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的学校》杨永

简介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至退休。闲暇时喜欢诗歌创作。

连队的学校

油画

文革的记忆风雨如磐

学校停课时我还是少年

石中和一小的老师下放落难

校长梅凤莲上吊自杀惨绝人寰

父母下放142团是1969年

盐碱滩上贫穷偏远的2营8连

父母放羊天天奔波早出晚归

我和2个妹妹没有学上在家赋闲

有一天我们兄妹到羊圈游玩

突然看到石中林俊老师忙碌在马圈

林俊是石中的青年俊杰浓眉大眼

戴一副眼镜儒雅冷俊风度翩翩

林俊老师在石中被戴高帽子批判

反动学术权威下放边远

做一个马夫他也是又红又专

勤劳操心把马儿喂的强壮彪悍

那时候8连马圈牛圈羊圈连成一片

林俊老师见我们来热情又伤感

他在宿舍烧了一大锅牛奶

第一次喝牛奶真是无比香甜

林俊老师亲切和蔼与我们交谈

他说你们失学流浪虚度华年

自学也是获取知识的来源

唯有学识可以把命运改变

他把自己的笔记给我们传看

娟秀娇巧的小字记录满满

我们虽然不懂得高深的数学

林老师的钻研毅力让人感叹

林老师送我一本《普希金诗选》

让我在诗歌的海洋里起锚扬帆

大妹妹的美术和小妹妹的数学

都曾经得到过林老师的指点

可叹当时昏庸误国的8连指导员

把学识渊博的林俊放到马圈

后来林俊调到三营中学教书

一定有伯乐独具识珠的慧眼

文革后期百废待兴秩序重建

林俊老师调回到石河子师范

校址就是我们上学的石河子一小

自杀的梅校长后来也给予平反

连队的学校我也曾亲身体验

一排教室一个操场简陋贫寒

教室窗户上钉着透明塑料纸

土操场上学生跑步尘埃漫卷

连队的学校依据各连条件

有条件的木制桌凳大气美观

没条件的课桌是土坯垒水泥板

学生自带凳子坐在土台子前

油画

8连小学是上海小两口统管

董校长有知识分子的优雅风范

他们家和我们家住一排房子

他的夫人美丽高挑比范冰冰亮眼

9连小学是宋新科的姐夫姐姐统管

他的姐姐娴雅文静端庄温婉

每一次宋姐姐从9连走向8连

我看到路边排碱渠里沉鱼落雁

7连小学是冯校长和刘光霞统管

刘光霞是我的老同学好学钻研

我们下到7连后成立了民兵连

小学操场变成青年练兵的战线

条件差的连队学校略胜羊圈

黑洞洞的窗户冷风吹进冬寒

没有煤炭取暖老师让学生自带

玉米芯柴禾棍烧得教室烟气熏天

小学生的手背长冻疮惨不忍看

老师讲课让学生跺脚搓手取暖

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一个自制教鞭

教好教坏全凭老师的敬业和经验

连队学生还要参加社会实践

农活太多要让学校参与分担

捡杂草拾麦穗掰玉米拾棉花

小小年纪就开始品尝大田艰难

142团有幸重用下放高知和上海青年

有胆有识的团领导打破政治局限

培育出疆二代笃学慎思刻苦钻研

安集海的学子在改革开放中大放光焰

70年代后期142团教育走向完善

一大批高中生担任小学教师打开局面

高中老师不是右派就是反动权威

为疆二代的治学树立了崇高典范

7连战友王爱芳回忆当年

考上老师后自学高中课程极尽艰难

凌晨即起至夜半挑灯阅卷

多少年青教师像她一样卧薪尝胆

她们自己做饭生活简单

土豆汤里搅上半碗玉米面

放一点猪油搁一点盐

一人一大碗就是一顿饭

她们带学生大爱如山

和蔼亲切给学生带来温暖

连队职工每天奋战在条田

学校是学生们安全快乐的家园

她们教学生认真谨严

传道授业解惑敬业奉献

没有教案参考四处抄传

每一个老师都有上进的强烈欲念

她们向自学成才的高峰登攀

沉重的教学之外钻研孜孜不倦

一盏油灯下读书自修到夜半

窗外是戈壁风寒呼啸在耳边

连队老师在艰苦环境里经受锤炼

时代赋予她们特殊的毅力和肝胆

化作红烛照亮学生视野

把青春奉献给崛起的兵团

有多少林俊那样的权威启蒙荒蛮

让安集海的绿色葱茏深远

有多少王爱芳那样的老师矢志奉献

培育出新一代兵团人蔚为壮观

新时代里我又重返142团

连队的学校已经消失不见

所有学生都集中到团部住校

每个星期有校车接送回家往返

连队的学校只能存留在脑畔

连队的老师退休在各地安度晚年

她们把教育的薪火世代相传

给中国梦赋予了崭新的内涵

乌市2017.9.23

编辑推荐阅读

美 文 悦 读

《怀念沙枣树》杨永

《致长辈们》不周山

爱终究是要来日方长的事情

从《摔跤吧!爸爸》看爱的另一种可能

走过北京-  潘慧增钢笔速写

五行润心音乐 | 《渔舟唱晚》-入心入肝

创作 作家

不周山 | 余长城  |  蒋小寒  |  查文瑾  |  潘慧增  | 书香一瓢

再水一方 | 文海  |  小彤  |  茶香 |  孟奀 |  怀素 | 黄玉生

李全文 |  红叶霜美 | 杨永| 陆文谿 | 江非

(0)

