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不利,要趁早治
话说3月15日那天,天明时分,我梦回童年,与儿时小伙伴一起嬉笑打闹,很开心;但玩着玩着,他就卡住了我的脖子,我有点生气,然后就憋醒了。
一看窗外,天地之间是灰黄的一片,我马上意识到,是久违的沙尘暴又来了。
我依然感觉憋闷,侧卧尤其明显,于是赶紧起床。
以前我们出过一款代茶饮,叫清润养肺茶,针对秋冬季润肺,或感冒之后的养肺生津,很多朋友喝了以后说,肺部的结节也没了,其实这是侥幸,并不是所有的肺部结节都能用这种小剂量的代茶饮解决的。
老中医的治肺病8法
肺居上焦,为华盖之脏,又为清虚之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具有司呼吸、通调水道、抵御外邪等作用。肺若病了,该如何论治?名医晁恩祥教授擅长治疗肺系疾病,对于肺病的治疗,他主要依靠这8个方法。
风邪犯肺是肺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临床常见有风寒犯肺、风热袭肺、风燥伤肺等。晁恩祥教授对风邪与肺病关系有自己的理解,如对哮喘,认为是风邪为患,由风邪袭肺,肺失宣降,气道挛急而引发,故应以 “风哮”称之 。治疗上,采用疏风宣肺法,并拟经验方 “风咳一号方”:灸麻黄、紫苏叶、牛蒡子、蝉蜕、地龙、紫菀、前胡、五味子、杏仁等。
本法用于痰热壅肺证,常见于急性肺炎、支气管炎、慢阻肺继发感染等疾病。其病机多为平素脾胃虚弱,加之嗜食肥甘辛辣,酿生痰湿或痰热,壅遏于肺;或外邪犯肺,入里化热;或内有痰热,复感外邪,内外相合;或他脏之热上袭于肺 (如木火刑金),皆可导致痰热壅 (郁)肺证,而见咳嗽或喘促、痰黄黏稠、胸中烦热,或身热面赤、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晁恩祥教授辨证予以辛寒清热、苦寒泄热、泄肝清肺等清肺化痰之法。方用麻杏石甘汤、清金化痰汤、泻白散、黛蛤散、蒿芩清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化裁。
本法源自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代表方有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用于治疗咳嗽上气、溢饮、支饮属于寒饮伏肺证者。其中,小青龙汤主要用于咳嗽上气、支饮、溢饮等内伤杂病和外感风寒的咳喘证。这些病证临床证候表现虽不尽相同,但病机则基本相似。平素内有痰饮之人,外感风寒之邪,外寒内饮相合上迫于肺,使肺气不利,出现咳嗽、喘憋、喉中哮鸣等。若日久不已,由肺及脾、肾,甚而及心,致水聚更甚,加重病情。小青龙汤类方具有温肺化饮、解表散寒、止咳平喘之效,晁恩祥教授用治多种疾病见有喘咳症状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急性发作等。若表邪较重者,加荆芥、紫苏叶、蝉蜕、地龙、白僵蚕等疏风解痉药,以增宣肺止咳之力;发热不退或痰热较重者,加石膏、知母、鱼腥草、金荞麦等清热化痰药;兼脾胃虚弱、痰阻气滞者,则合平胃散、四君子汤之类。
肺与肾关系密切,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吸气,肾主纳气,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肺病可损伤肾脏,肾病也可累及肺脏。肺病日久,母病及子,出现肺肾两虚证,临床多见肺肾气虚和肺肾阴虚两种病理状态。肺肾气虚,可见呼吸喘促、张口抬肩、咳逆倚息不得卧、声低气怯、小便清长或不利、甚则水肿等,晁恩祥教授常用六君子汤合苏子降气汤等方加减;肺肾阴虚可见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咳逆喘促,或见潮热盗汗、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证,治以养阴清肺汤或百合固金汤加枸杞子、山茱萸、紫河车或左归丸等滋补肾阴之品。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肺气通过升降出入运动,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若肺气虚弱或受损,升降出入功能失常,则血行不畅,瘀阻脉络。如肺间质纤维化即因患者平素脾肺两虚,气阴不足,或由外邪犯肺,伤及气阴,血行不畅,痰瘀阻络所致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可见咳嗽喘憋、动喘明显、干咳或少痰等症状,据此,晁恩祥教授提出了 “瘀血肺痿”病机说;另外,慢阻肺病晚期易出现多脏虚衰、痰瘀阻络之虚实夹杂证。治疗上,晁恩祥教授制定了补气益阴、扶助正气、化痰活血、祛瘀通络等方法,药用太子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白芍、白僵蚕、地龙、穿山龙、丹参、紫苏子、莱菔子、瓜蒌、薤白、桂枝等,佐以止咳平喘之品。
