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
山西 卫文英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天,我出生于自家的土炕上,那时候没有钟表。父亲听到我“哇哇”的哭声时,抬头望了望天,拿起笔在本子上记下:“长子出生于1968年7月14日,农历戊申年6月19,太阳升起一杆高时。”多年后,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太阳升起一杆高应该是辰时7点到9点之间。正是从那天那个时辰开始,我在父母的关爱下,像早晨冉冉升起的太阳一样开始成长。
当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拉扯到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开始对我启蒙教育。他们都是高小毕业,同一所学校的三好生,互有好感,毕业后托媒人一说,便组成了家庭。父亲能写会画,多才多艺,毕业后被县教育局招聘为民办教员到外村教学。可惜的是,家庭出身富农的父亲在文革期间被辞退了,只好回村里务农。父亲不甘寂寞,也没有心灰意冷,他和母亲相信时代总会发生变化,知识也会改变富农家庭孩子的命运。
对我的学前教育在两个场合展开,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方式。为了方便照看我,爸爸主动向队里申请了掏大粪的活。这活又累又脏,每家的茅坑快满时都要及时掏干净,运送到地头的粪池里。运粪车就是个小平车,车筐上用铁丝绑紧三根木棒,棒两端订着长长的铁钉,可以挂六只装粪便的瓦罐。父亲在车的左前方给我固定了个座位,垫上母亲缝制的小棉褥子。父亲拉着送粪车的路上,要么教我唱儿歌,要么给我讲故事,什么“小白兔吃青菜,两只耳朵竖起来,蹦蹦跳跳真可爱”啊,什么精卫填海啦、愚公移山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呀……我懵懵懂懂地听着,咿咿呀呀地学着。苦中有乐,粪便散发的味道似乎也变淡了。另外一个场合就是在家里。父母把夹着他们结婚照相框后面的三合板取下来,用黑漆刷了刷做成小黑板,教我在上面写阿拉伯数字、拼音字母及“毛主席万岁”等汉字。他们不厌其烦地教,我饶有兴趣地学,一间小小的屋子里时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为父亲兄弟几家共住的四合院增添了浓浓的书香味。
六岁时,爸爸带着我去学校办理入学手续。老师嫌我家成分不好不情愿收,父亲一听急了,说:“我娃会写毛主席万岁”。老师不信,就递给我一支粉笔,让我在黑板上写。当我工工整整写出“毛主席万岁”五个字的时候,众人都惊呆了,老师立刻高兴地把我收下,并当做了班里的“金字招牌”。每当有人来学校时,他就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在自带的小黑板上写“毛主席万岁”,来人便都夸赞他教得好。
小学的知识完全在父母掌握的范围内,每到晚上,收工后的父亲或母亲就会辅导我作业。遇到难题,他们不会直接给出答案,总是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地,把我从头脑一片空白,沿着逐渐清晰的小路引进芳香四溢的百花园,在恍然大悟的快乐中摘取知识的果实。一盏橘黄色的油灯,把他们慈爱的面容投影到墙上,简陋的小屋里充满了温馨。靠着上课认真听讲,在家里父母认真辅导,我的成绩总排在全班前三名。最终在11岁那年,名列前茅地考入全县的重点初中——鲁因初中。
鲁因初中离家十余里,我是全校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男生。那时候没有学生灶,每周回家一次,返校时要背够六天的干粮,三四十个馍和一罐头瓶咸菜。父亲在家时是父亲,父亲不在家时是母亲,基本上每周都要徒步送我,他们背着沉重的干粮,拎着沉重的书包,和儿子一路走,一路聊,叮嘱我要刻苦学习、注意身体,还总讲些有趣的故事。走了三个秋冬春夏,我考上了夏县高中,父母便凑钱给我买了辆自行车。初中和高中的知识,父母就辅导不了啦,上自习也在学校,主要靠自己问老师、刻苦钻研。这六年,父母每周会从紧张的家庭经济中挤出五毛钱,让我买些辅导书、课外书、文学名著,开阔开阔思维和视野。那时候每本书也就几毛钱、最多一块钱,一个月下来我都会买两三本,同学们挺羡慕,自己也很开心。我喜欢摘抄好文章和句子,周末回家或假期里就请父亲在摘抄本上配画。爸爸会根据内容不同,用钢笔勾勒出山峰、溪水、飞鸟、蝴蝶、竹子、牡丹等,活灵活现,煞是精美,一下子便让静止的文字生动起来。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爸妈比我更高兴。虽然那时家里还不宽裕,却把亲戚朋友邀来安排了三桌酒席,给我置了两套新衣服,请本村一个木匠做了个桐木行李箱。爸爸在箱上画了高山、青松和雄鹰,仔仔细细油了两遍漆,告诉我知识积累要有大山的厚重,做人要有青松的品格,将来到社会上才能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在送我去太原的列车上,有乘客问我们去哪里,父亲得意地说送孩子上大学,还掏出录取通知书让大家看。在校呆了一天,父亲转遍了角角落落,直叹校园真大,能顶我们整个村。他给班主任反复交代说:“文英年龄小,没出过远门,费心老师多照顾。”年轻漂亮的女班主任笑呵呵地说:“大叔,把孩子交给学校您就放心吧,我们会管好的。”要返回家了,爸爸给我留下200块钱。他挤上去火车站的10路公交车,透过窗户不停地向我挥手:“回去吧,文英,专心学习,别想家,把自己照顾好!”我眼泪不由自主地簌簌往下落,跟着公交小跑了一阵,也不断地向爸爸挥手,我看到父亲的眼睛也湿润了。以后每周我都会收到父母写的信,字里行间嘘寒问暖,叮咛与期盼交织,朴实无华的语言流淌着浓浓的爱。每月我都会收到一张200元的邮局汇款单,这笔钱或许不多,但在当时的农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知道父母是如何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流多少汗水从土里刨出来的呀?
