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上海地区“阳光玫瑰”花果管理及配套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上海地区“阳光玫瑰”花果管理及配套栽培技术

_房鹏霞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沪农科推字(2018)第4-1号)

'阳光玫瑰’是日本农研机构以'安芸津21号×白南’杂交育成的欧美杂交种品种,自2009年开始引入我国多地种植 。其果穗中等偏大,圆锥形,穗质量600~750 g;果粒椭圆形,着生紧密,大小整齐,粒质量12 g左右;果皮绿色至黄绿色,不易剥离,可食用;果肉厚且硬脆,口感细腻,无涩味,味道清甜,有浓郁的玫瑰香味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8%以上。成熟后挂果期长,可在树上挂果45 d左右;耐贮运,不落粒,不裂果 。近年来'阳光玫瑰’以其抗病性强、适应性强、坐果好,且果实品质优良等特点 ,深受种植户的欢迎,并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

目前,上海地区'阳光玫瑰’的种植面积已扩增到300 hm 2 以上,且连年递增。此外,'阳光玫瑰’的市场价格最高可达200元/千克,从而跻身高端果品行列。但随着该品种的爆红及炒作,使得扩种面积急速增大,因缺乏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果品质量和产量参差不齐。几年间,价格出现两极分化,不少地区售价急剧跳水,跌至10元/千克。为此,急需探索出适宜上海地区的栽培技术。为此,在对'阳光玫瑰’成龄树年周期综合管理的基础上,确定花果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及合理的叶、果与品质提高的对应关系,形成一套生产上易于掌握和推广的技术规程,辐射至更多的葡萄生产者,以提升葡萄品质,推动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1 苗木定植与种植密度

因上海地区地下水位偏高,苗木定植宜采用“垅式种植,半稀植栽培”。可分为避雨栽培、促成单膜栽培和促成双膜栽培3种模式。棚架为GLP 6425型连栋大棚,跨度6 m、肩高2.5 m、顶高4 m,三跨为一组。天沟两边通条卷膜天窗,侧窗为蜗轮蜗杆卷膜结构式开窗,覆盖0.08 mm PEP利得膜。株行距2.5 m×6~7 m,每667 m 2 种植36株,可采用平棚架双主蔓分组整形。

上海市葡萄研究所葡萄园内陆势较高,有灌溉条件,周围无污染源,土壤pH7.2~7.3,有机质含量2%~3%。建园时配套围沟、腰沟和毛沟排水系统。于2010年引进以'贝达’为砧木的'阳光玫瑰’嫁接苗,2012年开始结果。目前均为成龄树,生长势一致。

2 物候期

不同栽培条件下,'阳光玫瑰’物候期会有所差异,据此来调节果品的上市时间,拉长供货期。通过调查可见(表1),三种栽培模式的成熟期从7月中旬至9月上旬,跨度接近2个月,加上'阳光玫瑰’葡萄较长的挂树期,因此上海地区鲜果市场供应期在3个月以上。

3 花果管理

3.1 留果标准

基于浆果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以及适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阳光玫瑰’葡萄以每667 m 2 留800~1200穗、单穗质量600 g左右为宜。如果穗质量过大,则要达到的目标糖度时间就会加长而使采收期大幅推迟,果实也易患生理障碍。表2为马陆葡萄'阳光玫瑰’果实等级标准。

3.2 花穗整形

针对'阳光玫瑰’葡萄花果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分别采用留穗尖4、5、6 cm三种方式进行整穗处理,成熟期穗质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如表3。由表3可知,穗尖保留越长,其穗质量越大,而果粒偏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而穗尖保留越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高。因此,'阳光玫瑰’最适宜的留穗尖长度为4 cm。

表1 '阳光玫瑰’不同栽培条件下的物候期表现 月/日

表2 马陆'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等级标准

表3 不同留穗尖长度对'阳光玫瑰’果实品质的影响

表4 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保果处理后对'阳光玫瑰’果实品质的影响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关于上海地区'阳光玫瑰’葡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本研究所在前期做过很多试验与调查。因为'阳光玫瑰’在中国的栽培时间较短,受地理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影响,该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栽培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及时间也不相同。针对'阳光玫瑰’坐果和膨大两个环节,本所在借鉴多方经验的基础上,对坐果期做了4组处理(表4),膨大期均采用赤霉素(GA 3 )25 mg/L 处理。结果表明,促早栽培条件下,因保果处理是在盛花之后进行,此时气温相对不高,单纯只加GA 3 后,不利于坐果,成熟期粒质量与可溶性固形物较其他处理组明显偏小;而随着氯吡脲(CPPU)浓度的增加,成熟期果实品质综合性状下降。因此,落花后1~3 d内用25 mg/L GA 3 +2 mg/LCPPU进行保果处理;落花后13~15 d内用25 mg/L GA 3 进行果实膨大处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提高,果品质量最佳。