本法用于治疗水凌心肺证,为肺心病晚期心功能衰竭患者常见证候。肺病日久,迁延不愈,必损心肾,肾之精气受损,不但出现肾失摄纳所致呼多吸少等症状,亦可出现心肾阳衰,水无所主,水气泛滥,导致上凌心肺证以及痰瘀阻滞之证,见咳逆倚息不能平卧、心悸气短、咳痰稀白、面目肢体浮肿、形寒肢冷、面色晦滞、唇舌紫黯、苔白滑、舌下静脉曲张、脉沉细数或结代等。晁恩祥教授认为,此乃虚多实少之证,治当温阳扶正为主,辅以利水活血之法。常选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并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并酌加当归、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之品。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的宣肃有利于大肠传导;反之,大肠传导通降正常,也有助于肺的宣肃。因此,大肠传导失司,腑气不通,必然影响肺气宣发与肃降,进而又会影响大肠传导,形成恶性循环。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呼吸窘迫、喘促气急、胸盈仰息,脘腹胀满、烦躁不安,甚则神昏等;肺性脑病表现为神志模糊、呼吸急促、痰黄黏稠、大便秘结、面唇青紫等症。常用药物为承气汤加杏仁、紫菀、栀子、鱼腥草、竹沥汁、瓜蒌等。
本法主要用于肺心病晚期并发肺性脑病或肺心病继发感染患者,此类患者病情危重,证候多变,易出现痰浊阻肺、蒙蔽清窍之证,症见呼吸急促、痰声辘辘、神昏谵语,或神志昏迷、面唇青紫、肢冷汗出、脉弦数或滑数。法当清肺涤痰醒脑开窍,方以涤痰汤合用安宫牛黄丸或苏合香丸化裁。
阻塞性肺病与三小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医学上的“ 咳嗽” 、“ 喘证” 、“ 痰饮” 、“ 肺胀” 等病证归属,乃本虚
标实之证,肺气虚是其根本,痰湿水饮内阻贯穿始终。久病肺虚,气不布津,津液凝聚成痰,痰滞日久,气滞血瘀,痰与瘀血互结,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发为本病。因虚感邪,外邪依附肺内痰瘀,形成内外相引,郁而化热,则形成痰热之症,故而加重。急性加重期,痰瘀互结是主要病理因素,而外邪内犯,则是主要诱因。而痰热症是其主要类型。
中医学对本病的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针对中医学来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起于外邪袭肺,肺气不宣,日久肺气亏虚,痰浊潴留,每因再感邪诱发使病情发作加剧,渐及脾肾。其病理特点为初起以邪实为主,中期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晚期肺脾肾三脏俱损,又有痰浊、水饮、瘀血为标。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后期累及心肝。在晚期主要表现为肺肾两虚,久病体衰,肺气亏虚,日久肺虚及肾。选用补肺汤加减( 人参、黄芪、茯苓、甘草、苏子、五味子、紫石英、鹿角片、白芥子、桃仁、地龙、丹参、当归) ,肺主气,具有调节全身气机,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另一方面,肺朝百脉,肺是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全身血液都是通过经脉而聚于肺,然后输布到全身,肺失治节,气不帅血,气滞血瘀,心脉瘀阻则心中动悸不安,胸闷或痛,口唇爪甲紫绀,舌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结代,补肺汤加活血化瘀的方剂符合中医辨证,这也恰恰印证了现代医学纤维化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终病理结局的结论,为治疗寻找了新的途径。
