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如何用公募基金实现资产配置?
1
什么是资产配置?
目前我们面临的投资环境在发生变化,除了存款,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P2P产品等都在逐渐打破刚性兑付。可以说,固定收益产品为主的理财时代已经越来越远了。
未来非标准化产品将会越来越少,标准化的、净值型的产品会成为常态。比如银行理财产品,会向公募基金的管理运作方式看齐,开始净值化,盈亏由投资者自行负担。
而投资者在未来将告别投资单一资产的时代,多元化配置资产会成为大众的主要投资方式,资产配置越来越重要。
什么是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散投资”“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但是一个详细的资产配置方案,和持续的执行,是一项建立在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等等原则之上的,是一种比较数理化的投资管理方式。简单的方法大家可以用起来,复杂的资产配置策略则需要借助专业机构的服务。
一些经济学家在对美国1977年-1987年间的82个大型的、多元资产的养老金投资组合所构成的样本研究中,发现,配置策略之间的差异解释了90%以上的回报变化。
2
资产配置的优点和缺点
那资产配置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资产配置并不一定是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赚最多钱的方式,但它是平衡风险与收益的最优方式。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总的回报,或者在总的回报一定的情况下来降低风险。
我们知道一个投资组合,可以从收益的角度去评价它,年化收益高的,我们往往会觉得不错,但是很容易忽略风险这个角度。
通常,年化波动率、最大回撤都是可以作为评估一个组合的风险指标。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年化波动率越大,往往说明这个资产属性越不好。最大回撤是一个最大的痛苦衡量指标,它是指在一个时间周期里面,经历过的最大的亏损情况。这往往用来对检验自己在极端情况下是否能扛得住。
综合收益和风险,有一个夏普比率的指标,它是收益率和波动率的比值,反映每承担一个单位的风险,能获得多少收益。可以理解为投资组合的性价比如何。
我们拿相关性较低的资产配置成组合,他们相关性低,但是各自的长期收益率未必是低的,这样通过资产配置的组合,可以降低一部分收益率去换取稳定,以达到整体上“性价比”更高的投资效果。
第二个优点,通过配置获得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组合有更低的整体风险,这会让我们在心理感知上更舒服。
相信我们都有这种体验,当我们的股票基金亏得很惨时,看到还红彤彤的债券收益时,心理就会很欣慰。我们需要有一种平衡,资产配置就能带给我们这种心理感知的平衡。
除此之外,资产配置过程中的再平衡,还会增加收益,这个我们在后面部分会看到。
当然资产配置也是有缺点的,就是会错过一种或者多种资产的重大、持续的价格上涨。所以我们在做资产配置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能既要、又要、还要。长期比较稳健的获得年化收益8%-10%其实是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3
如何用公募基金实现资产配置
公募基金虽然是一种会出现净值波动的产品,但是它的优点非常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居民大众进行资产配置的主流方式。
首先公募基金是非常阳光化的,所有信息都是按要求严格披露且监管的,这就让它成为一个可以长期信赖的资产类别,而不用担心明天会不会卷款跑路或者发生了本金损失风险。
其次它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门槛是非常低的,让我们钱不多也能实现资产配置。
还有就是它的流动性非常好,随时进行再平衡、或者变现都是可行的。所以支持养老金、教育金这类持续产生资金需求的方案都没问题。
最重要的是,公募基金的集合投资工具属性越来越明显,我们有非常多的标的可以选择。
从大类资产上讲,有股票类、债券类、商品类、REITS等。
股票又有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他们的相关性会比较小,也有不同类别的,比如价值类和成长类,也有不同行业的,他们的风险-收益属性有差别。
债券基金也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时也有不同发债主体的,这样提供不同等级的债券资产。
商品方面,有黄金、白银、原油等不同的商品资产。
以上这些资产的相关性、受影响的因素、风险-收益属性不尽相同,这给我们的资产配置带来很大的空间。
几种简单的资产配置方法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简单的方法可以用起来,复杂的资产配置策略则需要借助专业机构的服务。
1)买入并持有
这是最基础的资产配置策略。根据自己的风险情况,配置一下高中低风险的资产,买入并长期持有,就当忘记自己有这笔钱。