3.4 穗粒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变,对葡萄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生产者不能过度追求产量而忽视了品质,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留粒数,若留粒数过少,则果穗整体形状不美观;若留粒数过大,则糖度达标所花时间过长,导致采收时间大大延迟,因此寻找最适宜的穗粒数是生产精品'阳光玫瑰’葡萄的重要手段。由表5可知,随着留粒数的增加,粒质量相对降低,果粒纵、横径也在减小。此外,留粒数越多,穗质量越大,越不利于销售;留粒数越少,穗形越小,影响美观。因此,'阳光玫瑰’葡萄适宜的穗粒数是50粒左右。

表5 不同留粒数对葡萄相关指标的影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病虫害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视采收后和次年春季的清园工作。重视培养健壮树势,合理负载,提高树体抗病性,尽量少用药物防治病虫害。上海地区设施大棚内'阳光玫瑰’主要病害为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等,主要虫害为绿盲蝽、浮尘子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如下。

4.1.1 物理防治

应结合使用“四诱一网”等生态栽培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在棚内悬挂黄板、性诱剂、糖醋液,安装杀虫灯,在幼果期用防虫网替换防鸟网,不仅可以诱杀害虫还可驱鸟,降低危害。采收后及时清园以清除病原株,冬季结合修剪,春季复剪去掉枯枝残桩,刮净树皮,清扫落叶等,以降低翌年害虫基数,初春用石硫合剂渣子涂抹树干,人工捕杀虎天牛,均可防治虫害的发生。

4.1.2 化学防治

重视植物源、矿物源和微生物农药的使用,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一年中用药次数不超过8次,尤其注意葡萄采收前两周内决不能用药。具体用药时间见表6。

表6 上海地区'阳光玫瑰’病虫害防治措施

此外,'阳光玫瑰’对日光十分敏感,果实容易发生日灼,因此要控制新梢与果穗数量来保持架面与大棚内的良好通风透光条件。同时在棚内悬挂温湿度测量仪,通过开关通风口来调控温湿度,防治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4.2 土、肥、水管理

4.2.1 土壤管理

实行土壤耕作改良,春季清耕,松土锄草2~3次,提高促成棚地温;夏季生草或在行间种植蚕豆等豆科植物充当绿肥以补充土壤氮肥,并辅助性使用菜籽饼、骨粉、蚯蚓肥等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利用粉碎的稻麦、油菜秸秆、冬季修剪的葡萄枝条在梅雨结束前实行根域覆盖,较传统地布更环保,不仅可以保水,降低土壤温度,防止土壤板结,而且可以保护根系,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冬季实行深翻土壤,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改善周年管理中施肥等操作引起的土壤板结情况。通过栽培管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达到2%~3%。

4.2.2 肥料管理

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化肥使用,增加生物源或矿物源肥料。氮肥以5~10 kg/667m 2 为宜,适当提高磷肥、钾肥的施用量,以10~20 kg/667m 2 为宜。一般有秋施基施和夏施化肥两种形式。

基施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一般在葡萄采收后,即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施用,10月下旬结束。施肥量根据土壤状况和树势强弱而定,一般每667 m 2 用量2~3 t,施基肥后需及时灌水。

追施以化肥为主,配合用生物源或矿物源肥料,如蚯蚓肥、腐殖酸肥等。一般前期以高氮水溶肥为主,后期以高钾水溶肥为主,在萌芽期追施尿素或蚯蚓肥;在新梢生长期可用蚕豆、毛豆等充当绿肥补充土壤氮肥;在花后幼果膨大初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或豆饼粉,在果实软化期追施硫酸钾肥,具体用量根据树势和土壤肥料酌情施用。

4.2.3 水分管理

'阳光玫瑰’成龄树的水分管理与其他品种没有差异,随着标准化的推进及水肥一体化的使用,设施栽培多采用定量浇水,一般在高温季节和早春抗旱调节空气温湿度时,每隔3~5 d浇一次小水。如高温天气和倒春寒天气,在早春萌芽期、生长季节追肥后及幼果膨大期各浇一次中水。在基肥使用结束后、冬季葡萄进入休眠期前、春季葡萄休眠结束后各浇一次大水。

设施葡萄栽培有两个控水期:一是葡萄开花期,为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故花期不浇水和少浇水;二是果实成熟期少浇水,天气干旱高温时视品种和树势不同,掌握小水勤浇的原则。

专栏
阳光玫瑰种植技术(视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