相关推荐

  • 招生宣传心得体会

    招生宣传心得体会1 20xx年寒假,我本着尽自己一份力,努力为学校做贡献的原则.在自己的乡镇,为东营职业学院进行了一次招生.期间的苦甜真的是不做不知道,真正去做了才会知道,过程可能有点枯燥乏味,有时候 ...

  • 国内最无奈的211大学,因发愁招不到学生,把录取分数线降到二本

    对于一直都想改变命运的孩子们而言,唯一可行性方法就是以读书的方式把自己送进大学校园,之所以他们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读书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开阔眼界,都说书本是无声老师,虽然书本不会说话,但是能够 ...

  • 张涛——草原深处的梦:希望工程开展三十二年所想

    草原深处的梦--希望工程开展三十二年所想(有感于我过彻底摆脱贫困人口的喜讯) 写在前面:今年我国彻底摆脱贫困人口的消息传来,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当听到这令我激动万分的喜讯时,一股别样的激动心情在我心 ...

  • 【广东】林昊羲《开学第一天》指导老师:林燕玲

    开学第一天 东华小学东城校区 二年级 林昊羲 2月11日,我们开学了,吃过午饭,我就要坐校车去学校了,在家呆了那么久,每天都在家里被妈妈唠叨,我居然很想去学校.我早早就把要上学的东西整理好了,还催促妈 ...

  • 陈才生 | 村学记

    总第1250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两年前,镇里的朋友回本村当校长,除工资外,还有几百元补贴,守家在地,公私兼顾,实在惬意. 最近,听说他又回来了.原因是村民走空了,生源断了.一起吃饭时,我和 ...

  • 《老榆树》杨永

    简介 诗 人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 ...

  • 《老榆树》 杨永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至退休.闲暇时 ...

  • 悦读 | 《安集海的老马车》杨 永

    安集海的老马车 文/杨永 记忆像一条小河 飘浮着晶莹的泡沫 像是色泽温润的琥珀 包裹着那时的我 我总记得安集海的老马车 在盐碱道上颠簸 那是人生的一路坎坷 像碱泥里的车辙一样曲折 老马车破旧败落 一路 ...

  • 悦读 |《爱花的老革命》杨永

     爱花的老革命 人称老革命 九十五高龄 一米七八的大个子 走路带风 白发飘飘老黄忠 爱花买花种花投痴情 近年虽然步蹒跚 依然风度卓尔老英雄 四六年入伍 解放军中通讯兵 再任首长警卫员 跟随南下管犯人 ...

  • 诗画 |《赞老同学王瑛》 杨 永

    作者杨永,生于大美新疆,长于天山脚下,汲于玛河之畔,知世事于安集海盐碱滩之上.少年便挑灯夜读世界名著,青年喜颂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和史记.中年惮于生计奔波操劳.闲时终不能忘记诗歌创作.如今蛰伏于潴 ...

  • 诗画 |《老牛车》杨 永

    诗人简介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至退 ...

  • 《连队的老房子》 杨 永

    简介 诗 人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 ...

  • 老中医杨雨田的4个拿手妇科方剂,实用

    杨雨田(春生),生于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年),辽宁沈阳市人. 约l5岁时,随其伯父杨万春学中医.广学强记,博览群书, l9岁开始独立行医,当时在辽宁西丰,是边种地边行医. 以后又在吉林双阳.长春 ...

  • 杨永兵:宋代茶馆的功能与意义 商品经济

    作者:杨永兵 原文刊载于<农业考古>2004年第2期 原标题为:<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 ...

  • 【榜上诗家】管玉成||吹老东风杨柳丝,樱桃红透子规啼。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家简介 管玉成:网名潇酒哥,湖北省麻城市乡村医生.业余时间热爱诗词文学.在诗摘词选及诗词美刊等微刊多次推出个人诗词专辑. 佳作欣赏 五四运动 管玉成 闻说马关忧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