比如股票和债券类资产,长期是持续向上的,所以买入并持有是一个简单无脑的投资策略。股票类资产的长期投资收益很高,可以高达10%以上,债券长期收益率在4%以上。
2)简单定期再平衡
定期持续地进行资产再平衡还会增加收益。
比如把资产分为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拿股票和债券来说,买入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风险资产的比例逐渐增加,使得整个风险增加,从降低风险,或者保持风险一致的角度,定期对资产进行再平衡是有价值的。
当股票上涨,带来的配置比例过高时,卖掉一部分股票买入债券,就是变相的部分止盈,而反过来当股票下跌,带来的资产配置比例过少了,这时候卖掉一部分债券买入股票,就是变相地加仓。
长期进行再平衡,就相当于不断地进行高抛低吸,从而比拿着不动要有更好的收益。
3)根据估值水平来调整资产配置
A股的波动变化很大,中间投资过程如何调整,频率该如何,这个要结合市场的时机情况,比较简单有效的一种方式是根据市场的估值水平,比如市盈率。
中国市场的市盈率大部分时候在20倍到60倍之间摆动,比如我们用一种稳健的配置思路,采用市盈率在20倍以下时,股票配置80%比例,在60倍以上时,股票配置20%比例,中间进行均分。这种方式的调整比简单的再平衡,在增加收益方面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这三种方式其实一种比一种更好
根据《投资的心灵密码》一书中的研究数据,从1997年到2008年,上证综指的年化回报是5.9%,债券回报是5.5%。
如果用买入并持有的方式,买入并持续持有70%股票-30%债券配置方案,那么长期下来的年化收益是5.8%。
如果每年进行再平衡,让股票和债券的比例每年平衡到70%-30%,那么长期下来年化收益率是8.5%。
如果用市盈率做一个动态的稳健型配置,长期下来年化收益是14.8%。
4)考虑更多经济要素的资产配置方案
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方案,我们通过对更多宏观经济和微观市场的逻辑考量,提取更多影响不同资产价格的要素,通过统计学、金融学等更多数量化的方法,编制成量化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模型,以追求更优秀的资产回报,往往是专业机构在不懈努力的方向。比如下面这些经典策略:
桥水全天候:
1996年桥水的创始人达里奥及其团队于1996年推出了全天候策略,以市场预期为基准,从经济增长和通胀两个维度将市场分为四种状态,并且创造性地给与每种状态相等风险权重。
全天候策略能够以较小的风险获得beta回报。
目前第一批的公募FOF基金,很多都采用全天候策略,但是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收益不尽如意,因为全天候需要借助债券的杠杆属性才能不牺牲回报。这一点在国内市场很难实现,所以还很难实现国外的长期投资效果。
风险平价模型:
风险平价模型是放弃了全天候策略里面,对回报率的预测,重点放在了对风险编制预算的环节,通过使每个风险因子对组合整体的风险贡献权重相等,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散风险。全天候是风险平价思想的萌芽和首次实践。
美林时钟策略:
美林证券的研究员们发现在美国,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2个不同维度,产生的4种典型的经济状态:经济复苏、经济过热、经济滞胀、经济衰退,在不同的经济状态下适合配置股票、债券、商品和货币其中的一种主要的资产,以此轮动可以实现更好的长期投资回报。
加强版美林时钟的「大鱼计划」:
而大鱼计划,则是我们结合了本土化的宏观经济数据,从2个维度变为多个维度,由此产生的多种经济状态,力图比美林时钟更准确、更本土化地描述并判断资产强弱。
从我们根据国内历史经济数据和资产数据的回测来看,大鱼计划带来的长期资产配置效果,是比全天候策略、风险平价模型和美林时钟策略有更优的风险-回报特征。因此也被我们称为“加强版美林时钟策略”。
所以如果要省心的话,选择「大鱼计划」是最好的选择。大鱼计划不仅仅是在股票、债券、商品和货币四个大类资产进行配置和轮动,而且,在每个特定资产里也融合了已有策略的成果。整体目标是希望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放心的长期资产配置的好去处。
5)核心-卫星
最后还有一个很实用的配置思路,也介绍给大家。
如果用资产配置的方法来投资基金,其实是需要长期持有的,三五年是起码的,十年以上也是有可能的。
但如果资产配置的组合只是每季度或者半年才调整一次,这就使投资变得无趣而缺乏调整。对很多人来说,投资便缺了许多参与的乐趣。
因此,核心-卫星的配置方式,可以帮助解决,一方面能增加乐趣并附有挑战性,又兼顾控制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维度来体验核心-卫星配置的不同。(见上图)
希望核心-卫星配置的思路能给大家一种区分,把长期的保值增值和增加投资乐趣,捕捉一些投资热点区隔开,能在市场的情绪裹挟中,保持清醒,而让按照纪律去管理自己的资产。
总结下,我们可以用资产配置的方式,让整体的投资风险-回报的属性更佳,投资心理更舒服,而且也能通过再平衡和配置动态调整的很多策略来获得更好的收益。最后给大家提供一个核心-卫星配置的思路,可以让我们的投资既保持了整体组合的风险,也增加和保留了投资的乐趣和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