就是“散漫”,而非“自由”。这两点是不一样的,散漫看似自由,其实也很拘束,他不代表自由。只有在规矩中,能逾越规矩的,才是真自由。举个不太恰当的简单例子,切格瓦拉偷电动车,但是有法律管束着,所以被抓住就会蹲号子。但是如果哪天他的地位能使得他偷东西能不受法律管控了,他才是真自由,想偷几个电瓶车偷几个电瓶车,开连锁店都没人管。这叫自由。什么叫散漫呢?就是人家切格瓦拉偷的是电瓶车,而有人只是偷了上边一个螺丝,便开始洋洋自得说自己不受法律管控。这是非常不“愚”的行为,不是不受法律管控,而是没人愿意跟一个螺丝计较。所以散漫和自由,是有本质区别。书法中的真性情真自由,也是需要从1、2、3、4阶段迈过来的,只有这样才能逾越规矩。如果一开始就想着书法不用学习就可以逾越规矩,那必定是那个想偷螺丝的人。跟一个小姑娘讨论关于“自由”的问题,我说我很自由,我想去哪就去哪。这小妮子说不对,真正的自由源于自律。其实我特别想反驳她,但是确实找不出理由,因为她说的对,这跟我对书法的理解如出一辙。如果我反驳她,我就是反驳自己。虽然我不想承认我不自由,我也确实哪里都可以去,想玩多久玩多久。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果不自律,只顾着玩,不顾着挣钱,迟早有一天要饿死在路上。说了这么多,对于书法的真谛,估计大家也能有所理解。文章比较长,其实这是一道哲学题,不是一道书法题。哲学是引导人变聪明的科目,他可以帮助一个人提高思想境界。当我了解书法的最高境界,了解书法的真谛的时候。我自然不会对其他行业的公认第一第二指手画脚,即便我觉得他们的作品跟“粑粑”一样。我更愿意相信,是因为我不了解那个行业。所谓一通则百通,在某一领域的思想达到一定高度,自然会其余领域的理解就会更快,也会更准确。书法的“真谛”,何尝与人与社会的发展不一样呢?都是在追求自由,而其中又有规矩约束着。其实任何领域,到最高的层面,应该都是一样的。书圣的思想境界一定不会比画圣高多少,同样,诗圣的思想境界也不会比书圣高多少。他们之间的差距,只是领域而已。文章有些长,只是想从细致讲清书法的真谛是怎么来的,这个思想的过程是怎样变化的。我并不想把这种文章写得特别晦涩,非常愿意从自身的理解来写,毕竟很多人缺的并不是结果,而是思考过程。如能有思考过程借鉴,对自身学习提高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所谓的古代名家书论,也不过是他们的思考过程罢了。还有,不接受反驳。不是我的不虚心,不是我水平高,而是这个境界就是这样确立的,想反驳去反驳古人,不要反驳我。我不是大师,心胸不用装的那么宽广。还有,可能我损人的能力要比写字更强,我怕反击的时候伤着别人。如果真想反驳,可以拿出自己的一套哲学观来反驳,这种有水平有见解的反对意见我极为欢迎,毕竟我自己也能提高。

(0)

相关推荐

  • 海良说丨书法,是最真实自然的心灵表达

    书家创作的心路历程,是通过书写的方式,在不同时期的自然的即时表现,有一种书写自我的历史感,像是人生的积累,抓住了生活中有意义的每一个情趣,触机而动,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书写的流美,因时势不同而瞬息万变 ...

  • 学二王,你才有窥视书法真谛的机会!学会点...

    学二王,你才有窥视书法真谛的机会! 学会点二王的皮毛,或者皮毛都没有学会!也是,学会了皮毛也不会自以为了不起了. 奉劝书法人,如果学习二王,一定要深入学习,深入再深入地学习,那样,你才能知道一些书法的 ...

  • 研究 | 魏晋玄学视域下的书法表现与书学特征

    魏晋六朝时期,在政治混乱的同时,思想文化得到有利的发展.由于思想文化上的宽容政策不仅使文士群体的精神观念得到了解放,人性得以自由,儒道佛各家的学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且玄学的产生和发展也得益于此, ...

  • 书法的真谛是什么?其实就'俩字”!

    有一点让我非常吃惊,网络上大多数书法爱好者关心的竟不是如何学习提高书法水平,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书法是什么? 尤其在书法教育普及不足,书坛怪相丛生的当代.满街充斥着"丑书"&qu ...

  • 书法的真谛是什么?其实就'俩字”

    有一点让我非常吃惊,网络上大多数书法爱好者关心的竟不是如何学习提高书法水平,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书法是什么? 尤其在书法教育普及不足,书坛怪相丛生的当代.满街充斥着"丑书"&qu ...

  • 书法的真谛是什么?其实就“俩字

    大图模式 有一点让我非常吃惊,网络上大多数书法爱好者关心的竟不是如何学习提高书法水平,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书法是什么?尤其在书法教育普及不足,书坛怪相丛生的当代.满街充斥着"丑书" ...

  • 书法的真谛是什么?其实就两个字

    丹青砚遇2019-06-22 06:20:11 有一点让我非常吃惊,网络上大多数书法爱好者关心的竟不是如何学习提高书法水平,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书法是什么? 尤其在书法教育普及不足,书坛怪相丛生的当 ...

  • 由唐入晋是学书法的真谛

    晋朝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颠峰期,艺术成就相当高,这是因为晋朝人离汉魏不远,有大量流传下来的墨迹可供他们临摹学习,师承上又是家族亲友间相传,如韦诞将书法传授给卫觊,卫觊传给卫恒和卫夫人,卫恒和卫夫人传给 ...

  • 书法的真谛是什么?

    有一点让我非常吃惊,网络上大多数书法爱好者关心的竟不是如何学习提高书法水平,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书法是什么? 尤其在书法教育普及不足,书坛怪相丛生的当代.满街充斥着"丑书"&qu ...

  • 大衣哥朱之文动情写书法,五个大字能错俩,一幅字也能卖到20万

    形容古代文人,一说就是"舞文弄墨"."琴棋书画",听起来自然是十分的高雅.而近日草根歌手大衣哥,居然也成了弄潮高手,竟然写起了书法大字,据说一个字能卖到&quo ...

  • 欧阳询“字体结构法”三十六条,绝对是书法入门真谛!

    欧阳询的书法熔汉隶和晋楷的特点,又参合了魏碑,博采众家之长.其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稍长.分间布白,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 欧阳询曾留下"字体结构法"三十六条, ...

  • 绝对的书法入门真谛!记住欧阳询的字体结构法,不愁写不好字!

    欧阳询的书法熔汉隶和晋楷的特点,又参合了魏碑,博采众家之长.其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稍长.分间布白,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 欧阳询曾留下"字体结构法"三十六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