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拜年
郭敏 :拜年
拜 年
郭 敏
怀念小时候拜年的情景。
那时候大年三十必是要和伙伴们一起出去玩的,我们人手提着一个自制的灯笼。这种自制的灯笼蛮简单的,一个罐头瓶子里面放一只燃着的蜡烛便是了。我们提着灯笼房前屋后的跑,不疯到后半夜肯定是不回家的。等到十二点的时候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才会往家挪动脚步,因为年夜饺子是要吃的。
吃过了饺子,父母便会催我睡觉,第二天是要早起拜年的。而疯玩了大半夜,我的兴奋劲还没散尽,于是只好巴巴的望着窗外绚烂的烟花辗转反侧。待到大年初一,母亲便会极温柔的唤我起床。其实母亲的嗓门一向是蛮大的,但通常人们不会在过年的时候大呼小叫,于是小时候大年初一的早晨我都是在母亲极力装扮的温柔中睁开双眼,我也必将会强忍住大笑而极力去配合母亲这一难得的小温柔,必竟过年的时候是要讨个皆大欢喜的。母亲唤我起床除了要带我出去拜年,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家里等着别人来拜年。大年初一第一个来家里拜年的最好是小孩子,据说这样的话这一年都会大吉大利。而倘若果真第一个来拜年的是小孩子,母亲的热情自然了得。我非迷信,只是顺了这个不知从哪里流传过来的习俗,过年图个大吉大利罢了。待到拜年的人一走,母亲便会拉着我和弟弟去邻居家拜年。前院的李婶张叔,后院的赵舅王姨都是要去拜年的,临走的时候兜里总会装满瓜子花生和糖果。那时候的日子不象现在这么富裕,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吃得上这些零食。而通过拜年能够收获这么多好吃的,做为小孩子的我们已经非常开心了。
再大些,过年的时候我们会结伴去同学家或者老师家拜年。去老师家拜年我们通常都很拘谨,老师却极热情的给我们拿吃的东西。尤其我们去曾经教过我们课程的老师家拜年,老师会因为他的学生依然能够想起他而由衷的高兴。若恰好赶上饭口,老师还会留我们吃饭。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做一桌子菜,大年初一人们就会将前一天吃剩的菜热一热,再添一两样青菜便又凑齐了一桌。老师家也是这样,我们和老师就在这一大桌依旧丰盛的菜肴中度过了愉快的拜年时光。
再大些呢,我们工作了,结婚生子了,年的氛围似乎没有以前浓厚了,但拜年的风俗还在。记得某一年的大年初五,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久未相见的老朋友,他来拜年!那份惊诧和欣喜溢于言表,赶紧拿出好吃的好喝的招待。那时候饭店几乎都是正月十五之后开业,于是我会将放在冰箱里冻着的鸡鱼都拿出来,晚上和老朋友好好叙叙旧。夕阳西下我们俩说说心里话,时间就在回忆当中溜走了,年的脚步就在回忆当中远去了。
如今过年,大街上再难听到高一声低一声的”过年好”了,也看不到仨一群俩一伙结伴去拜年的阵容。就连年后上班彼此照面也不再是曾经熟悉的那一声”过年好”,而是顺口一句”过年去哪玩了”,过年的祝福也从过去的挨家挨户走亲访友变成了短信、微信上的快捷问候。社会发展了,进步了,但我还是怀念小时候拜年的情景,年味浓!
又要过年了!如今从大年三十上午手机便不断的收到来自四面八方朋友的祝福,我也会真诚的送去我的惦记和祝福。而我的内心还是会有一份小小的期待,哪怕大年初五之后呢。一个阳光正好的上午,不期然家里来了一个久未相见的老朋友。我们拉着对方的手,一壶茶两把椅子,夕阳西下我们聊聊心里话。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呢?你或者我走出家门走出互联网去某个温暖的家里拜大年。
今年过年,我去拜年!就象小时候那样,你也一起吗?
郭敏:
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会员
哈南全民阅读会主席
语言类教师
扫
码
关
注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