张仲景《伤寒论》指出:“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指出:“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因此,小青龙汤是治疗外寒内饮证的重要方剂。小青龙汤组成为麻黄、桂枝、细辛、半夏、干姜、五味子、白芍、甘草。麻黄发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则增强通阳宜散之力;芍药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干姜大辛、大热合细辛散寒温肺化饮;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止咳,防诸辛散药发散太过,耗伤正气;半夏味辛性温,降逆止呕,燥湿去痰;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共奏温里化饮,止咳平喘之功效。
在呼吸系统疾病上陈宝田教授自拟三小汤加昧。在临床中治疗慢阻肺取得良好疗效。
三小汤是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小陷胸汤三方和并创立的新方。其中,小青龙汤是治疗外寒内饮的常用方剂。慢性咳喘症多有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故见小柴胡汤症,尤以“ 胸胁苦满,不欲饮食” 多 见。将三方合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切中病机,无论寒热都可应用,适应症广。加用鱼腥草清热解毒。具体应用时,因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兼夹症异同、并发症多少而灵活加减用药。 (南方医科大学)
名方广用:小青龙汤
《伤寒论·太阳病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嗽,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系麻黄汤去杏仁,桂枝汤去生姜,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而成。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的证侯。症见恶寒发热不渴,无汗,浮肿、身体疼重、胸痞、干呕、咳喘、脉浮等。
小青龙汤方:麻黄6g、生白芍9g、五味子6g、干姜6g、炙甘草6g、细辛3、桂枝9g、半夏9g
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干姜、细辛、半夏温中散寒,化饮降逆;麻桂姜辛,共凑温运表里之功。五味子敛肺固气,芍药、甘草以和营卫,半夏止咳化痰,降逆以利气道。八味药相配,辛散温化,宣降有权,使肺气复舒。
小青龙汤临证运用:
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喘满,冷胀、浮肿。若兼有热者加生石膏24克,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5克。
治疗感冒并发气管喘息,咳、嚏、干呕、痰多而稀薄者,其效甚捷。
治疗风湿关节炎,痛肿兼喘者。
治疗流行感冒、喘咳明显痰液清稀者。
治疗小儿喘、满、呕、肿症,以该方原量酌减,用之极效。
例:贺xx,男,7岁。患百日咳七十余日,虽痉咳已减,但诸病缠身。
诊见:颜面黄而浮肿、腹胀、下肢肿、虽不咳,但频频喘息,时而咳嗽干呕,时有痰涎吐出,时而索食,与之却不入口。
此证为痰饮犯肺,久病伤脾。“喘”、“肿”为其主症.故先用小青龙轻剂,次日呕止喘大减。二诊时,与服香砂六君子汤数剂。一周后,患儿痊愈。
支气管炎患者,肺气肿患者,若见轻微浮肿喘息者,可与小青龙汤治之。
例:王x,男,40岁,患气管炎八年之久,三年前又检查为肺气肿,长期住院治疗。近来咳喘频频,痰多而稀薄,不能平卧。
诊见:胸腹胀满,食少,小便少,眼睑及下肢浮肿,面目暗淡,情志不畅,舌嫩苔淡,脉象沉弦。此为寒饮久蓄,急需辛散除饮之治。
遂投以小青龙汤加茯苓18克,令服二剂。服后喘满大减,已能平卧,小便利。又继服一剂,第四日夜间已能睡眠.继服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三剂而诸证基本消失,后养息半月出院。
水饮为患,不外“喘”“咳”“呕”“肿”之症。小青龙汤证之有“喘满”、“咳嗽”、“短气”、“微肿”是属寒饮,故以寒饮为主症者,均可投之。
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6g 生白芍9g 细辛3 炙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 干姜6g
【用法】水煎服
【主治】
1.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症见恶寒发热不渴,无汗,浮肿、身体疼重、胸痞、干呕、咳喘、脉浮等。
【方义体会】