我姊妹三个,家里负担重。为了供养我们上学,爸爸总是想方设法把家里的经济搞上去。为此,他到运城盐池拉过盐,大冬天的,寒风凛冽,一天要拉数吨,异常艰苦,手脚冻得红肿起疮,满脸晒得乌黑,布满皲裂的伤口。一次,他从家里骑自行车往盐池去,或许是走得急没休息好,竟眼前发黑连人带车摔倒在路边,不知过了多久,才被人发现送到医院,抢救了一天一夜方脱离危险。为此,爸爸利用手艺到方圆几十个村给要结婚的人家油漆家具,早出晚归,有时候就睡在主人家里,这活没多大利,就靠日积月累赚些钱。为此,爸爸骑自行车带着筐篓到各村收废铁,然后卖到公社废品收购站挣点差价,后来政策允许了,就在家里开了个收购点,等收满有几十吨后,就联系装车送到河南一家乡镇企业炼钢厂。
父亲在外奔波的时候,家里的一切活都扛在了母亲瘦弱的肩头。她自小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关节炎,不能干重活、常湿水,可上地、跳水、磨面、拉土样样都干,更别说养鸡、喂猪、洗衣、做饭、纳鞋的活了,一双勤劳的手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把孩子们的衣服洗涤、缝补得干净体面。因为过度劳累、经常湿水,母亲的病情日渐加重,慢慢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走上一小会就喘得厉害,曾经三次紧急住院;十根手指也已严重变形,扭曲得不成样子,那是给予了子女春风般温暖抚育我们长大、而自身变得苍老的藤蔓啊。
父母不仅在学习上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在做人方面也毫不含糊。我二年级时逃过一次学,被老师告到家里,老师走后,父亲气得一巴掌拍在我脸上:“娃呀,咱家成分不好,你五叔当时都不能考大学,你能进学校多好啊,一定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不要让我和你妈失望。”小学五年级时,老师给我们讲扇子的功能时,说了句顺口溜:“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后冬。”回到家我便把这话写在扇子上,父母发现后一顿教训:“你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老师同学都不能借用一下吗?做人可不能太自私了!”还有一次去割草,为了偷懒耍滑,我用几根树枝插在柳筐的上半部形成了一个浅筐底,割了少半筐却好像满筐似的。回到家原本直接倒进猪圈不让父母发现,没想到妈妈正好从屋里走出来,把筐从我手里接过去。真是弄巧成拙、自欺欺人。妈妈在给猪喂草时秘密顿时露馅,她很生气:“孩子呀,你啥时候变得不老实了?你要记住,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下次不能再这样了。”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大型国企上班,通过自身努力,入了党,提了干,父母就常给我念叨:“你能入党提干,凭以前咱家那个富农成分根本都不敢想,这是全家的光荣啊。你一定要干干净净做人,不能有任何贪念之心和出格的行为,否则就是毁了自己和家庭,丢不起那人呐。”严父慈母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待是一种精神上的关爱和恩情!
不管是在外求学,还是在异地工作,每每想起自己从呱呱落地、健康成长到接受教育、成家立业,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倾注了父亲母亲多少默默地付出和温暖的心血啊。父母已是耄耋老人,我也迈入知天命之年,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父母的关爱和恩情永远牢记在心,汲取曾经的教训,校准人生的轨迹,不断塑造踏实、正直、诚信、善良的品格,珍惜机遇,不负时光,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卫文英,男,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JS0117),《东方散文》杂志签约作家,《中国诗》签约诗人,在《山西文学》《星星》《青春诗歌》《雪莲》《东方散文》《中国诗》《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国散文网》《山西晚报》等报刊网发表作品若干,收入有关书籍,多次获奖,著有诗集《心是圆,情是π》。
附:【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田光兰
制作:卫文英
1、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2、由于征文来稿很多,微刊由每周一、三、五出刊暂时调整为每周一、二、三、四、五,大赛结束恢复为每周一、三、五出刊。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