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假归真
我们能够分别定慧等持在原始佛教(传统佛教)与禅宗的不同,才可以明白什么是从教入宗,什么是从宗入教。从教入宗基本上是借助定力的加强,可以更清楚明白经典的内容,并且从实践中渐修渐证,累积了大量的般若慧或无漏慧,培养出强力的信心,有一天,终于明白了诸经都指向一个目的──开启心灵的窗户,而获得大自在、大解脱。
从宗入教是禅宗的特色,经由疑团的凝结,因触机遇缘而突破,直接明示了真心的原态。所谓是参禅时的机锋相对,因机说法,逗机开化……种种精彩的画面。在各种公案中令人啧啧称奇。
遇缘的缘是条件,像洞山良价在过水时,睹影而悟道;灵云见桃花而大大的放下;又如虚云和尚水烫到手,杯子落地,碰然一声而见性。这些都是不可说、无法说,说之即不是的。
别看这些人怎么那样的聪慧,被打也开悟,被骂也开悟,推窗见阳光也开悟,听到钟声也开悟。不用羡慕,他们是累世所积的求禅功德,在这个机缘成熟而已。要发展长远心啊!
最神奇又最简捷的是碰到大成就的禅师,直接传心给你,省掉我们几世代的修行。以心传心是「直指人心」中的直指,圆满的中心点──最扎实的最圆满。
从六祖开禅到清末,禅道已经奄奄一息了;从虚云和尚去世后,再也看不到寺院中的禅传了。现代的所谓禅,既不懂「直指人心」的方法,也没有什么鉴别禅与教的慧眼,东抄西袭,连个最基本的止观都弄不清了;况且止观双运已是次第禅,不是禅宗的禅;如果谈到以心传心,就以不讨论宗教的神秘经验为理由搪塞、支吾。
要开悟是很难的事,开悟之后如何修行,那更千差万别,大部份的人都在假借「保任」之名在保任,而丢失了真正的反省忏悔,原因在保任中还需要参,参是定慧等持,有了深厚的定慧等持经验,才能保任得好,才能在保任中上上增进,《牧牛图颂》是最好的指引。
定慧等持的关键在反思,从内心中反思,例如反省忏悔也是反思的一种,但很难走向无相忏悔,大部份停留在意识上忏悔,甚至太多的自责与自愧,智力反而降低了。因为大家不肯探讨无始无明与根本无明,这部份才是定慧等持运用在反省的重点。
每一个念头不是孤立的单位,它也是因缘法,由很多条件构成的,一个念头的升起,内部蕴含了很多的因子,这些因子也是意识,一个念头是多元意识的丛结,紧密的纠葛在一起,才形成一种破坏性的负面情绪,或是建设性的正面情绪。
例如财富或金钱,这个念头不单单是钞票,它包含了贪婪、不安全、炫耀、虚伪、控制……等等的意识在里面。有人为什么重视财富:也许是长期的贫困经验;也许因为财富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从中又牵涉到脱贫的手段,利用社会资源的策略,手段或策略牵涉的范围很大了,这些都是形成人格的因素。
要反思的话,就必须借助慧力来分析,又能从中性的立场来自我反省;智慧力不及,正见不足或智力运用受到心力的影响,都可能造成深浅的不同,反思的效果会有相当的差别。
第七末那耶识它相当于左脑,左脑能言善道,具连贯性,讲方法,讲尊严,讲个性,一直把我们高高拱在众人的头上。在获得权利的过程,它善用各种信息,规划完美,非常能干。可是一旦被挑剔的时候,它转眼间,可以变成感性十足的自我夸张,将一切归咎给别人,为了抢回虚伪的面子。
财富获得的背后那就更复杂了。
我们只举财富这个念头,就可以荡漾出那么多的相关因素。如果涉及更内心的恐惧及怀疑,那更是黑漫漫。所以说反省看来容易,其实很难,具体的例子很难发表,太脏了。
从神经学来讲,左右脑是以不同方式来感知与思考,会根据所感知的信息类型,展露不同的价值判断,当然表现了不同的性格。左脑是不断汹涌着信息的数据库,而右脑经常躲在内心深处,平和、稳定、无欲、无愁,带给我们喜悦和安祥。
修行是借假修真,透过左脑的思辨而检点观察,让它的主控权渐渐降低,让右脑渐渐出头露面,也等于运用第七识的聪慧来宰割自己,让心的主宰回归到第八识,这是修行中的定慧等持。
我们应该感谢现代神经解剖学的贡献,古老的意识学可以透过现代科学做更完善的讨论,也从讨论中洞悉历代祖师的智慧;尤其不要忘记伟大的世尊,祂将天籁带来地球;更感谢伟大的 耕云老师,祂将安祥定位在宇宙的生命流动上,让生命拥有可贵的质量!