本方系麻黄汤去杏仁,桂枝汤去生姜,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而成。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干姜、细辛、半夏温中散寒,化饮降逆;麻桂姜辛,共凑温运表里之功。五味子敛肺固气,芍药、甘草以和营卫,半夏止咳化痰,降逆以利气道。八味药相配,辛散温化,宣降有权,使肺气复舒。
水饮为患,不外“喘”“咳”“呕”“肿”之症。小青龙汤证之有“喘满”、“咳嗽”、“短气”、“微肿”是属寒饮,故以寒饮为主症者,均可投之。
【临床应用】
1、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喘满,冷胀、浮肿。若兼有热者加生石膏24克,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5克。
2、治疗感冒并发气管喘息,咳、嚏、干呕、痰多而稀薄者,其效甚捷。
3、治疗风湿关节炎,痛肿兼喘者。
4、治疗流行感胃、喘咳明显痰液清稀者。
5、治疗小儿喘、满、呕、肿症,以该方原量酌减,用之极效。
例:贺xx,男,7岁.患百日咳七十余日,虽痉咳已减,但诸病缠身。诊见:颜面黄而浮肿.腹胀,下肢肿,虽不痉咳,但频频喘息,时而咳嗽干呕,时有痰涎吐出,时而索食.与之则不入口。余断为痰饮犯肺,久病伤脾。“喘”、“肿”为其主症.故先用小青龙轻剂,次日呕止喘大减。二诊.与服香砂六君子汤数剂.时过一周,其父代述,患儿已愈。
6、支气管炎患者,肺气肿患者,若见轻微浮肿喘息者,可与小青龙汤治之。
例:王x,男,40岁,患气管炎八年之久,三年前又检查为肺气肿,长期住院治疗.近来咳喘频频,痰多而稀薄,不能平卧.诊见:胸腹胀满,食少,小便少,眼睑及下肢浮肿.面目暗淡,情志不畅,舌嫩苔淡.脉象沉弦.此为寒饮久蓄,急需辛散除饮之治.遂投以小青龙汤加茯苓18克,令服二剂.服后喘满大减,已能平卧,小便利.又继服一剂,第四日夜间已能睡眠.继服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三剂而诸证墓本消失,后养息半月出院。
肺部系统按摩法
肺部系统按摩法
1、按揉曲池穴下1.5寸左右痛点(贴骨侧取),解溪穴,耳穴肺,委中穴各3分钟。
2、按揉咳嗽神效点,肩前部痛点,孔最穴。
3、对老人,小孩怕疼的可在按揉的穴位上贴活血止痛膏。
这组按摩方法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养命先要养肺,养肺要趁早!你的肺还好吗?
养命先要养肺,养肺要趁早!你的肺还好吗?
一、肺气不足
表现:
1、身体总感觉劳累
2、面色无光、暗淡
3、呼吸无力
4、气不够用
5、夜里咳嗽
6、胸闷气短
7、老想睡觉
二、肺阴虚
表现:
1、咽干鼻燥
2、口渴不爱喝水
3、手足心热
4、面颊发红
5、早起有痰
6、反复上火
7、嘴唇干裂
三、肺火旺
表现:
1、舌苔黄厚
2、呼出热气
3、痰发黄
4、咽喉有异物感
5、口干舌燥
6、尿液发黄
7、大便干燥
四、肺有寒
表现:
1、恶寒怕冷
2、浑身疼痛
3、早上打喷嚏
4、经常流鼻涕
5、浑身不舒适
6、经常感冒
7、免疫力差
每天一杯它,滋阴润肺
提醒:如果您另外有出现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痰中带血,喘息胸痛,就说明您有肺阴虚的症状了。
肺,害怕燥,喜欢湿润,多饮茶,可润肺排毒,还可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保护肺部。
陈老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调理肺部的好方法,就是每天喝一杯罗汉清肺茶。
取:罗汉果、胖大海、蒲公英、菊花、枇杷叶、甜杏仁、桔梗等药草制成茶包,开水冲泡5分钟,一天2杯,养肺润肺,排出肺部的毒素“垃圾”,一个月后你的肺会感谢你。
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获取同款清肺茶包。
胖大海罗汉果茶 菊花甘草枇杷叶组合茶
从“泻白散”之用谈治病求本
导读:今天跟着吕学泰先生学习如何治病求本。
异病同治、一方多用,是中医治病特色之一,其道理即在于“病”虽异而“本”相同。治病必求于本,通过辨证求本,同本则同治。
以泻白散的临床应用为例谈谈体会。
泻白散,顾名思义,乃以清泻肺火之剂。只要是肺火,无论“病”名如何,均可用此方加味治之而获卓效。
一
如盗汗患者杨某,长期盗汗不愈,甚者汗出浸湿被褥及枕巾,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颧红体瘦,舌红脉数。
用泻白散加浮小麦50克,共服8剂,盗汗消失。
此证属于肺痨虚火,泻白散清泻肺火,甘润不燥,浮小麦敛汗益气,药证相契,故而获效。
二
又鼻衄患者张某,反复发作4~5年。有时一日衄血2~3次,口干鼻燥,头晕眼涩,身热便干,舌红脉数。
用泻白散加白茅根30克、大黄3克,服5剂,诸证悉除,3年未发。
盖鼻为肺窍,肺热伤络,血循窍而出。泻白散能清泻本源,又加茅根泻热以止衄,借大黄泻腑以清脏,故收功甚捷。
