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春 | 阅读理解:“越”读越“离”解

按语:

目前,我有9篇文字入选各级各地语文阅读理解现代文试题。鉴于一些读友的询问,慢慢整理出来,算是助力高考。

偶遇的,即为缘分。转发、分享的,也是功德。谢谢!

今天,说说答题套路。

阅读理解:“越”读越“离”解

赵长春

偶然机缘,我的几篇小小说,如《赵家米铺》《老杜是个好老师》《朵田》《一人二人》等,被选入全国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模拟题。出题也是有题库的,反复组合中,难为了不少各地中学的小朋友,特别是一些高三的同学。由于我一直是围绕故乡袁店河进行表达,他们在微信上发来试卷截图询问答案时,甚至带了个皱眉符号:老师,袁店河有那么多故事吗?

我的回答有些避重就轻:袁店河的故事如浪花,朵朵不尽,只是我写不完;更关键的是,我也没有答案,我有的是祝福:学业顺利,金榜题名!

但是,我也努力就所设置的题目进行了自己的解读。同时要求还持续关注我的小朋友:老师讲解答案时,一定给我看看。

果然,比较后我的解读一般般,至多得一半分。

不过,琢磨多了,结合当年高考前的刷题感觉,琢磨阅读理解,也是有技巧和规律的。既然有需要,我也就弄斧一场,兴许能助力小朋友考进“双一流”大学。

下面看招——

一、多读“闲”文

小小说。散文。时评。

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能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接触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于无形中提升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以及处理人情世故的能力。

二、阅读悦读

不特意划分阅读时间。数学、英语刷题累了,读一读,是调节,还是休息。真的,阅读得悦读,如此,不是任务是休闲,至少是休息,没有压力。

三、多做笔记

读着。记着。笔记要即时,纸为你好。好句子,好想法,经典表达,怦然心动的感悟,不同作者对同一对象的表达……我写“我的读书笔记”系列,就是如此“以读攻读”的。

四、“离”解考题

这一部分,得分述。毕竟考场上的阅读理解是应试,不是日常的阅读欣赏、消遣时光、小资享受。拿分最关键,一分压千人哪,小朋友们!

我的感觉是,面对试卷:相信自己;把握时间;仔细阅读,把题目“离”解掉,一分是一分,一分分地拿,毫不含糊。

(1)全文速读抓要点

高考语文先开场,开场就是阅读理解。开局顺畅,有很强的心理积极暗示。一定不要慌,甚至先可以深呼吸三四秒,再做题。

方法是:快速浏览,把握大意;对照题目,明确要求;比对原文,填写答案;字迹工整,眉清目秀。

总体感觉是,对照出题人所设题目,问什么答什么;就近找答案,原文找依据,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整篇文章看开头、结尾,某个段落看首句、尾句。

(2)原文原句去答题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这类题目多设问关键语词的含义,就把关键词句翻找、还原到原文中去,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之间,冲你眨眼睛:嗨,哥在这里!照抄最好,至多略动一二,可不敢自作主张而从自己的脑海中生花,看上去挺美,可惜没有分。

(3)结合分值列条答:

也算答题的技巧,从所给的分值中对应答题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4分,你就照四个要点去找,甚至去凑。这样,还是有效果的。

(4)背熟万能句子去套题

如:某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含义?

你就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

如果是在开头,可有以下万能关键词回答: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如果是在中间,可用“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这一万能句,套吧。考试本是套路。多刷题,多总结,什么都不是浮云,都能被你抓分。

那么,某一句(一段)话要是在结尾,就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等。

你就背熟一些万能句吧: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管用?管用得很。

(5)万万'不能'解题法

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某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这类题,首先否定:不能。因为作者既然用了,就有其考虑成熟的道理。既然被选为阅读理解了,你就跟着作者的感觉去理解。所以,下去的参考答案很有参考价值。你就耐心读下去:

不能。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不能。因为词的顺序一换,一是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二是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三是这些词表示递进,关系上是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或者,干脆套路化:不能。某词(句)准确(生动、形象、科学……)地说明(论证)了本句(本段)的说明中心(中心论点、分论点)……表达了某某观点,使主体鲜明突出,主题说明充分,思想表达更强烈,给读者某某感受、启迪、教育……

五、再记几个万能句

A.先抑后扬:这样可以使文势曲折多变,摇曳生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B.前后对比:能够形成反差,鲜明表现人物,凸显事件本质,深化主题效果

C.细节描写: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景物描写:交代时间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命运。

当然,出题人为了显示自己在为难人处的“聪明”而努力显摆,努力避开上述套路,于是如孙猴子来七十二变。每次高考后,有些题总是出乎意料,但是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我们答题时运用一些常见解题公式,以不变的“掌心”去迎战,应战,也一定能赢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