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美社:味 · 道:吃瓜
入伏了,茶泡不出味道,那就做个“吃瓜群众”吧。
家附近两个菜市场,一个水果市场,还有小区里一个日杂食品摊位,——都有西瓜卖。价格论斤,有6毛、7毛、8毛、9毛、1块、1块2、1块3、1块6、1块7、1块8,到2块5、3块。按石家庄这边的价格参考,1块~1块3就已经能买到差不多的西瓜了。再低,7、8毛的,都是些小瓜或样子货,没点儿甜味儿;再贵,到2块5、3块,你会感觉口感、甜度也并没有1块3的翻倍。
这都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还带着闺女跟儿子。
起初8毛的瓜喂到儿子、闺女,根本不用问好不好吃?——人家吃两口就走了。
等到1块的了,人家能吃四、五口。
1块3了,人家吃完碗里的还会再要。
1块8,儿子边吃边问:“爸爸,这是哪儿的瓜啊?”女儿则会一边吃一边晃脑袋,用她那还不全的一嘴小牙张着口、嚼着吃,那声音清脆,好听极了。
上两块,基本都得有些卖点,比如无籽瓜、黄皮黄壤瓜、新疆过来的外地瓜等等,口感有些也的确不错。
既然一路吃过来,那就说说这挑瓜。
“入伏无生瓜”。这时挑瓜不是挑生熟,更多的是在挑甜,以及别熟透。
先说这大小之别。并不是绝对的大瓜就比小瓜甜,但从结构上来讲大瓜的质地口感大都优于小瓜。有点类似于《规模》中讲到的大体积意味某种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变化。所以挑瓜先紧着大瓜挑,哪怕吃不了一个卖半拉呢。
甜度其实好说,捧起瓜摊上切开的那半拉,揭开保鲜膜,深吸一口气,感觉下甜香的饱满度、新鲜度,基本上就能判断行不行了。
顺便说一下现成的半瓜能不能买的问题。
我的原则是即便是半瓜也要鲜切。原因是这么高的温度,切开了晾着,接受光照,这本身就是在加速微生物繁殖。现在还好,老板知道糊保鲜膜了,要搁若干年前,那瓜就是切开了晾着,任蚊蝇点缀其上。但即便现在有了保鲜膜,光照还是不能避免,两、三个小时就会有变化。等你来买时这半拉已经晾了多久你也不知道,虽然老板都会跟你说,“刚切的!刚切的!”
如果老板实在不愿给切,那就用上面的方法,揭开保鲜膜闻闻。一旦有酸,哪怕很轻微也都不要了。……除非,你手头拮据还嘴馋。
那就大声喊给老板:
“酸啦!——6毛吧,我回去还得削一层呢~~”边说边拿给旁边的人闻闻。
这时老板基本会大步流星过来一把夺过瓜,“怎么酸了!怎么酸了!刚切才没一会儿!”然后把鼻子凑上去闻,——“明明没酸么!”
你可以淡定的看着他,“那你留着吧。”然后转身走。
“回来回来,——8毛!要就给你称!”
满意了吧,不过回家真得削下来一片再吃噢~~
那这拍来拍去是挑什么呢?——挑瓜里空不空。
一些瓜是因为在地里过熟过老而空了,一些则是因为上摊儿日久水分流失而放空了。说是空,其实就是瓜瓤间有明显的缝隙。这样的瓜口感肉,不脆,香气、甜度也各有损失。所以通常不选空瓜。那怎么选呢?
拍过鼓吧,——鼓空而声久,所以实心瓜的回音短而实,空心瓜回音相对则要长而嗡。
多拍多买就知道了。
另外,看瓜蒂的新鲜程度也能作为瓜上架时间的辅助参考。
对了,夏天吃凉面用冰镇过的新鲜瓜皮盛着吃是最惬意的,不论是麻酱面还是葱油老干妈拌面都是极好的。但实施起来略显困难……
冰镇半个瓜,饭点儿前要先把这半拉瓜消灭掉才能有这冰镇的瓜皮用,平时我至少是四两面打底。但肚里已经有了半块瓜了,这四两面看着就有点“锦上添花”了。
二十岁前后,来整个瓜,再续顿正餐都没问题。
但现在么,——我得控制饮食了……
儿子说,“把瓜瓤挖出来搁碗里放冰箱,下午我吃!”
唉,也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