三
又王某,患荨麻疹6年,冬轻夏重,皮疹红赤,遍及周身,苔黄舌红,脉象浮数。
以泻白散加苦参10克,蝉衣10克,12剂治愈,至今未发。
此证乃风热犯肺,“肺合皮毛”,故发疹。泻白散加苦参泻火祛风,用蝉衣以皮行皮,相得益彰,故收效甚宏。
四
一方多用,关键还在于识证求本,舍此则异病同治即无从谈起。
曾治任某,酒后患中风,口眼㖞斜,语言謇涩,肢体动作不灵,初以牵正散和补阳还五汤,无效。更以牵正散合镇肝熄风汤,仍无效。
细审诸症,体胖面红,皮热多汗,痰黄稠,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结合素有喘疾,病发酒后之病史,乃是肺火内伏,痰浊壅盛。
肺中火痰相搏,痰浊流窜经络,阳盛汗出,风邪乘机入中于经络,故有口眼㖞斜,肢体不遂之症。
遂改用泻白散合升降散,一泻火热,清肺金;一祛风热,涤痰浊。
处方为:桑白皮24克、地骨皮24克、甘草10克、蝉衣30克、僵蚕12克、姜黄9克、大黄6克。
总以治痰火之本为主,3剂症减,又3剂症状基本消失,血压从190/110mmHg降至140/90mmHg,药改为隔日1剂,10日后痊愈。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原文载于《黄河医话》,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10月。本文选摘自《吕学泰医论精粹》,吕树云、吕树进整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9.3。
国医大师周仲瑛:击破;癌毒;治肺癌,辨证如何稳、准、狠?
原发性支气管癌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肿瘤,是全世界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寿命。
西医治疗虽能一定程度控制病灶,减少复发转移,但毒副作用较大,患者耐受性较差。
中医药治疗对于早中期肺癌患者,可配合西医治疗减毒增效,对于晚期或不能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尤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国医大师周仲瑛老先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名中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诊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周老世代中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筱斋教授学习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70年,擅长急症、疑难病症的诊治。提出“癌毒”学说,切实提高了肿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今天小师妹从周老的医案入手,将其在治疗癌症方面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如下,分享给各位临床优秀中医师。
病因
病机
病理因素
痰、瘀、郁、毒
癌毒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紊乱,或者痰、瘀、湿、热等病理因素蓄积到一定程度产生的,与痰、瘀、热、湿等病邪是相互化生的并列关系,是肺癌发病的关键。
肺外合皮毛,开窍于口鼻,又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易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使肺气郁滞,日久滋生癌毒,进一步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诱生痰浊、瘀血、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
周老从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肺癌的病理因素——痰、瘀、郁、毒,病理基础为正虚。
各病理因素互为因果,相互影响,阻滞气机,致病生变:
痰浊瘀毒,胶合为患——酿生癌肿;
伤及血络——发生咯血;
耗伤气阴——形瘦体乏;
毒随百脉走注他脏——发生转移;
正气难御——病情恶化。
“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
——《灵枢·百病始生篇》
素体羸弱,年高体衰,久患肺病,耗损正气,肺气阴两亏,正常生理功能下降,痰、饮、瘀等病理产物蓄积。
