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领域无中医药立足之地?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我国高血压患者超2.45亿,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长期控制不良会引发心、脑、肾受损,继而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增加致死致残的风险,临床上以头痛、头晕为主要表现。
由于其是一种慢性疾患,治疗过程比较长,因而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现代医学多以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期有更佳的疗效同时减少副反应,高血压一经确诊,将长期随访以便对诊治方案进行适时调整。但着眼于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领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去年国际高血压学会颁布的《ISH2020年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强调,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应该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历史人文,因地制宜地实施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故而在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理念的基础上,如何遵循祖国医学传统观念,更好地运用中医理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高血压管理方面的优势,造福广大高血压人群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祖国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多为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所为,当以滋阴育阳,补肾益精为治。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中医辨证证型 87.23%,临床上除了血压升高外,多伴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溲黄便秘,夜睡不宁,舌边尖红( 或如常),苔白或黄,脉弦有力,当以平肝潜阳为治。
新近的临床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源于彝族医药智慧,经现代科学研究验证的虎杖叶胶囊,在运用现代医学钙通道阻滞剂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平稳降压、保护内皮、降低血液粘度,全面改善患者症状,追溯古籍可发现虎杖叶始载于《本草拾遗》,虎杖叶胶囊属以蓼科植物虎杖叶为原料,经提取精制而成的单方制剂。
彝医:哦格米壳。意译为“降火药”,彝医常用咀嚼治疗头晕目眩;中医: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症见头昏、头晕、头痛等症。
现代药学研究揭示其组分含槲皮苷/槲皮素可浓度依赖性保护血管内皮;虎杖苷/白藜芦醇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阿魏酸具有抗氧化、抗血栓、降血脂、降低心肌缺血和耗氧量。
三重药理作用:平稳降压 — 协同西药促进血压达标;保护内皮 — 降低心脑血管损伤程度;改善循环 — 显著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可长期服用,终使患者获益。属《中医临床指南释义》推荐用药,堪称降压治疗好伴侣。
钩藤,《全国中草药汇编》别名“倒挂刺”“鹰爪风”。息风止痉作用明显,为惊痫抽搐要药。药理研究证实钩藤能明显降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属肝阳、肝火证。其活性成分为钩藤碱,怕热,用于降血压时不宜久煎,要后下取效。
钩藤除了降血压外还能息风,抽风、惊厥,尤其是小儿慢惊风、急惊风,钩藤是味好药。如果血压不高,钩藤就不用后下,与其他药一起煎即可。钩藤还能抗血栓,治心律失常。
钩藤降血压,各种类型的高血压都可以用钩藤,沈氏女科有一个降压四味汤,第一味药就是钩藤,然后再配合辨证论治加药。
杜仲,《名医别录》别称“木绵”。以产于贵州遵义、四川绵阳者最佳。药理研究证实杜仲能明显降压,又可减少肠道吸收胆固醇,特别适用于水不涵木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同时又是良好的安胎药。
虽然现在西药中的降压药种类十分丰富,中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仍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能够控制血压,还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