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一个智慧,救了唐朝李靖一命,如今还有学习价值!

谈及韩信,大家都知道他是超级军事天才,但对韩信的其他方面,就只能说“呵呵”了。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韩信在很多方面也有大智慧,比如自救!更为重要的是,韩信这一自救的智慧,还让大唐多了一个军神,如今却鲜为人知!

韩信本是项羽手下的一个“参谋”,但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都不采纳,于是韩信就投奔了刘邦。韩信是一匹千里马,但无人赏识依旧没用。在刘邦手下,韩信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这时,韩信遭遇了人生第一场生死危机,即:同事犯法,韩信遭到连坐,按律要被斩首!史书记载,当时已经斩杀了13人,下一个就是韩信,就在这一刻,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由此,史书记载:“滕公(夏侯婴)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所以夏侯婴就放了韩信,并且与之交谈,后来将韩信隆重推荐给了刘邦。让人无语的是,刘邦没发现韩信多么不凡,只封了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比原先的官职稍微进了一步,油水也多了一些。

在生死之间,韩信说的这一句话,“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究竟有什么了不起呢?其实,这一句话有大智慧。不客气的说,普通人还真看不出这一句话的厉害之处。

第一,按照这一句话的逻辑,一旦杀了韩信,那么说明刘邦虽然有夺天下之志,但却不珍惜“壮士”,以后自然会有损刘邦的名声,“壮士”就不愿来投了。战国时代,君择臣,臣也择君,刘邦对手下不好,一旦宣传出去,自然就吸引不了人才。因此,自然就不能杀韩信。

第二,夏侯婴为什么会觉得韩信话语不同凡响?其实很简单,庸俗之人,肯定是求饶,韩信能说出这一句话,明显逻辑清晰有条理,而且有针对性,肯定不是平凡之人。别说战国时代,几乎没什么读书人了,即便今天,生死之间能说出这样话的人,也不多见。

让人想不到的是,韩信这一自救的智慧,却在800年后,再一次焕发青春,而且还让大唐多了一个军神。

西元617年,李渊准备造反,李靖发现之后,准备南下扬州密告隋炀帝杨广。然而,李靖却被李渊抓住,因为痛恨李靖的告密行径,所以就准备将李靖斩首。

就在生死之间,即将临刑被斩时,李靖喊了一句话:“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由此,李渊就放了李靖,不放的话,李渊就可能背负坏名声。

然而,对比一下韩信和李靖的这两句话,能看到一个事实,即:高度一致。因此,这就让人不免恶意的猜测,李靖这是“偷师”韩信。如果李靖不这么说,就可能死掉了,自然就没有后来的大唐军神卫国公,所以说韩信救了唐朝李靖一命,

当然,韩信和李靖这么一说,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自身的确有才华之外,还和监斩之人胸怀有关。如果换一个人,或许韩信李靖喊破喉咙也没人理会。

今天,如果小老板要辞退你,你对小老板说:“老板你开公司,不欲赚大钱、做大事吗?如今为何开除精英呢?”估计小老板都不鸟你。

奇怪的是,如果是大老板的话,你越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越是义正言辞的这么说,效果可能越好,大老板为了凝聚队伍人心,反而不会辞退你,甚至可能重用你。因为如此而辞退你的代价太大,容易留下不重视人才的坏名声。因此,韩信这一智慧,如今还有使用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