肺虚之人又易感外邪,且邪留滞难去,气机不畅,终致痰凝血瘀,酿生癌毒,结为癌肿。
“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
——《临证指南医案》
正虚是癌毒走注,并导致癌症复发、扩散、转移的关键。
病位
肺癌的病位虽然主要在肺,但其形成与全身脏腑气血失调有密切关系。
早期病位在肺,后期病及五脏,走注周身。
病性早期标实,后期本虚
早期正气尚可,邪气尚浅,以标实为主。
随着病情进展,邪气较盛,正气渐虚,虚实兼夹,后期正气溃败,以本虚为主。
标实之证以癌毒、痰浊、瘀血、郁热四者为主。
手术伤人元气,术后正虚较显,放疗、化疗等易伤阴耗气,故本虚之证以气阴两虚为主。辨证
思路
1辨病理因素
// 辨癌毒
肺癌的发生必有癌毒参与,因此当诊断考虑为肺癌时即可辨为癌毒阻肺。
诊断参考:
胸部X线、CT等现代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有增长较快的结节或肿块,应用常法治疗无效者;
痰脱落细胞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肺部病灶穿刺、手术切除等病理学检查标本,符合癌细胞学标准者。
// 辨痰
肺癌因病变在肺,往往有咳嗽咯痰之症,可通过对痰的色、质、量、味的差异而辨别痰的不同属性。
痰色白质黏——痰湿,
痰色黄质黏——痰热,
咳而少痰——阴虚、燥热,
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虚、寒;
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痰热,
痰味甜——痰湿,
痰味咸——肾虚。
无痰则无以生肺癌,痰浊阻肺是肺癌的病理基础之一。
所以,肺癌早期或周围型肺癌,无明显咳嗽咯痰的症状,亦可从痰论治。
“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
——朱丹溪
一旦确诊为肺癌者,即可确定有“痰浊”之证,运用化痰散结药治疗。
// 辨瘀血
在肺癌发病过程中,瘀血常与癌毒、痰浊胶合为患,形成有形之肿块,加重病情。
“在气在血何以辨之,但察其有形无形可知之矣,盖血积有形而不移,或坚硬而拒按。”
——《景岳全书》
当出现以下症状或体征时,往往提示其有“瘀血”的存在:
①疼痛,固定不移、刺痛、昼轻夜重等;
②肿块;
③咯血颜色紫暗或夹有瘀块;
④口唇紫绀,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夹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怒张,脉涩滞;
⑤肺癌患者的高凝状态,静脉血栓形成等。
临床上但见一、二症即可诊断,尤以舌脉更具价值。
// 辨郁火
肺癌的形成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气郁是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癌毒、痰浊、瘀血兼夹易阻滞气机,久郁而化火,可表现为热毒郁肺的证候,故在辨证时应注意郁火的辨识。
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经郁热常常出现发热、鼻腔冒火,涕痰色黄等,郁火灼伤肺络出现咯血,郁火灼伤津液出现口鼻干燥、大便干结等。
痰、瘀、郁、毒往往复合为患,各病理因素之间轻重主次有别,常需辨识。
癌毒偏重者,影像学检查见肺部有微小病灶,或痰中查到癌细胞,肿瘤标记物指标较高,临床症状可不多;
痰浊较重者,咯痰量多色白,胸膈满闷,淋巴转移等;
瘀血偏重者,常见胸背部疼痛或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暗;
郁热较甚者,则见发热持续不已,热度或高或低,咯痰色黄质黏,舌质红,脉数,口干鼻燥等。
2辨病位
五行生克制化,肺癌除了出现本经本脏的病变,还可影响他脏。
肺属金,金克木,致肝脏疏泄失常,灼耗肝阴,可引起胸胁疼痛,若癌毒流注犯肝则还可出现右胁下肿块;
金反侮火,可影响及心,耗伤心气心阴,导致心悸,失眠;
土生金,肺病则子盗母气,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健,引起纳少,便秘或腹泻,甚则气血生化乏源,出现形瘦体乏等症;
金生水,肺癌日久耗伤肺气肺阴,可进一步损伤肾气肾阴,出现腰酸、水肿、气喘等症。
因此,肺癌病位不离于肺,亦不止于肺。
3
临床上,一般根据病程、接受西医治疗情况、患者体质等辨别本虚标实的主次。
一般病程越长,手术、放化疗次数越多者正气愈虚,体质素虚者早期亦可表现为正虚为主。
肺癌本虚之证以气阴两虚为主,但有主次之别:
气虚为主者,疲惫乏力严重,动则汗出,言语低微无力;
阴虚为主者,舌质光红少苔,口干,便秘,脉细数,咯痰质黏量少。
