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开思故乡
本文作者:李翃
油菜花,别名芸薹,原产地在欧洲与中亚一带,是一种十字花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笔直丛生,茎绿花黄,基生叶呈旋叠状生长,茎生叶,一般是互生,没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4枚,呈十字形排列,花片质如宣纸,嫩黄微薄。雄蕊通常6枚,4长2短,通常称为"四强雄蕊",雌蕊由二心皮构成,子房位置靠上。茎圆柱形,直径大多在0.1-0.8厘米之间,多分枝,茎杆较软;叶互生,叶大,浓绿色,无叶柄及托。果实为长角果,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紫黑色,也有黄色。油菜花的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花瓣十分精致,有细细的纹路,就是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中间的花蕊弯曲着凑在一块,仿佛在说着悄悄话。油菜花有坚韧的根茎,茂密的叶,有着像栽种它们的农民们一样的淳朴与粗犷。油菜花在我国南、北方均可播种,江西婺源、陕西汉中、云南罗平、青海门源是中国四大油菜花海。1949年以来,油菜作为最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稳中有升地发展,新品种推广实现了三次革命。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开始推广从国外引进的甘蓝型油菜——胜利油菜 ,并以系统选育为主。选育出一批适合于我国多熟制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实现了我国油菜品种由白菜型向甘蓝型转变的第一次革命。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我国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具有实用价值的玻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通过对育种方法的多次研究培育,选育出了一批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油菜新品种,实现了中国油菜向高产、稳产、高抗转变的第二次革命。
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总产量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经过全国科研单位近二十年的协作科技攻关,以及中国与加拿大、美国等重大国际合作研究,揭开了中国油菜生产由单一的产量型向产量、质量结合型转变的序幕,开始实现油菜品种向优质高效转变的第三次革命。
故乡的油菜花就是油菜三次革命的结晶,但它既不像江西婺源、陕西汉中那样油菜花海连成一片望也望不到边;也不像云南罗平、青海门源那样油菜花重叠错落的层层梯田,生长在云间。故乡的油菜花作为补苗(由于干旱,春天播种的庄稼没有发芽,下雨后再重新播种)的良种,生长在山坳中、散落在小河畔,播种的是那么低调,种植的面积也比较零散萧条。但油菜花开了仍然很灿烂,仍然不缺蜜蜂在那里辛勤忙碌着传播花粉,酿造甜蜜的生活;不缺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拟跟油菜花追逐比高下......因为油菜花不仅美,而且还很香。在你还没走到油菜花地时,一阵清香便扑面而来。然而这种香却不同于玫瑰牡丹的那种熏香,这是一种淡淡的、沁人心脾的香。整个村子都沉浸在这花香中,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更没有愤怒,有的只有无尽的欢乐和喜悦。
站在故乡田野,放眼远望,那盛开的油菜花,虽然不是浩浩荡荡,波澜壮阔,不似潜伏着千军万马,但我仍不由自主地走进这油菜花中,芬芳沁入我的心脾,金黄遮盖了我的眼帘,就像一片坠入花海的白云,渐渐地融入这金色的花丛中,生命在升华,心灵更纯净,感觉我也在开花,我也是油菜花。
油菜花,它的怒放不仅仅是为了美丽,它的盛开不仅仅是为了辉煌,它还有更深刻的意义,更伟大的理想。它的使命就是努力再努力直到结出丰硕饱满的籽,把它的枯枝烧成灰奉献给养育自己的土地,鞠躬尽瘁,革命到底。这就是它与众不同的优点,这就是它大无畏的精神,这就是我喜欢它赞美它的根基。
我爱油菜花,不仅仅是因为它香气迷人,同时还因为油菜花谢后就能结出一串串果实。小时候妈妈告诉我这叫油菜籽儿,成熟后可以榨油。榨出的菜油可以炒菜、烧汤、炸薯条,日常生活离不开它。我有点纳闷了:一瓶菜油,该需要“牺牲”多少油菜花啊?当我们用菜油烹饪美味的时候,是否会想起那一株株油菜花,是否会想起那遍地金黄?油菜花土生土长,一生别无所求,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
平心而论,油菜花与故乡夏天里的许多奇花异草比起来,根本不能称之为花,而只能称得上是一种“菜”,甚至充其量是一种“草”。它们是百花中的草根阶级,是名副其实的群香谱里的一介草民。它们既没有牡丹的富丽,也没有桃李的艳丽,简简单单,大大方方,从容淡定,朴实谦虚和顽强自信。它们在飒飒的秋风里悄悄地回黄转绿,舒展根茎迎接果实的来临,等到阵阵暖风把春意带到人间的时候,它们便好像一夜之间在大地上铺下了一地黄金,尽情地宣泄着春天的气息。油菜花更像我们自己,挣扎在浮华的闹市,出生在淳朴的故乡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