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界的一桩公案

现在中年人是学习太极拳的主力。年轻人嘛,好玩的东西太多,光英雄联盟还忙不过来呢,混在中老年队伍里多没劲啊!

不过,现在大部分人认定,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因为这个才像“拳”。
而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杨式太极拳,在中国,几乎已经沦落到老年人活动手脚的境地了。倒是在欧美,大概因为董英杰父子、郑曼青前辈的推广,太极拳的主流基本还是这两家传播的杨式太极拳,不过一个叫郑子太极拳,一个叫董氏太极拳。

左:董英杰前辈    右:郑曼青前辈

而在网络世界里,太极拳练习者,大致上分成两派:
一派练习陈式太极拳,当然,这一派也分成不同支流,所谓的新架、老架、大架、小架、实用等等等等,这是现在社会的太极拳主流。
另一派,主要是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太极拳,这一派如果不是早期杨式太极拳留下的余温,基本是彻底边缘化了。说是余温,是因为练习杨式太极拳的基本以老年人为主,特别是在各大公园、广场上。
有意思的是,练习杨吴太极拳的人,主要是这两伙人(武孙太极拳,练习人数太少,基本找不到同类,所以称为“伙”有点扯虎皮的感觉),在网络上,最喜欢叫嚣陈式太极拳不是太极拳。
这两伙人,一部分人认为,杨家传的太极拳学自陈家,但太极拳不是陈家家传,陈家家传的是一种叫炮捶的拳,太极拳是一个叫张三丰的道人七传八传传到陈家沟陈家的。
还有一部分人更直接,认为杨家第一代杨露禅,是学自道家,跟陈家沟陈家没什么关系。不过,杨家自己倒是承认第一代祖师杨露禅,在陈家沟,跟一个叫陈长兴的人,前后学了十八年。只是,杨家拜的祖师爷是张三丰。
而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基本认定杨式太极拳第一代祖师杨露禅的太极拳就是学自陈家沟,学的就是现在的陈式太极拳。后来杨露禅到北京传拳,为了适应王公贵族的市场,把拳改了,改成了健身操。所以,陈家沟的当代人,毫不客气地在陈家沟写下斗大的几个字:太极拳发源地。这个做法,自然引得杨吴两伙人不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有一点大家都认同,就是杨露禅学成功夫,回河北永年,再然后去北京传拳,那时候,杨露禅一直称自己的拳是“绵拳”、“长拳”,长拳的“长”不是指手臂伸得长,而是指拳架套路绵绵不绝,犹如长江大海。

那“太极拳”三个字哪里来的呢?书面证据是武式太极拳第一代祖师武禹襄提供的,他把一份叫做《太极拳论》的文章,传给了他的外甥李亦畬宗师(武式太极拳第二代),武禹襄、李亦畬舅甥俩都是读书人,喜欢做笔记,写下了不少太极拳练习心得体会。

外甥李亦畬,还把这些心得体会做了一个合订本,包括署名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舅舅武禹襄的《打手要言》、以及李亦畬自己写的《太极拳小序》、《五字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等等,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

这个合订本,李亦畬宗师称为《太极拳谱》,在1881年的时候出版了一次——宗师自己手抄的,给了武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郝为真。这个《太极拳谱》一共出版了三本,传给了不同的人,太极拳史上,把这三本心得体会合订本,称为:老三本。在老三本里,我们看到了最早出现的完整的“太极拳”三个字。

最早的“太极拳”三个字出自老三本,不会有什么异议。那陈式太极拳练习者跟杨吴太极拳练习者吵的是什么呢?

吵的是:谁练的才是太极拳!

有意思的是,杨式太极拳第一代祖师杨露禅,虽说在陈家沟前后学了十八年,但他传下来的太极拳,跟陈家沟练的太极拳差异很大,不光动作明显不同,连练习的原则都有差异。这让现代很多太极拳练习者产生疑惑:都叫太极拳,为什么差异那么大?

其实这个疑惑不光现代人有,在民国时期,有一位名人就提出过,这位名人叫向恺然。这个名字挺陌生的吧?他的笔名就响亮很多:平江不肖生,上世纪20年代的武侠小说家,称得上那个时代的武侠作家首座。


广告:在李亦畬宗师传下来的《太极拳谱》中,有一篇宗师自己的文章《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清晰讲解了太极拳练习的步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