肺癌晚期,亦可见面色㿠白,形寒气短,面浮足肿之症,乃阳虚气弱,阴阳并损,精气亏虚之证。
治法1邪正消长,分期论治
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贯穿肺癌的整个病理演变过程中,治疗当以扶正消癌为原则,但肺癌早、中、晚期病理性质各有特点,治疗应有所侧重。
// 早期
肺癌早期,瘤体尚小,正气尚盛,正盛邪轻,治疗多采取以攻为主或先攻后补的原则,此时祛邪即扶正,误用补益反有姑息养奸之弊。
治疗以化痰软坚、活血祛瘀、抗癌解毒为主,结合体质偏颇,辨证论治,以期迅速遏制癌毒的发展。
此期适合手术切除癌肿的患者,应尽早施行手术切除。
// 中期
肺癌中期,症状明显,肺部肿块较大,同时气阴耗伤亦显。
此期邪盛正伤,虚实夹杂,治宜攻补兼施。
// 晚期
肺癌晚期,癌肿增长迅速,甚则癌毒走注,气血生化乏源,肺脏败坏,五脏受累,治疗以补虚为主或先补后攻为原则,此期扶正即祛邪,养正积自除,待患者正气有所恢复后,再辅以攻邪消癌药。
2抗癌祛毒,贯穿始终,祛毒之法,各有不同
肺癌的形成离不开癌毒滋生,病情进展转归也与癌毒密切相关。因此,抗癌祛毒应贯穿肺癌治疗的各期。
祛除癌毒包括解毒与攻毒。解毒时应根据不同病理性质选方用药:
热毒为甚,当清热解毒,用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漏芦等;
痰毒明显,当化痰解毒,用药如:山慈菇、天南星、夏枯草、僵蚕、白芥子等;
有瘀毒者,当化瘀解毒,用药如:莪术、炮山甲等。
一般而言,临床采用清热解毒法者尤多。
攻毒即“以毒攻毒”,取其毒性以攻邪,包括:
植物药或已经提取为化疗药的喜树碱、长春花碱、红豆杉等;
动物药如斑蝥、蟾皮(衣),矿物类药如雄黄、硇砂,砒制剂等;
虫类药善于走窜入络,搜剔逐邪,有祛瘀消坚、化痰散结、通络止痛之功,可引药力直达病所,搜毒、剔毒、散毒,而增强疗效。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体质、病邪性质、病程阶段、药物特异性合理选用祛毒药,对于有毒药既不可因噎废食,也不能孟浪太过。
3消散癌肿,化痰消瘀
// 软坚散结
“坚者削之……结者散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肺癌患者通过X线、CT或MRI等现代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手术等手段,可明确肺部有肿块硬结,与腹部可扪及的癥积类似。因此可采用软坚散结药,以期消散癌肿。
在临床上,周老常选用夏枯草、生牡蛎、鳖甲、僵蚕、蜂房、莪术、土鳖虫、猫爪草、浙贝母、天南星、半夏、瓜蒌、海藻等软坚散结药物治疗肺癌,结合其他病证合理选用。
// 化痰散结
痰浊既是肺癌的病理产物又是病理因素,周仲瑛教授认为,治疗肺癌咯吐之痰浊较易,运用半夏、陈皮、杏仁、桔梗、桑白皮、大贝母等宣肺肃肺、化痰祛湿药一般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但是,若要消除形成实质性肿块之“痰”,则须用天南星、半夏、猫爪草、僵蚕、露蜂房、泽漆、山慈菇等既具化痰功效,又具消癌作用的药物,并结合其他治法如理气、温化、清化、软坚等。
// 消瘀散结
瘀血与肺癌的形成、发展关系密切。周仲瑛教授治疗肺癌时,会酌情选用炮山甲、桃仁、土鳖虫、五灵脂、延胡索等力量较峻猛的活血化瘀药;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用炒蒲黄、三七、煅花蕊石、茜草根、仙鹤草等化瘀止血药。
4益气养阴,分清主次
肺癌的发生与肺气不足、正气亏虚有关,而且癌肿一旦形成,又不断耗精血以自养,使正气愈虚,癌毒愈张。
西医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等治疗手段伤阴耗气,因此益气养阴,扶正抗癌,必不可少。
益气常用党参、太子参、黄芪、薏苡仁、冬虫夏草等,以四君子汤为主方;
养阴选用南沙参、北沙参、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羊乳等,以沙参麦冬汤为主方。
临证需区别气虚、阴虚的主次。
5癌毒走注,脏腑受累
病至后期,正气亏虚,无力御敌,癌毒随经络、三焦、血脉走注其他脏腑。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侮所不胜。”
——《素问·五运行大论》
母病及子,肺病则累及肾,肾主骨,生髓充脑,肾损则骨弱脑消,癌毒易留注虚处,故肺癌易出现骨、脑转移;
金病传其所胜,故肺癌也易发生肝转移。
肺癌脑转移,可出现眩晕、头痛、呕吐、癫痫等症状,病理因素以痰、瘀、毒、风为主,正虚以肝肾亏虚为主,治疗上需配合培补肝肾,祛风化痰,祛瘀解毒之法;
肺癌骨转移,主要以胸背、关节疼痛为主,病理因素有痰、瘀、郁、毒,因经络壅滞较甚,不通则痛,治疗上配合通络止痛之品;
肺癌肝转移,可出现胁肋胀痛,胁腹部扪及肿块,纳差黄疸等症状,病理因素有湿、热、瘀、毒,治疗需配合清化湿热、化瘀解毒、散结消癥之法。
6时刻谨记,调护脾胃
顾护脾胃在任何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因为癌肿耗人体正气以自养,会伤及脾胃,且抗癌药物大多苦寒,伤伐胃气,西医放化疗手段更易损害脾胃。
对于肺癌来说,顾护脾胃尤其重要,脾土为肺金之母,“培土生金”是治疗肺病的重要手段。
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肺虚失养,无力祛邪;
脾运失健,痰浊干肺,癌肿难化。
脾胃乃后天之本。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周仲瑛教授在运用抗癌解毒药时,非常注意患者的脾胃功能,并结合患者病情配合益气健脾方药,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药用太子参、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
病案
举例
患者:某男,74岁。
初诊:2009年5月20日。
病史:2008年3月出现咯血,反复断续时有发作,少有咳嗽,咯痰不多,CT查为右上肺占位,穿刺病理为腺癌。目前时有咳痰带血,色鲜或暗,两锁骨下疼痛不舒,左肩下疼痛。苔中部黄腻质暗隐紫,脉小滑数。
辨证:痰瘀郁毒互结,气阴亏耗,肺损络伤
治法:凉血止血、滋阴泻火
处方:
炙鳖甲(先煎)15g 南、北沙参各12g
天冬、麦冬各10g 太子参12g 仙鹤草20g
地锦草15g 旱莲草15g 龙葵20g
诃子肉10g 五倍子5g 泽漆15g
茜根炭10g 山慈菇12g 猫爪草20g
旋覆花(包煎)5g 白花蛇舌草20g
制南星12g 白及10g 煅花蕊石15g
紫珠草15g 半枝莲20g 鱼腥草20g
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9年6月4日):服药5天,咯血消失,咳少不多,胸闷不重,口稍干,食纳尚可,二便正常,汗出不易,两锁骨下疼痛不适,左侧为著。苔黄质暗紫,脉小弦滑。守法进退。
处方:
炙鳖甲(先煎)15g 南、北沙参各12g
天冬、麦冬各10g 太子参12g
茜草根10g 广郁金10g 山慈菇15g
泽漆15g 猫爪草20g 龙葵20g
半枝莲20g 鱼腥草20g 冬凌草20g
制南星15g 九香虫5g 炙僵蚕10g
红豆杉10g 仙鹤草20g 旱莲草12g
旋覆花(包煎)5g
14剂,服法同上。
三诊(2009年6月18日):近两日仍有痰血,但血量不多,色鲜红,咳嗽不多,胸前痛势较轻。苔黄腻质暗紫,脉弦滑。
处方:2009年6月4日方加:
五倍子5g 诃子肉10g 地锦草15g
旱莲草12g 片姜黄10g 炒玄胡10g
煅花蕊石15g 肿节风15g
14剂,服法同上。
四诊(2009年7月2日):痰血间作,血量不多,基本不咳,有痰不多,胸不闷,肩痛较轻,二便尚调。苔中薄腻,质暗红隐紫有裂,脉小滑兼数。
处方:2009年6月4日方加:
景天20g 三七20g 血余炭10g
五倍子5g 紫珠草15g 白及10g
诃子肉10g 地锦草15g 煅花蕊石15g
片姜黄10g 炒玄胡10g 肿节风15g
14剂,服法同上。
患者定期来诊1年余,偶见痰中带血,病情基本平稳。
按语
此例患者经西医确诊为肺癌,咳痰,咯血色暗,结合舌脉,辨证属痰瘀郁毒互结,气阴亏耗。
咯血是肺癌患者常见症状之一,由于痰瘀癌毒阻肺,肺气不利,郁而化热,灼伤肺络或癌毒日久,灼伤肺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肺络损伤,血溢脉外。
故周老治疗以凉血止血、滋阴泻火为法,方解如下:
仙鹤草、煅花蕊石、茜根炭、白及、紫珠草、地锦草、旱莲草、诃子肉、五倍子——凉血收敛止血
炙鳖甲、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太子参——养阴制火
泽漆、山慈菇、猫爪草、制南星、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清肺化痰、抗癌解毒、软坚散结
旋覆花——降气化痰
药证相符,全方组合严谨,故咯血症状逐渐减轻,病情稳定。
临床
总结
周老认为,肺癌的基本病机是痰瘀郁肺,毒耗气阴,病位在肺,后及五脏,分早、中、晚三期论治,以消癌解毒、化痰消瘀、益气养阴为治疗大法。
您在临床遇到肺癌患者时,有什么特殊的治疗心得吗?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区留言,与广大中医师们一同交流~
Notice
读完这篇周仲瑛教授对于肺癌的辨证论治,您是否颇有些收获,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